日本海洋监视与海岸防卫能力(下)编者按: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就在美国海军 的指导下,将海洋能力作为重建军备的核心内容近年来, 日本认为有可能因意外、疏忽或者误判导致与周边国家发生 冲突,因此更需要加强海洋监视与海岸防卫能力建设,应对 可能发生的冲突和局势升级就此,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核战 略与电子情报战专家戴蒙德?博尔与墨尔本大学东北亚安全 专家理查德?谭特合作完成了题为《海神之工具》的研究报 告,对日本的海洋监视与海岸防卫能力进行了深入探究本 刊对此文进行了选摘编译,仅供参考由于篇幅较长,分两 期刊出,本篇为该文的下半部分机载海洋监视系统早在一战期间,日本海军就已经认识到飞机在海上侦察 中的作用,开始使用飞机执行搜索任务在20世纪30年代, 日本海军强调空中侦察对于向敌军航母实施先发制人打击 的重要性到了 20世纪50年代,日本在美国的指导下开始 进行海上航空力量的重建50年代末,美国同意向日本海上 自卫队提供洛克希德公司制造的P2V-R “海王星”反潜/海洋 巡逻机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川崎重工集团 岐阜工厂共组装了 48架P2V-R飞机1963年,川崎重工集团启动了一项研发项目,将P2V-R 改造为P-2J巡逻机。
这是“海王星”系列的新型飞机,使用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并将机身加长,以容纳改进的电子装备 该型机还装备了 APS-80型搜索雷达当时,美国海军新型 P-3C “猎户座”远程海上巡逻机装备的也是这种雷达第一 架P-2J巡逻机于1966年11月交付日本海上自卫队川崎重 工集团共生产了 83架P-2J飞机,最后一架于1979年3月交 付海上自卫队P-2J的主要基地位于本州东北部的八户,并 在九州东南部的鹿儿岛和冲绳的那霸派驻了巡逻机中队此 外,SS-2A/B “海王”岸基反潜巡逻直升机对P-2J巡逻机构成 补充根据1989-1990年的西科斯基公司许可证,三菱重 工集团共生产了 185架SS-2A/B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已于20 世纪90年代末退役在20世纪80-90年代,P-2J逐步被P-3C “猎户座”巡 逻机替代1978年12月,日本内阁批准采购P-3C首批3 架P-3C于1981年4月交付日本海上自卫队接下来的4架 由川崎重工集团岐阜工厂于1982年使用洛克希德组件组装 而成之后的100架由川崎重工集团制造,包括10余架用 于执行“特殊任务”的改进型,例如EP-3和UP-3截至1990 年3月,共有60架P-3C交付,所有飞机于1995年全部交付 完毕。
P-3C迄今仍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反潜和海上监视飞机 该型机装备有各种潜艇探测系统,包括声纳浮标红外探测系 统、AN/ASQ-81型磁异信号探测系统、2座AN/ARR-78型声 纳浮标接收器、2套AN/AQA-7(V)8型定向声波频率分析 记录系统,以及AN/APS-115型搜索雷达和先进导航与通信 系统该型机还配备了用于自卫的AN/ALQ-78型电子对抗装 置和AN/ALR-66(V)3型雷达告警/电子战支援系统日本海上自卫队目前共有80余架P-3C “猎户座”巡逻 机,分属8个中队(各配属10架)以及驻东京南部厚木的 第51训练研发中队其中,隶属于第3飞行联队的第31和 第32空中巡逻中队驻厚木;隶属于第2飞行联队的第21和 第22空中巡逻中队驻八户;隶属于第1飞行联队的第11和 第12空中巡逻中队驻鹿屋;隶属于第5飞行联队的第51和 第52空中巡逻中队驻那霸;隶属于第31飞行联队的第81 空中巡逻中队驻岩国,并配属5架EP-3C电子侦察机驻那霸的2支空中巡逻中队及其配备的20架P-3C飞机 执行任务的地区形势最为紧张,任务也最为繁重他们每天 都要飞抵钓鱼岛及周边水域上空,并将相关数据直接传输到 位于冲绳北部的海上自卫队国头接收站。
1988年5月,海上 自卫队提出为第5飞行联队建立“航空反潜作战中心和通信 基地”相关工程于1990年11月在国头启动,于1991年9 月完工该基地包括1栋业务楼、2座环形高频天线阵列、1 座装配有2根微波天线的微波塔、1座大型对数周期天线阵 列等在2013年1月18日的高分辨率谷歌地球图像中,可 以清楚地看到这些天线2001年11月,川崎重工集团获得合约,设计生产国产 飞机来替代老化的P-3C,这种国产飞机起初被称为P-X在 川崎重工集团2007年7月推出第一架原型机后更名为XP-1 2007年9月,该型机完成首次试飞,2008年8月,首架试 验飞机交付防务省,另外4架飞机也于2010年3月交付 最初的2架量产型飞机于2013年3月26日交付海上自卫队, 型号确定为P-1这2架飞机部署在厚木基地,在执行海上 巡逻任务之前进行了为期2年的飞行试验日本政府在2010 年12月制定的《中期防务力量发展计划》中提出,将在5 年内采购10架P-1飞机“用于对潜艇和可疑船只实施监控”, 此项开支约为2000亿日元,约合每架飞机2亿美元P-1的航速比P-3C快1.3倍,飞行高度更高,能够实施 超过10小时的监视飞行。
由于P-1的监视范围比P-3C更广, 因此海上自卫队预计只需70架P-1飞机便可替代80架P-3C 飞机配备了磁异探测器,用于探测潜艇机载航空电子设备 包括1台HPS-106型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1套HAQ-2型 前视红外雷达系统、1 套 HQA-7(NEC)/HAS-107/HRQ-1(JRC) /HQH-106型先进声学组件、1套HLR-109B型电子战支援系 统、1套HYQ-3型作战指挥系统和1套HAS-108型数据链系 统HSS-2B “海王”直升机被SH-60J “海鹰”直升机取代,后者由三菱重工集团根据西科斯基公司的许可证进行生产 自1991年以来,共有101架SH-60J直升机交付海上自卫队 与SH-60B/F型相比,SH-60J进行了大幅度改进,特别是在航 空电子设备方面该机保留了一些美制设备,包括得克萨斯 仪器公司生产的AN/ASQ-81D2型磁异探测器、通用仪器公司 生产的AN/ALR-66(VE)型雷达告警/电子战支援系统、Ednac 公司生产的AN/ARR-75型声纳浮标接收机,以及雷声公司生 产的AN/AAS-44型前视红外雷达探测系统日本国产的装备 包括HPS-104型搜索雷达、HLR-108型电子战支援系统、 HQS-103型吊放声纳、座舱显示器、战术数据处理器与数据 链系统。
1983年,“富士”号被AGB-5002 “白濑”号取代白濑”号也由日本钢管公司建造,于1981年3月 开工,1982年11月服役该船长134米,排水量11600吨, 船员170人,并可搭乘60名科学家和观测员,适用于海洋 和大气研究该船装备包括1座G波段OPS-18-1型对海搜索 雷达、1座I波段OPS-22型导航雷达、2套电子战支援系统、 1座高频测向抛物面天线,并配备了气象雷达、各种海洋观 测装置和3架直升机富士”号上安装的NIPRORI-1型海洋 重力仪被转移到“白濑”号上,且性能得到了改进,包括装 配了大型数据处理组件和升级的软件白濑”号于2007年 4月退役,其接替者同样被命名为“白濑”号(AGB-5003), 于2009年11月投入使用日本海上自卫队的2艘配备拖曳式阵列声纳系统的测量 船(水声测量船)一AOS-5201"响”号和AOS-5202"播磨滩” 号,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投入使用海上自卫队最初计 划采购5艘水声测量船,但该计划在冷战末期被削减这2 艘船均由三井公司建造,分别船员40人,母港均在本州西 南岸的吴市“响”号水声测量船于1989年1月24日建造, 1991年1月服役。
随后,该船前往美国进行U-2型拖曳 基阵声纳系统的安装该系统在深水环境中由1根1830米 长的电缆拖曳,在浅水环境中由2根800米长的电缆拖曳这2艘水声测量船分别配备5名美国海军技术员美国 海军专家诺曼?弗里德曼称:“传感器由美国技术人员操作, 监测数据由美日共享这2艘水声测量船均被美国海军列 入1997-1998年的大规模升级计划,配备的船载被动式声 学数据收集分析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扩展,探测能力得到了提 高,使该系统能够进行更灵活、更高分辨率的光谱分析,并 改进了目标方位的测定船载通讯系统也得到升级,从而能 够在测量船与战术平台之间进行超高频卫星通讯,建立语音 与数据联接大规模升级”还包括为拖曳基阵声纳系统添加主动式 组件,如用于在浅海和沿海水域探测低噪音潜艇的WQT-2型 低频主动声纳系统该系统包括主动传输阵列与处理系统、 功率放大与控制系统、主动信号处理与显示接收系统,以及 环境分析系统美国休斯公司还于1998年2月获得合约, 为水声测量船的大规模升级系统进行软件维护水声测量船搜集到的数据,将发送至配备AN/WSC-6(V) 1型卫星通信系统的横须贺数据搜集与分析站WSC-6(V) 1系统的天线罩内装有直径1.22米的碟形反射器,并使用美 国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在7.9〜8.4千兆赫波段进行数据传输, 在7.25〜7.75千兆赫波段接收数据。
海上自卫队海洋测量船队还包括1艘电缆布设与维修船 该船不仅对于布设和维修连接海底水听器阵列与海岸观测 站的电缆非常重要,还具有广泛的海洋勘测功能ARC-481 “津轻”号曾担负此项任务25年该船是二战结束后日本 国产造船项目的首批产品之一,于1953年获得美国的批准 该船由横滨造船厂建造,于1954年12月开工建造,1955年 12月投入使用该船最初除了担负在基地和港口周围布设监 听设备外,还可作为扫雷舰使用在1969-1970年间进行 的大规模改造期间,该船被加长加宽,排水量从1000吨增 加至2150吨,水雷储存架被拆除,并将QHBa声纳更换为更 先进的SQS-11A型声纳系统,从而被改造为专门的电缆布设 船,船员约1000人该船于1980年3月退出现役接替“津轻,,号的是ARC-482 “室户”号,该船由三菱 公司下关造船厂建造,于1980年3月投入使用该船长133 米,排水量4500吨,船员135人,不仅具备海洋测量能力, 还能够对海底电缆进行隐藏和保护该船母港是吴市,但常 常到大凑或佐世保湾以外海域进行作业该船的活动被定为 “绝密级”日本海上自卫队还有2艘试验船具备广泛的电子监视和 监听能力。
其中,ASE-6101 “久里滨”号由佐世保重工业公 司为防务省技术研究院建造,用于“测试水下武器和传感器” 该船于1980年4月服役,船长68米,排水量950吨,编制 为40名船员以及12名科学家ASE-6102 “飞鸟”号雷达与声纳试验船由日本海上自卫 队研发训练业务群使用,用于测试和评估各种电子监视装备、 雷达、声纳和反制系统该船由位于横须贺浦贺的住友重工 业公司建造,于1995年3月服役该船长151米,排水量 4250吨,配有直升机飞行甲板,编制为72名船员和约100 名科学家,母港位于横须贺该船装备有FCS-3型武器控制 系统、号称“迷你型宙斯盾”的E/F波段SPY-1D型对空搜索 雷达、D波段OPS-14B型对空/对海搜索雷达、G波段OPS-18-1 型对海搜索雷达和I/J波段Type 3型火控雷达该船还装备 有红外压制系统该系统由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萨菲尔德 的国防科研机构(DRES)生产,于1994年1月向住友重工 业公司提供,其作用是通过冷却燃气涡轮发动机生成的热金 属和气体,降低红外信号美国海洋监测信息系统位于横须贺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部和日本海上自卫队舰队司令部所需的许多情报来自美国海军海洋监测系 统(OSIS),包括全球声纳监测设施网络、高频测向站、海洋 监测卫星,以及舰载和机载传感器系统。
OSIS于20世纪70 年代开发,监测对象主要是苏联海军该系统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