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ldj****2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7KB
约27页
文档ID:35953349
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_第1页
1/27

1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陕工信发〔2011〕579 号)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就业、调整结构、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本规划规划实施期为 2011 年至 2015 年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一)(一)“十一五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取得的主要成就陕西现有电子信息企业 1300 余家,从业人员约 19 万人,产品涉及雷达、通信、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家用视听、电子器件、电子元件、电子测量仪器、电子专用设备、电子信息机电设备、电子信息材料以及软件服务业等十二个行业上万种产品,形成了以西安、宝鸡、咸阳三个中心城市为聚集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带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生产、研发基地,是西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区域1. .产业规产业规模不断模不断扩扩大,大,发发展展势头势头良好十一五”以来,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坚持深化企业改革和经营机制转变,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进行资源整合、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产业2规模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2010 年实现收入 750 亿元,是 2005 年的 2.1 倍,年均递增16.1%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 400 多家,从业人员约 11.3 万人,实现收入 350 亿元,是 2005 年的 1.76 倍,年均递增 11.9%,实现工业增加值 90 亿元,是 2005 年的 1.93 倍,年均递增 14.1%,实现稳定增长;信息与软件服务业企业 900 多家,从业人员约8.9 万人,实现收入 400 亿元,是 2005 年末的 4.8 倍;出口创汇6.5 亿美元,年均增速为 27.96 %,实现快速增长2. .产业产业聚集初具聚集初具规规模,集聚效模,集聚效应应彰彰显显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 “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即“两区一园”形成聚集发展格局,目前围绕“两区一园”已汇集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众多制造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产品西安高新区共有电子信息企业 1000 多家,已形成以中兴、华为、电子集团、彩虹资讯、威世、美光、应用材料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科耐特、华晶电子、华山半导体等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是全省通讯、集成电路、软件服务业、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的主要集聚区。

宝鸡高新区聚集了烽火集团、凌云电器、长岭电气、宝光股份、秦明集团、秦川测控、宝鸡麦克、宝鸡恒通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初步形成了通信导航、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产品主要涉及通信设备、航空仪表、电声3器材、导航设备、继电器、传感器、电真空器件、电子专用设备等,在全国军工电子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国家(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聚集显示器件生产和配套企业 30 多家,形成了以彩虹集团、偏转集团、陕西金山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的显示器件产业集群3.3.产业产业特色逐步明特色逐步明显显我省电子元件、电子器件、通信设备、卫星导航、雷达和电子材料等产业特色明显,具有一定的国内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全省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支撑产业规模提升的重点行业器件行业基础雄厚,其中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高功率激光器领域具有绝对技术优势;元件行业传统市场规模较大,射频连接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60%以上,传感器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通信领域,国内通讯设备巨头研发中心聚集西安,以 3G 技术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与智能终端设备发展迅速,新一代通讯产业技术研发核心领地的雏形已初步显现;卫星导航产业形成了从核心芯片、模块与终端产品、电子地图与应用软件、运营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整体技术处于国内前列,发展潜力巨大;美、德、韩国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巨头在陕西不断增资带动了国内企业的集聚,以集成电路设计业为基础、加工测试封装制造为支撑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电子测量仪器应用领域广泛;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陕西最具活力的亮点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引擎。

44.4.产业转产业转型与型与优优化升化升级级逐步推逐步推进进,新,新兴产业兴产业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产产业业布局日布局日趋趋合理 “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物联网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其最具活力的亮点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引擎;面向 3G 的下一代通信网络、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和高端软件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将成为拉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物物联联网网产业发产业发展基展基础础雄厚,雄厚,产业链较为产业链较为完整从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到射频识别 RFID、智能终端、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系统集成等涌现了一批如:西安优势微电子、中星测控、宝鸡秦明集团、中航电测、秦川测控、西安大唐电信、西电捷通、华迅微电子、电子集团、航天恒星、西安元智、贵隆电子、迅腾科技、山脉科技、未来国际等骨干企业截至 2010 年末,全省与物联网产业直接相关企业达 400 多家,实现收入约 207 亿元下一代通信网下一代通信网络产业发络产业发展基展基础础扎扎实实中兴、华为西安研发生产基地的建立,带动了我省新一代通信网络产业快速发展,智能通信终端产品和卫星通信导航产品具有较大优势。

西安中兴通信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收入 300 亿元;华为西安研究所目前从业人员已达近万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依托其 20 所和 39所在西安建设中电科(西安)导航产业园,将在民用导航产业领域,整合全省导航产业资源,招引国内外著名企业,推动我省民5用导航产业发展新型平板新型平板显显示部分示部分产业产业和技和技术术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在全国具有一定的领领先地位彩虹集团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的历史;海晶、瑞联、彩晶的液晶显示材料市场占有率达到 35%以上;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创芯科技公司承担着国家核高基项目“数字电视SoC 芯片开发与产业化”;西安宝莱特研发的 P-LED 新型显示器件,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2010 年,全省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实现收入 30 亿元高性能集成高性能集成电电路路产业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展潜力巨大,软软件件产业发产业发展展势头强势头强劲劲美光和威世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国际领先、771 所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应用材料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及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国际领先,为发展高端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省信息技术的行业应用和软件服务外包基础较好,优势明显。

西安软件园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首批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聚集着欧美、日本和国内等众多知名企业,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发展迅速,西安被认为是世界 BPO 之都二)存在的主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一五”取得一定发展,已步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还较多1.1.产业规产业规模模优势优势尚未形成尚未形成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偏6小,产业的规模效应明显不足产业总量仍然偏小且增长不大,“十一五”期间,与全国 20%的增速存在一定差距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 GDP 中的比重逐年减小,在我省八大支柱产业中排名靠后2.投2.投资资有限,缺乏重大有限,缺乏重大产业项产业项目支撑每年争取到的国家投资以及省内投资力度不大,难以在资金密集的行业领域有所突破平板显示产业亟需增加投资规模,做大产能新一代通信企业目前集中在研发领域和产业建设期,还未形成规模化缺乏高增长的投资类和消费类终端产品的项目投资3.承接3.承接产业转产业转移的能力不高移的能力不高在与西部、中部其他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主动出击进行目标明确的招商活动较少,由此吸引到的制造业重大引进项目十分有限4.缺乏4.缺乏带动产业带动产业成成长长的的龙头龙头企企业业。

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和优势企业,缺少成长性和爆炸性增长的知名品牌同时,省内许多大企业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严重不足产业资源分散,难以在龙头企业周围形成配套企业集聚,产业链短,省内配套率低行业整体效益不高到 2010 年末,仅有 2 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过亿元企业仅有 40 多家5.5.军军工工电电子特色子特色优势优势与民用技与民用技术术融合能力不足融合能力不足虽然我省军工电子优势明显,但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发展格局,目前企7业仍然高度依赖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自我独立发展的能力不强,公司对所投资的民用产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投资项目自我造血功能不强,企业发展缓慢军工电子企业应不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深化军民融合,加强与资本市场结合,大力发展民用产品,做大产业规模三)面(三)面临临的形的形势势1.1.产业产业增速放增速放缓缓,但新的,但新的应应用有望用有望带带来新的来新的产业产业增增长长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历经高速增长,逐步向平稳增长转变,增速从“十五”期间平均增长超过 35%,2006-2009 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下降到 23.6%、17.9%、12.5%和 0.1%。

但 2010 年,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格局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三网融合、节能减排等国家战略性领域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电子信息产业预计“十二五”期间有望保持较高增长2.2.产业结产业结构构调调整和整和优优化升化升级进级进一步加快,一步加快,产业产业融合度提高,融合度提高,网网络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成化、智能化、数字化成为为未来主流未来主流信息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新一代显示技术等逐步兴起,成为新的亮点,传统产业逐步萎缩,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技术和网络的融合加快,两化融合、三网融合、3C 融合逐步展开,不断形成新的技术领域和产品门类,极大拓展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网络化、8智能化、数字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3.产业转产业转移加快,投移加快,投资资主体由外主体由外资资企企业业向内向内资资企企业转变业转变, ,产业链竞产业链竞争成争成为为关关键键国际向国内,国内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并呈现新的趋势,投资主体由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转变,由原来以成本驱动为主导,转向由成本与市场双重驱动;由单个企业分散转移,转向企业集群整体转移;由加工制造单一环节转移,延伸到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在内的产业链多环节转移。

产业整合提速,产业链成为产业竞争的关键4.中西部增.中西部增势势明明显显,成,成为为未来投未来投资资与与发发展的重点展的重点以 2009年为例,2009 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同比分别增长 24.1%、25.6%,成为遏制全行业下滑势头的重要力量,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同比仅增长 1.5%从效益看,中西部地区收入同比分别增长 18.9%、17%,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4%、2.4%,但东部地区收入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2.3%、5.4%从投资看,全年中西部地区增速均同比达 40%以上,四川、陕西、河南、湖南、安徽增速同比均超过 35%;东部地区同比基本持平,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福建同比降幅均达两位数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9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陕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为动力、增效为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主线,围绕基础产业优化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两大基本任务,本地企业培育与外商投资引进并驾齐驱,抓优扶强、重点突破、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做大电子元器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