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与汉族丧葬习俗的对比 丧葬仪式是最具表现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之一不同的民族、丧葬的礼仪、方式也各 不相同他是一个民族文化外在表现,通过了解丧葬习俗可以窥视这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回族的丧葬习俗,是人“归真”后,由亲属、邻里乡亲、朋友等进行哀悼、纪念、祈祷的 一种活动,是回族民俗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汉族的丧葬习俗,是关心死者的灵魂, 灵魂附于神灵,供奉于祖庙绝大部分回族群众认为,生是死的起点,死是生的结果而 汉族却随着佛教的传入,吸收了儒教以“孝”为核心的伦理文化,信奉“六道轮回,转世 托生”等观念各民族族的丧葬习俗,既有各民族的习俗特点 一、汉族和回族丧葬习俗的对比 (一) 回族的丧葬习俗深受伊斯兰教影响根据伊斯兰教教法,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真主降示的,人也不例外人降生后要按 照真主颁示的经典处世做人,努力行善做好事当人到老来,死期临近,唯祈求真主使其 善终,再回到真主那里去,即“归真” 伊斯兰教教义认为死亡是生命的规律,并不令人畏 惧这是对死亡的看法 回族人在临终前,一般要念“清真言” ,阿訇则为其诵读《古兰经》向真主祈祷,代临 终者求真主恕 其罪过归真后亲属要当即抹死者双眼,托下巴合其嘴,理顺其手脚,并将 其头扶向右侧,然后将遗体身 上的衣服脱去,用白布单遮其全身,然后作大净。
男亡人由 男人洗,女亡人由女人洗然后为亡人穿“开 凡”(尸衣) “开凡”用白棉布制成,男亡 人穿三件女亡人同样是三件外,还须有一块裹胸布,长三尺 许,宽二寸许男亡人头戴 平顶小圆帽,女亡人戴盖头洗尸后,阿訇给死亡人站“者那则”(即举行殡礼)站“者那则”可在清真寺内、也 可在洁净的场地 进行亡人亲属、朋友均为亡人行站礼,以祈求真主宽宥此时,阿訇念 “色纳” 、赞圣,并为亡人和族 众作“都哇”(祈祷),阿訇在念经时轮番传递“赎罪金” 站完“都那则”之后便将“赎罪金”散发给参 加殡礼的人们然后将“埋体”移入清真寺 公有的“塔布”(专为运“埋体”而制作的长方形木匣子,回 民称为“经匣”)内,由四人或八人轮番抬至茔地妇女和非穆斯林不能送亡人到坟地坟坑叫“麻札” ,南北向,深五六尺至八九尺直坑挖好后再挖侧洞,侧洞有两种:一 种是从坑底向 西挖一长洞,俗称“偏堂” ;一种是从坑底往北挖一洞穴,俗称“撺堂” “偏堂”和“撺堂”高二尺许 ,堂口呈弓背形,宽约三尺,长约六尺,遗体放置其中坟 内不放任何物体,不用棺材,不许陪葬入葬 时,阿訇跪在坟坑上方诵经, “孝子”在坟 坑下方跪着听经,送葬者也环跪坟的周围聆听。
坟坑填满,呈 驼峰形,也有堆成长方形的 至此,葬礼结束 回族主张速埋俭葬,葬不择时,滞留不得超过三日 回族十分重视对亡人的纪念亡人归葬后,早晚要在亡人的居室内诵经礼拜,为亡人 向真主祈祷亡 后的头七、三七、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要请阿訇到家中为亡人过 “乜贴” ,主麻日、开斋节、古尔 邦节亲人要上坟悼念亡人二)汉族的丧葬礼俗受到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和佛家教义的影响 汉族丧葬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隆丧厚葬,香火永继” 隆丧厚葬是汉人社会丧葬礼 俗的主流 (1)汉族有人死亡后要进行一系列的程序 (2)预备寿衣、孝布、寿材、造墓,储备粮食等寿衣又称老衣,一半用棉布制成;棺 材以木质坚硬的柏樟为上等,以柳木为最一般3)设置铺板,净身换寿衣,避神,设灵桌供倒头饭,指路灯,治丧盆烧倒头纸,备打 狗棒和打狗饼,挂门幡 (4)含殓含即在气绝之前,或在入棺的时候,含金玉 或食物亦或饭含即直接把饭 放在死者口中随后大殓亦称入棺、入木、落材入殓时,要由死者的儿子抱尸入棺, 最后在尸体上盖一红被 (5)报庙发丧 报庙:向阴间的官员通告死讯发丧:人死后由丧主发丧,父死先报 族,母死先报舅一般由死者家属带孝到亲戚家,一见长辈便叩头,报告死讯。
(6)成服人一死,家里就要把准备的布匹拿出来赶制孝衣孝帽等孝服,等到停丧的各种仪式完毕之后或人卒三日之后,或在殓后或在殓前,举行“成服”仪式 (7)孝堂守灵停棺并供灵牌、画像的地方设在厅堂或临时在外面搭的棚里,守灵人天 天供饭,叫茶闹丧:请戏班、乐工、锣鼓班子来家演唱,还有请乡亲来打牌赌博孝歌 内容主要是劝善行孝和说唱死者生平事迹、为人等闹丧一般通宵达旦,延续数日,直到 出殡不论辈分大小,统统按死者伟大的规矩,上香跪拜请僧道念经 (8)送魂闭殓闭殓:即盖棺、合棺、闭棺 治丧事务家里遇着丧事,安排好管事人和办事人,一般是房族或乡亲中能干和可信的人 各地都有互助的习俗,如组织化的老人会,用具互借和邻里分担奔丧亲友的食宿等9)至此丧事的主体部分即宣告结束,但整个丧事的结束要在“七七” (死者死亡后第 四十九天)之后死者“头七”那天晚上叫“出煞” ,按民间的说法,死者的魂灵在这一天 晚上会由牛头马面带回生前住过的地方转上一圈,这是死者与阳间的最后一次接触 二、回汉民族丧葬习俗的文化渊源对比 (一) 回族丧葬习俗源于伊斯兰教教义回族与其他九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其丧葬习俗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大。
伊斯兰 教规定丧葬的基本原则是土葬、速葬和薄葬 (1) 实行土葬,忌火葬 土葬是许多民族处理死人的方式,而伊斯兰教是最坚持这一葬法的宗教之一 (2) 主张速葬,反对迟葬 伊斯兰教法规定: 亡人三日之内必葬, 不择时日, 不问风水, 就地而葬 ,一般是早上 “无常” ,下午埋;晚上“无常” ,次日早上埋,不能超过三天 (3)从俭节约,崇尚薄葬 伊斯兰教把人生分为今世和后世两个阶段今世是人生的旅途, 后世乃人生的归宿, 两者互为因果, 今世的所作作为在后世会得到应有的报偿所以伊斯兰教要求穆斯林不能 两世脱节4)贫富贵贱,一律平等 伊斯兰教认为,所有的人都是真主安拉造化的,在真主的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 真主对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 (5)履行义务,互帮互助 伊斯兰教义规定:穆斯林有埋葬亡人的责任每个人都有为“亡人”举行葬礼的义务, 至少要有一个人履行了这项义务,别人才能卸去责任 (二) 汉族丧葬习俗源于儒教、道教和佛教的融合 (1)隆丧厚葬,香火永继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丧葬礼俗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死者尸体腐烂而 加以掩埋的活动,也不只是活着的人对死者表示悲哀悼念的礼节习俗,儒家通过丧葬仪式 宣扬并实行“慎终追远”的孝道,统治者通过丧葬制度强调并维系社会等级,达到调控社 会的目的。
三、回汉两族丧葬习俗的社会功能对比丧葬仪式是一个民族最有民族特点的风俗习惯之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宗教、不同 的民族,对死亡的观点各不相同因此,丧葬的方式和礼仪也就各不相同有着鲜明伊斯兰特点的回族丧葬习俗已成为回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伊 斯兰文化的内质,又有其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当一个回族人即将“归真”时,首先化解 自己生前与民族内部成员的恩怨,不把先辈“遗留问题”留给子孙,给活着的家人一个团 结、和谐的氛围同时又营造整个民族内部的团结其次在埋葬的整个过程中,与周围汉 民族的丧葬相比也表现出民族内部自觉自愿,互帮互助精神同时民族向心力,以及对 宗教的认同,也在进一步得到加强 回族丧葬习俗中的薄葬、速葬显示出回族丧葬习俗的合理性,科学性丧葬习俗中体 现的穆斯林教门内皆兄弟,真主面前人人平等,穆斯林内部无高低贵贱之分等平等思想,这 些都促进了民族情感的交融与沟通而世世代代以农为主的汉民族,客观上便生活于对自然给定性的绝对依赖中,在内心深处相信惟有自然的给予才能给人带来幸福,因此对天意的顺从居主导地位这也为迷信 提供了有效基础 对比看来,汉族主张厚葬,而回族主张薄葬;汉族主张社会等级,而回族坚持人人平 等,遵循公平的价值体系。
通过对汉回民族丧葬的基本形式和过程、汉回民族丧葬 习俗的文化渊源以及汉回民族丧葬习俗的社会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对比,使我了 解到汉回两族丧葬习俗之间各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