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多位数的读写'‘教学实践与思考.doc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8KB
约3页
文档ID:531864697
“多位数的读写'‘教学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1/3

多位数的读法”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认识”、“十进制计数法”,初步掌握了“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内容一般分两个部分来完成,一是“亿以上数的读法”,二是“亿以上数的写法”就读法而言,相配套的教学用书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这样表述:“会读'含三级'的数”显然,“会读”是这个教学环节的核心目标  “会读”,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读得出来从以上的教学过程来看,不能否认大多数(70%以上)学生读这些数是不成问题的那么,这个环节的教学是不是只需要学生读一读这些数就可以了呢?  从教材编写来分析,“会读'含三级'的数”这一教学目标,是整个读数环节所应达成的目标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有丰富内涵的,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思维得到激发,能力得到提高因此,除了引导学生读出这些数,使“会读”这一显性的知识技能目标达成外,本教学环节还应促使学生对“亿以上的大数”有一定的感知,并达成自主迁移“亿以内数”的读法、自主归纳多位数读法等过程性目标以这样的目标要求来看,以上的教学过程显得目标单一,其教学任务的完成便不能说是高质量的了  对“亿以上数”的读法,配套的教学用书上是这样说明的:  (1) 对照数位顺序表,安排了3个亿以上的数让学生试读,先出示整亿的数,使学生看出只要按照个级或万级的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然后出示个级、万级不都是0的数,教学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2) 随后由学生自己探索读数规律: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类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在“做一做”中,安排了4个个级上都是0的数,重点让学生试读出每个数的左面两级上的数  基于以上要求,我们不难看出,让“读法”教学过程丰满而有效,需要把“会读'含三级'的数”这一目标分解成三个层次  层次一:能够回忆起亿以内多位数的读法  层次二:初步会读“含三级”的数,体会亿以上数的读法与亿以内数的读法之间的关系  层次三:在会读的基础上,归纳“含三级”的数的读法  在教学中,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的教学组织中  一、体现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中  对“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学,在教学实施时需要分解成相应的小环节,而每一个小环节的设计均应蕴含着不同层次的目标  环节一:唤起经验  谈话,聊聊班级人数、学校人数接着提出问题:猜猜整个嘉兴市有多少人呢  学生猜当学生猜得少时,教师可以提示:少了,往多里猜当三四位学生猜过,其他学生也兴奋起来时,呈现具体数据:3994500人告知这是2005年时,嘉兴大市的人口数  请学生读这个数:指名读,集体读。

问:怎么读的?当学生说出“先分级,然后读”时,需追问:分级后怎样读呢?引导学生说出“399这几个数字在万级上,所以读作三百九十九万”  接着呈现:浙江省人口48940000人(2005年时的人口数)  请学生说说读法,引导说出“因为4894在万级上,所以读作四千八百九十四万”  环节二:尝试迁移  回顾复习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后,再次激趣:浙江省人口那么多,接近五千万,那么2005年时全国人口又有多少呢?请同学们先猜当有三四位学生猜后,教师呈现相关数据:1306280000人当学生带着惊讶的神情关注这个数时,请学生尝试读  学生先自由读,再指名读两三位学生读后,请学生说说读法要求学生说出“为什么读作'十三亿'”,这个数中的“0”又该怎样读学生说出理由,再请学生读,全体读  环节三:重点研读  练习:读出下面各数(教材第21页“做一做”,选择三个数,并对最后一个数作改动)  9200000000 508040000000 300205000  请学生分别读出这三个数指名读时,请学生说说读法要求说出读作“九十二亿”、“五千零八十亿四千万”、“三亿零二十万五千”的理由,并分别讨论每个数中的“0”如何读。

环节四:小结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含三级'的数”的读法,要求学生说出“亿级的数读后需加上'亿'这个单位,万级的数读后需加上'万'这个单位”另外,也需要学生对读多位数时“0”的读法有所归纳  四个小环节的教学,把“会读”这一个大环节目标进行了分解环节一唤起经验这个经验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引导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法的回忆,唤起学生的认读经验,为“会读”亿以上的数作方法上的准备;二是唤起学生的数感体验,即引导学生对一个在具体情境中的数据的大小有所感知和体验  环节二方法迁移此时的活动更多的是学生自己通过迁移方法进行读数的过程  环节三增强读“亿以上数”的经验,为归纳小结方法作好准备  环节四目标达成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不仅能读出数,而且还能说出相应的读法时,才是真正达到了“会读”的层次  二、体现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中  前文已经谈到,“会读'含三级'的数”是本环节的大目标通过一些教学活动达成这一显性目标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感、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而要达成这样的过程性目标,除了环节设计有层次之外,学习材料的选择得当同样重要我们在改进教学中,设计了两个层次的学习材料  1.直观材料:引导学生在具体数据的感知中“初读”  数据组:2005年嘉兴人口:3994500人、浙江人口:48940000人、全国人口:1306280000人。

  这三个数据是具体情境中的,有着具体的意义,且三个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三个数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为自主探究“亿以上数”的读法作准备;二是尝试读“亿以上的数”,因为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所以在数的大小感知上,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经验,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感当然,这一组是“初读”的数据,此时不宜归纳方法  2. 抽象材料:引导学生在典型数据的认读中“精读”  数据组:9200000000,508040000000,300205000  相对于前面三个数,这组数据是数学意义上的数,是抽象的数学材料未将“做一做”中的四个数据都呈现,而只取其三,且对第三个数作了改动,是考虑到数据的典型性应该说,这三个数均有相应的知识要点:  9200000000只有“亿级”上有数,读作九十二亿,后面的“0”都不读出来  508040000000“亿级”上有数要读,“万级”也有数要读,且“亿级”上的“0”有读的,也有不读的  300205000“含三级”的数,亿级、万级、个级均有数要读,为学生小结归纳读法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学生进行读法整合  当学生能够说明这三个数的读法时,表明了对“亿以上的数”的读法是掌握了的。

  三、体现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中  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除环节设计、学习材料选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计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三个关键的问题,体现着三种不同层次的教学指向  1. “这个数怎么读?”--指向于具体方法的问题  从教学过程来分析,“这个数怎么读”旨在让学生说出读数的一般方法例如,学生答“我是先分级再读的”,或者“我先读亿级上的数,再读万级以上的数”,等等这样的问题设计,关注的是一般性目标,有利于显性层面目标的达成  2. “这个数中的'0'你是怎样读的?”--指向于学习难点的问题  显然,读“含三级”的数的难点是数中“0”的读法问题例如,在读508040000000、300205000这两个数时,引导学生提出或教师自己提出“这里的'0'应该怎样读”等问题,组织学生交流分析,让会读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从而多角度、多手段地解决读数中的难点  3. “像这样'亿以上的数'到底应该怎样来读呢?”——指向于思维提升的问题  “读”的提升,即是对读法的小结归纳这是本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因此,“像这样'亿以上的数'到底应该怎样来读”这个问题是必须提出来以引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这是引导学生从读“数”到读“法”的提升,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当然,本环节中还有一个激发学生思考的重要问题:“你怎么想到1306280000这个数应该这样读呢?”这个问题旨在启发学生从“亿以内数”的读法说起,沟通多位数读数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总之,从整节课来分析,“亿以上数”的读法,虽然不是一个教学难点,但却是一个典型的教学环节其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分解、教学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教学问题的设计与交流,不仅仅为本节课后半部分教学“写数”提供可借鉴的方式,而且对一般的教学活动设计同样有着普遍性的意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