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小榄主桥施工方案

今***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31MB
约201页
文档ID:106164769
小榄主桥施工方案_第1页
1/201

小榄水道特大桥主跨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1.1工程概况1.1.1桥址概况本桥为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正线双线特大桥,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境内,该地区属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跨越大片厂房,沿途鱼塘和苗圃较多期间跨越了鸡鸦水道和小榄水道此方案所涉及的工程为跨越小榄水道195#墩~198#墩的主跨桥梁工程水道与桥的夹角为73.5°,水道的斜向宽度为300m,主跨上部结构采用(100m+220m+100m)连续V型刚构拱跨越,通航净高,通航孔净宽180m,通航净高不小于18m1.1.2水文、水位情况根据广东省珠江水利委员会提供的资料:小榄水道桥位处的百年流量为3943m3/s,对应的洪水坡为0.2055‰,百年水位为5.494m,流速1.38m/s1.1.3通航资料小榄水道北接顺德南界的东海水道,起于东凤镇莺哥咀,西岸经小榄、东升、港口,东岸经东凤、阜沙在港口大南尾与鸡鸦水道汇流入横门水道出海,全长31km。

因受潮汐影响,属于双向流河段双体船行经该水道,由于马力大、速度快、涌浪高,对两岸堤防破坏严重该水道宣泄西江洪水,也是中山市的主要防洪地区,该水道现为Ⅲ航道,规划为I级航道1.1.4.工程地质特征1.1.4.1地形地貌小榄水道特大桥桥址主要位于南头镇,东凤镇和小榄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地貌属海冲积相平原地区及河流水系网,沿途经过鱼塘、农田、苗圃、村庄等,地势起伏较平缓1.1.4.2地层结构及工程地质特征根据钻孔揭露,本场地岩土层按成因可划分为:① 人工填土;② 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③ 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洪基层;④ 第四系残积土层;⑤ 花岗岩等五个成因层1.1.4.3区域稳定性区内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东南沿海内边缘地区,属东南沿海断褶带构造区,褶皱形态宽缓区内构造主要受北东向断裂控制,后期被北西向错断而呈现棋网式格局,沿线未发现区域性深大断裂和活动性断裂,历史上无大的地震灾害记录,无明显的新构造活动迹象,地壳基本稳定1.2结构情况小榄特大桥位于中山市小榄镇境内,属于新建铁路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工程中的重点控制工程基础采用Φ2.8m大孔径钻孔桩基础,桩长70m,嵌岩深度达7m;承台采用低桩承台,承台拱座总高11.5m;墩身采用V字型结构,造型新颖;主跨上部采用(100m+220m+100m)V构 –拱组合连续梁结构,其中主跨220m在国内同类型桥梁中居于首位。

1.2.1 V肢及系梁部分V肢斜腿为主跨、边跨拱圈的延续外侧斜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4.6°,采用单箱双室箱型截面,横桥向宽10m,高4m,横桥向壁厚1.2m,高度方向壁厚1.2m,中隔板厚1.0m内侧斜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6.4°,采用单箱双室箱形截面,横桥向宽13.8m,高为4m,横桥向壁厚2.0m,高度方向壁厚1.2m,中隔板厚1.5m1.2.2 连续刚构部分本桥为双线桥,线间距4.4m主梁采用单箱双室截面,顶板厚度为42cm,桥面宽度为为11.6m,底板宽10m桥面横向排水坡为1.5%,由梁的翼缘向箱梁中心位置倾斜,形成V字型,将雨水由排水管排出梁外连续刚构边跨分16个节段和一个边跨直线段,其中16#段为合龙段;连续刚构中跨分为21个节段,B1#~B16#节段和A1#~A20#节段为悬臂浇筑段,其中16#~20#节段在边跨合龙后再浇筑,B16#和A21#为合龙段主梁支点处梁高采用7.8m,主跨跨中和边跨支座处梁高3.8m,V构内部最小梁高采用4.8m;边跨和中跨腹板厚度分80cm、55cm、35cm三种,呈折线变化;底板厚度由跨中的35cm按1.8次抛物线规律变化到根部的120cm,V构内梁段的底板厚度由跨中50cm按圆曲线渐变到根部的100cm,底板在V构斜腿与主梁固结处附近局部增厚。

1.2.3 主梁三向预应力体系主梁设纵向、横向和竖向三向预应力主梁纵向预应力采用27-Φj15.24mm钢铰线,配套使用OVM15-27型锚具,采用内径Φ115mm塑料波纹管成孔纵向预应力钢索施工分两端张拉和一端张拉为减少穿过负弯矩区的钢束,中跨还采用了连接器钢索张拉锚固后,纵向预应力管道均采用抽真空压浆主梁顶板内横向预应力束采用5-Φj15.24mm钢铰线,配套使用OVMB15-5型扁锚,采用90×23mm扁塑料波纹管成孔主梁竖向预应力采用高强精轧螺纹钢筋、 JLM型锚具、波纹管成孔顺桥向间距一般为0.3m腹板厚0.55m梁段,横桥向各腹板布置一根φ32mm竖向预应力筋; 腹板厚0.35m梁段,横桥向各腹板布置一根φ25mm竖向预应力筋; 竖向预应力筋均于梁顶张拉,φ25mm竖向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力N=342.4KN, φ32mm竖向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力N=560.9KN,1.2.4 钢管拱部分钢管拱采用两条平行拱肋,每条拱肋上下弦间采用N形桁架,形成哑铃形截面;上、下弦管直径为900mm,壁厚分24mm、22mm和20mm三种,为钢管结构;腹杆采用Ф600×16的空钢管拱肋计算跨径为160m,钢管拱下弦管矢高35m;两片拱肋间设7道横撑,拱顶3道为米字撑,其余4道为K字撑;横撑由Ф500×12mm、Ф300×10mm、Ф350×12mm、Ф200×10mm钢管组成,横撑钢管内不填混凝土。

全桥拱肋吊杆共设15对,顺桥向间距为9m拱肋制作委托广州市有资质单位制造在工厂加工成标准节段,托运至施工现场,起吊到拼装支架上按照拱肋设计线形拼装成拱肋结构拱肋及横撑钢管内、外表面涂装:外表面涂装前喷砂除锈,喷涂HF-AL-551高模数无机硅酸锌防锈漆两道,干模厚度2×35μm;HF-H04-1环氧封闭底漆1道,干模厚度25μm;HF-H04-1环氧云铁中间漆1道,干模厚度2×35μm;HF-ZB01-1氟炭面漆2道,干模厚度2×40μm,天蓝色 1.3工程数量1.3.1 V肢部分工程数量名称规格单位数量斜腿支架工字钢2I32at153.1钢管530×7mmt49.87钢管630×10mmt116.35贝雷梁300×150cm片2002槽钢[32at43.5槽钢[20at231.37钢板δ=6mmt24.3钢筋Ⅱ级t27.3混凝土C30m32129混凝土预制桩Ф500×100mmm5960斜腿混凝土C40m34426.8钢筋Ⅱ级t1611 1.3.2 连续梁部分工程数量名称规格单位数量主梁混凝土C60m313848.4钢筋t2520.5精轧螺纹钢фJ25t236.8钢绞线фJ15.24t865.7挂篮GL-2500t6001.3.3 钢管拱部分工程数量名称规格单位数量拱肋混凝土C50m3579普通钢筋Q235t13.722吊杆PES(FD)7-73低应力防腐拉索t27.415钢材Q345qDt758.18冷铸墩头锚OVMLZM7套30塔架万能杆件t870卷扬机5t、8t台各4台缆索吊装系统钢丝绳m5100滑动式索鞍个4天车台2卷扬机8t台4拼装支架t480竖转系统油缸TX-250-J-D台4泵站及计算机系统套4钢绞线t50 一、编制依据新建铁路广州至珠海(含中山至江门)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施工图zh-1标小榄水道特大桥(图号:广珠城际施图(桥)-15-3)第三册(第一分册、第二分册、第三分册)。

《公路桥涵施工手册》《实用土木工程手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TB10203-2002(J162-2002))《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J286-2004))《铁路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J283-2004))《钢管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铁路钢桥制造及验收规则》《客运专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桥涵钢筋和预应力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超重吊装常用数据手册》《安全手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46-88)《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J80-91)《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二、编制范围编制范围为广珠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工程-小榄水道特大桥小榄主跨V肢、系梁、悬臂浇筑及现浇段、钢管拱部分施工,辅助设施拆除等。

三、V肢及系梁施工方案3.1 V肢方案概述3.1.1 支架方案为了使现场的施工更好地满足设计意图,我们在制定方案的时候,提出了以下两种支架方案支架方案1:采用四排临时支架(①、②、③、④),桩基础采用直径Ф2.2钻孔桩,桩长75m,入弱风化花岗岩4m(设计要求);支立模板,桩顶浇筑2500 mm×2000 mm承台,其中①、②临时墩承台长12m,③、④临时墩承台长14.65m;在承台上浇筑钢筋混凝土立柱,其中 ①、②临时墩立柱截面为1200mm×1500mm;③、④临时墩柱截面为1500mm×1500mm;立柱顶设横梁,上铺贝雷梁做纵梁,贝雷梁下端锚固到拱座上,纵梁上铺2[20a槽钢做分配梁,间距0.5m,与贝雷梁点焊连接固定支架方案2:采用六排临时支架(①、②、③、④、⑤、⑥),其中①、②、③、④支架桩基采用直径Ф2.2钻孔桩,桩长75m,入弱风化花岗岩4m(设计要求),⑤、⑥桩基础采用18φ500×100mm预制管桩; ①至④号支墩承台及立柱同方案一,其中每个支墩的三个立柱间采用混凝土联系梁或型钢联结; ⑤、⑥临时支墩承台截面尺寸为1500mm×1000mm,其中⑤支墩承台长12m,⑥支墩承台长14m;⑤号支架上立柱采用4φ630×10mm的螺旋管、⑥号支架上立柱采用3φ530×10mm的螺旋管,螺旋管与承台上预埋钢板焊接,支墩立柱采用 2[20a槽钢形成剪刀撑连接,纵向⑤与①、⑥与④号支墩间采用2I32a工字钢形成剪刀撑连接;立柱上部设混凝土横梁,横梁与立柱间设滑板,上设贝雷梁做纵梁,贝雷梁穿过混凝土横梁,与横梁浇筑固结到一起,贝雷梁下端锚固到拱座上,纵梁上铺2[20a槽钢做分配梁,间距0.5m,与贝雷梁点焊连接固定。

针对以上两种方案,我们分析:第一种方案中,一是每侧采用两排支墩,其上部与纵梁分开可以产生滑动,对于水平部分的荷载比较敏感,容易产生较大变形,没有约束;二是贝雷梁做的纵梁伸到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