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榜样7专题节目人物事迹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05KB
约14页
文档ID:404283606
2024年榜样7专题节目人物事迹_第1页
1/14

2024年榜样7专题节目人物事迹 2024榜样7专题节目人物事迹(8篇) 《榜样7》节目呈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你是否在找寻“2024榜样7专题节目人物事迹”?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4榜样7专题节目人物事迹(精选篇1) 1997年,17岁的王亚平通过了空军选拔进入长春飞行学院,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飞行员翱翔蓝天,让她对更广袤的天空充溢了新奇和渴望2024年,当她在电视机前看到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画面时,探究太空、为国争光的“飞天梦”让她更加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2024年6月王亚平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历时15天,成为我国首位“太空老师”2024年10月至2024年4月,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历时183天,王亚平创下了多项纪录作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她不仅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还成为目前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女航天员 “我很幸运,赶上这样一个宏大的时代,从事这样一项宏大的事业谈及这些成就,王亚平总是心怀感恩,她说:“是祖国托举我们飞上太空,是党和人民赐予我们崇高荣誉。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王亚平同乘组其他2名成员一起圆满完成数千项操作、数十项在轨科学试验一堂几非常钟的太空授课,背后是200多个小时的反复试讲;一项简洁的太空试验,背后是数百次的细心操练;一次惊艳的太空行走,背后是上千次的严苛训练上百万字的飞行手册,她烂熟于心;数以万计的指令,化作条件反射式的肌肉记忆……在王亚平眼中,没有“差不多”,只有“更完备” 王亚平,女,汉族,籍贯山东烟台,中共党员,1980年1月诞生,1997年8月入伍,2000年5月入党,北京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硕士学位,在北京高校心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大校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副大队长,平安飞行1567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2024年7月,王亚平被中共中心、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心军事委员会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同年8月17日,被原总装备部授予“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特别贡献奖”,同年7月,被中华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同年10月,被共青团、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24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聘请王亚平为中国航天公益形象大使。

2024年6月21日,中共中心、国务院、中心军委给王亚平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2024榜样7专题节目人物事迹(精选篇2) 在林占熺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个地球仪,上面标着很多红五星有红五星的是菌草推广到的国家和地区,现在是106个林占熺说 菌草技术既帮助农夫致富,又爱护了生态,在国内取得极大胜利,也吸引了世界目光上世纪90年头末,林占熺等中国专家组成员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手把手培训当地民众学习菌草种植,让他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1998年,林占熺在巴新进行技术重演示范试验试验胜利的现场会有6000多人参与,很多人翻山越岭走了三天三夜赶来后来,菌草在巴新创下每公顷年产鲜草853吨的纪录因为菌草让当地百姓增收致富,他们把菌草称作‘中国草’,甚至给孩子取名为‘菌草’林占熺深情回忆 “菌草技术小而美、见效快,推广起来成本比较低,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才智林占熺说如今,当时简陋的试验室已发展成三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引领着世界菌草科学探讨和产业发展菌草技术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份500多个县,并传播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培训学员上万人,为爱护生态环境、科技扶贫与技术援外作出了重要贡献。

12月9日,林占熺在出差中度过了自己78周岁的生日他表示,自己有几个愿望:希望菌草产业帮助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希望用菌草在黄河沿岸建起千里生态屏障,希望菌草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我的幻想,有的已经实现,有的正在实现,剩下的信任也将会实现林占熺说 2024榜样7专题节目人物事迹(精选篇3) 孟昆玉,男,汉族,1981年10月诞生,中共党员,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交通支队党委书记、支队长 牢记为民宗旨,护佑群众出行平安路刚参与工作时,孟昆玉的岗位在北京市宣武区(现西城区)和平门路口,一班岗3个小时,他在早晚高峰的路口中间满负荷地打手势,常常下了班一抬胳膊,还是指挥交通的动作为便利群众出行,孟昆玉针对路口周边公交路途困难、群众问路多的状况,特地制作了4块公交线路指路牌立在路口,便利群众查看;针对出租车乱停车状况,设计制作5000张名片大小的停靠站示意图卡片发放给出租驾驶员;他还总结出“多引快转、不断公交、制住抢行、快清事故”的疏导方法,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出行的平安便捷通过他的努力,和平门路口通行实力提高了近15%。

此外,执勤期间,他随身常备速效救心丸等应急药品,以便随时应对群众突发状况 永葆忠诚本色,站好“首都中心岗”2024年,孟昆玉调任中心区交通支队五中队任中队长,驻守天安门广场为了有更好的仪表姿态,他带着同事们利用休息时间到国旗护卫队跟班学习,一年365天,每天两次,孟昆玉和战友们守护着五星红旗的朝升暮降,起三更、睡半夜是孟昆玉工作的真实写照针对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等区域重大国事外事活动多的状况,孟昆玉带领中队民警徒步测算各个岗位的距离,绘制“岗位说明书”,明确了多种日常交通疏导和活动交通保障的工作措施,科学限制车辆通行时间,各项重大活动的交通疏导实现了“零失误、零差错” 推动改革创新,打造交通管理新名片2024年,北京市公安局全面深化推行首都交警铁骑警务,孟昆玉作为中心区支队主管领导,快速组建了一支141人的铁骑队伍,他以身作则,骑巡时长和里程在支队铁骑民警中始终名列前茅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中心区支队铁骑民警的见警率、管事率持续提升2024年,孟昆玉主动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对接,推动支队指挥中心基础建设和系统应用的改造升级,全力打造新一代才智指挥平台,遴选青年骨干民警组成支队“小教员”专班,针对警用PDA及相关系统程序,常态化加强民警应用技能培训。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十大法治人物”等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3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 2024榜样7专题节目人物事迹(精选篇4) 路生梅,女,汉族,1944年1月诞生,中共党员,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退休医生 响应号召,扎根陕北绽芳华1968年,24岁的路生梅响应国家号召,从北京来到陕西佳县,成为当地第一位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她立下了朴实的誓言:“这里的群众须要我,我要在这里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为了变更当地落后的医疗条件,她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学习各种医学学问,白天坐诊、出诊,夜晚在油灯下看书、记笔记,成为她生活的常态在这期间,她多次放弃返京机会,从专科医生到全科医生,从全科医生到儿科主任,再到医院副院长,50多年里,路生梅历经各种考验,除非是培训和回家探亲,她几乎没有离开过佳县,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工作50年,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庄重承诺 初心不改,一心为民甘奉献在路生梅眼里,病人就是亲人,她以医者仁心守护着百姓健康,尽量开便宜管用的药方,让老百姓少花钱治好病。

一个“百日咳”的婴儿病情危重,反复窒息,路生梅口对口地吸痰,反复进行人工呼吸40多次,孩子最终得救了一个肠穿孔病人,经她连续救治8个小时后转危为安,劳累过度的路生梅却昏睡了一天一夜不能守着医院等病人,要走进农户找病人”,她的踪迹遍布佳县大地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她到离县城十几公里的村庄出诊,走了近两个小时,摔了40多跤当一身泥泞的她出现在病人家里时,患者全家人像看到救星一样嚎啕大哭她致力于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创办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创建爱婴医院,推动实施儿童安排免疫,为佳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作出突出贡献 退而不休,为党工作无期限路生梅常常说:“我是一只拴着线的风筝,无论走到哪,只要病人一拉线,就会回到他们身边1999年,路生梅退休后,拒绝了北京亲人让她回京安度晚年的建议,也拒绝了各大医院的坐诊聘请,而是选择接着留在佳县,接着为当地群众诊疗治病,退休22年来,路生梅义诊患者超过15万人次此外,她还组建老年志愿者团队,带领身边人一起做公益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医生,为病人解除病痛也没有退休年龄这就是路生梅的坚守2024年,面对突如其来的 _76岁的路生梅向党组织交纳1万元特别党费,并向所在党支部递交驰援抗疫一线的“请战书”;2024年,又把3万元奖金作为特别党费交给党组织。

如今,路生梅仍在“超期服役”,接着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百姓的健康 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医生”、“最美巾帼奋斗者”等称号 2024榜样7专题节目人物事迹(精选篇5) 初夏季节,入夜时分,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印象代村”,或品尝小吃,或消遣游戏,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印象代村”是代村产业振兴的一个重要载体,实行“旅游+”模式,融入了夜经济元素,为在这里创业的400多家商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当华灯初上,这里游人如织,成为周边最火爆的“网红打卡地”、夜游经济新高地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在王传喜的带领下,2024年,代村提出“再创业、再动身”,通过巩固提升一批老项目、策划建设一批新项目,促进产业发展水平上台阶,全力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依托兰陵县蔬菜大县资源优势,投资8亿元建设农企园,先后吸引20余家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装备制造等企业进驻,拉动就业4000余人;2024年9月,“新农人培训中心”投入运用,面对全国培训各类农村好用人才,截至目前共培训1万余人……随着各类乡村振兴项目的快速发展,代村实现了以农为本、多业并举,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

2024年村集体各业总产值、村集体纯收入再上新台阶 在王传喜看来,当好振兴乡村“领头雁”,不仅是带领代村一个村,更要通过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村子富起来2024年以来,王传喜先后实行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方法,帮助200多个村、1000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2024年起,他带领大家实施覆盖12个农村、1个国营农场,辐射周边20平方公里的“田园新城”规划建设,形成乡村振兴“共同体”,带动26000余名农夫实现增收致富 “要再用3到5年时间,打造一个‘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于一体的农业之城、农夫之城,让老百姓生活在花园里,工作在田园里,和代村村民一样华蜜王传喜说 2024榜样7专题节目人物事迹(精选篇6) 张玉滚,男,汉族,1980年12月诞生,中共党员,现任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 坚守初心,投身乡村教化事业2024年9月,师范学校毕业的张玉滚毅然回到家乡,成为黑虎庙小学老师从今,他来回于高丘镇和学校之间的山路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二十一年他常常骑摩托车为学校托带书本、教具,少则几十斤,多则百余斤,一个来回近10个小时,先后骑坏了3辆摩托车。

这么多年来,学校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张玉滚始终在坚持在张玉滚的执着坚守下,一批批学生走出大山,用学问变更了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