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词四首》之《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第12课《词四首》之《江城子•密州出猎》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苏轼的词一一《江城子•密州出猎》这节课做笔记的任务比较大,要读,要思考,又要做笔记师:这节课的学习任务解决三个字的问题:第一个字是“知”,知道,了解;第二个字是“意”,文章的意思,细细地理解;第三个字是“情”,品析、感受、欣赏作者在这首诗里面表达的情感、情志屏显)《江城子•密州出猎》教与学:知意情师:下面我们开始第一个学习环节师:背景资料,读一读屏显资料,学生齐读)苏轼(1037〜1101),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沉浮、一生漂泊是他命运的最真实的写照师:关键词:“沉浮”“漂泊人生的苦难,时时降落在他的身上师:江城子,词牌名,读屏显资料,学生齐读)江城子,词牌名密州,现在山东诸城北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冬,苏轼任密州太守时,作此词师:密州词是苏轼文学作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密州词,读屏显资料,学生齐读)密州词苏轼在密州两年,共写了19首词其中有名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
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师:密州词的名作一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江城子》跟密州词相对的,是黄州的诗文,苏轼出事之后,被贬到黄州,写出了他笔下最精绝的四篇作品,哪四篇呢?林语堂先生说,有这样四篇,是绝世妙笔其中你们已经学习过一篇,《记承天寺夜游》;第二,《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三,前后《赤壁赋》;密州词和黄州的诗文实际上是苏轼文学创作的顶峰师:这首豪放词,它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无端地说我要拿起弓箭来射天狼呢?好,我们把作品的创作背景读一读屏显资料,学生齐读)创作背景:北宋王朝积弱不振,北方和西北边境经常受到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在描写威武雄壮、风驰电掣般的出猎场面后,抒发了他希望建功边疆、为国效命的壮志豪情师:这个材料实际上是对上下阕的概括你们看,“描写威武雄壮、风驰电掣般的出猎场面”,上阕;“抒发了他希望建功边疆、为国效命的壮志豪情”,下阕前者是描写,后者是抒情师:好吧,继续读一读,老师听一下注意,这是第一首豪放词,苏轼写出来之后,还要他的军士们击鼓、唱歌请同学们读出它的声威来屏显资料,学生齐读词作)师:要吟诵,不是读,是诵你们听,“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要这样吟诵。
豪情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就是读出它的豪情来好,不齐读,各自吟诵生开始读师:哦,声音不对头,开始诵读,读起来师:好,一起来试一下语速要控制,感受作者心中的豪情,然后用我们的声音把它表达出来,音高是这样的,“江一一城一一子”,把握这个音高江一一城一一子”,读师:略有进步过一会儿老师再给你专门的训练同学们,要做笔记了叶嘉莹,研究诗词的大专家,她说:“苏词之最值得人注意的一点特色,就是其气象之博大开阔,善写高远之景色,而充满感发之力量什么是感发呢?就是让人感动,让人受到启发注意评论者的表述,“最值得人注意的一点特色”,最重要的特色,就是气象的博大开阔,这一点我们能够感受到善写高远之景色”,这大概是说上阕;“而充满感发之力量”,大概说的是下阕当然,她并不只是评论这一首词的读苏词要具备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可能就是像这样的专家的点评屏显资料)苏词之最值得人注意的一点特色,就是其气象之博大开阔,善写高远之景色,而充满感发之力量——叶嘉莹师:下面我们再来读,读好词中的三字句左牵黄”“右擎苍”,“左”和“右”与后面的字读开左一牵黄,右一擎苍二还要读好“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西北望,射天狼二好,自己练习一下。
学生练读师:“西北望,射天狼”,字字都要有顿音,读出力量来,试一下西北望,射天狼”,好,全诗一起读江城子”,读生:《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师:好,停,对不起,一开始我们的语速就快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吟诗啊,不是读,是吟,速度就要慢一点好,《江城子》,读师:这一次,就有了那么一点味道再来一次,注意,“西北望,射天狼”,要扬起来呀注意,最后一句是扬起来的,豪情啊《江城子》,读师:这一次,进步就大了我观察了一下,读得很认真,可能是我们平时的朗读习惯速度比较快,一下子把它调整到吟诵的状态上来还有些困难,我们这是第一次朗读训练,后面还有两次评点:这是第一次朗读指导:读好词中的三字句这首词节奏较快,韵脚密集,旋律急促,且三字韵句皆为重拍,在学生还未深入理解整首词的内容时,指导他们用“吐气法”读好三字句,朗读从形式上来讲就初具韵味在这里,教师的朗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θ师:这个环节我们就进行到这里,初步地感受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我们再细细地感受一下“意师:老师要给大家补充一下注释,把它记下来老夫聊发少年狂”,狂,豪情;意为我在这儿也要抒发一下如少年般的豪情啊千骑卷平冈”,从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为报”,为了报答酒酣”,极兴畅饮,非常痛快地喝酒会挽雕弓”,“挽”,拉开;“雕弓”,雕刻有花纹的弓如满月”,像圆月一样,把雕弓拉开,拉满,拉得像圆月一样西北望”,向着西北望,向,朝着屏显资料)狂:豪气,豪情卷平冈:从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为报:为了报答酒酣:极兴畅饮雕弓:雕刻有花纹的弓满月:圆月望:向,朝着师:继续来看词性活用;“锦帽貂裘”,就是“戴着锦帽,穿着貂裘”,名词用作动词看句法变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应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看孙郎,亲射虎为了押韵的需要,就写成了“亲射虎,看孙郎”,而且有强调的意味在里面,这是一个倒装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也是这样的,一是为了押韵的需要,二是为了强调:“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我们弄懂了倒装的关系之后,句义就好理解了屏显资料)词性活用锦帽貂裘”,名词用作动词,意为“戴着锦帽,穿着貂裘句法变换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为报倾城随太守,看孙郎,亲射虎”的倒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何日遣冯唐,持节云中”的倒装师:第一,词性活用第二,句法变换第三,用典什么叫“用典“?用典就是运用典故用较少的词语拈指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意思''叫“用典”,做笔记了吗?在这首诗里面,苏轼自比孙权,表现了出猎者的英豪,这是一处用典;又自比魏尚,希望被朝廷重用,又是一次用典。
第一次用典,是表现诗人的豪情;第二次用典,是要表现自己报国的宏愿你们看,用典就是手法写词不用典,就会很平俗;用典,就会很高雅好诗也一样你们读过李白的《行路难》吗?行路难的表达特点、手法之一就是用典,第二个手法就是雕琢警句用典的是什么句子呢?生: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师:这是用典警句呢?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师:你们看,一个用典,一个警句,就使那首诗格外有意境这一首词,也是用典,也是有警句屏显资料)用典用较少的词语拈指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意思J词中,苏轼自比孙权,表现了出猎者的英豪;又自比魏尚,希望被朝廷重用,抒发了报国宏愿师:还有一种手法是“用韵”这首词用韵的疏密和韵调的高亢都是为着表达心中的激情的,这首词的用调是高亢的,前密后疏,前面不断地押韵,后面慢慢地调整过来为什么要注意押韵的疏密和韵调的高亢呢?因为他要抒发心中的豪情所以说这首词给了我们的很多很多的知识同时,屏显资料)用韵用韵的疏密和韵调的高亢都是为着表达心中的激情的师:我们来看一看全文的意思把它读一读老夫”,读一一(屏显资料)生齐读:老夫也暂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头戴锦帽,身穿貂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人跟随我出猎,我要亲自射杀猛虎,就像当年的孙郎畅饮极欢时,我胸怀开阔,胆气豪壮虽然两鬓稍稍斑白,但这又有何妨!汉文帝曾派人持符节去云中,什么时候能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样待我?我一定将雕花强弓拉得像圆月一样,朝着西北,射向天狼师:注意,这首词的理解,最难的句子是两个一是“酒酣胸胆尚开张二不好翻译,特别是“胸胆”“开张”这四个字,所以你们要把它旁批在课文上: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在极尽豪情地饮酒的时候,我的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在喝酒的时候,兴致勃发第二个地方,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二要真的把它翻译过来,很不容易,因为它是典故典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个用典就是说“希望当今的朝廷能够像汉文帝那样派人来委我以重任”,但是不直说,用典就是婉转地表达意思但是我们在这儿也要把它直说一下你看,汉文帝曾派人持符节去云中,恢复魏尚的官职,什么时候能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样对待我呢?师:继续做笔记叶嘉莹又说:“苏轼词,非常有代表性地表现了他的用世之志意与旷达之襟怀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品质与风貌J什么是“用世之志意”呢?就是为社会、为国家做事,要为国家做更多的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在这首词里面也表现出苏轼的“用世之志意”啊!他希望拉满他的雕弓去射天狼,这就是“用世之志意”。
他有他的旷达襟怀,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鬓微霜,又何妨”啊!注意,叶嘉莹的这一段话也不是只对《江城子》这一首词来说的,同样是在概括苏轼词的表达风格同时,屏显资料)苏轼词,非常有代表性地表现了他的用世之志意与旷达之襟怀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品质与风貌Q一一叶嘉莹师:做笔记了吧?好的,继续朗读这一遍朗读是“读好词中的两个句子“,你看,我们把三字句读好了,再试一试读好两个句子一个句子是“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速度,这个时候读它就要速度了,不能停顿,“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把“千骑”的那种气势、速度读出来这是一个句子,把它打上波浪号还有个句子是跟它相对的,“江城子”这个词牌很有意思,它上阕跟下阕是相对的,跟它相对的哪一句啊?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师:这个地方要读出它的语调,“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有一点期盼,有一点询问读这两个句子都要注意节奏,“锦帽貂裘,千骑一一”后面停一下,第二句也是一样的,“持节云中,何日一一遣冯唐?”把这两个句子读好的着力点是:一句是气势,一句是心情师:好,继续来三字句读好,这两个句子要读好,特别注意结尾的那一句要扬起来江城子”,读师:谢谢大家的朗读我的感觉是,又有一点回潮了。
哪个地方回潮了呢?语速还是速度再来一次江城子”,读师:我们的第二个学习环节进行到这儿继续感受词中之情师:就要思考啦,要思考这首词中最值得我们品味的词、句,或者说,最值得我们品析的字词句好,开始思考师:好吧,我们来交流一下生:我觉得是最后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J我觉得这一句话集中体现了苏轼所要表达的情感苏轼是想报国,渴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和信任,他想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师:好,谢谢!你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J多么充满激情的向往啊!心中的豪情就是这样抒发出来的生:我认为应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我觉得这一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苏轼渴望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希望朝廷能够像原来对待魏尚那样派遣冯唐来重用自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师:一个“何日”啊,表达的是期盼,是指望好,继续生:我觉得是“鬓微霜,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