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个体户转型瓶颈与“个转企”战略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46KB
约11页
文档ID:434159094
个体户转型瓶颈与“个转企”战略_第1页
1/11

个体户转型瓶颈与“个转企”战略作为市场经济的先行者、探路者,个体工商户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萌芽重生,“千家万户”式草根经济迅猛崛起,成为先富阶层的代表,形成浙江经济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据统计,目前浙江近250万家个体工商户,占全部市场主体71%以上,.为经济发展和民生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创业初期,个体工商户门槛低、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优势比较明显,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集中度整合,个体工商户发展瓶颈日益凸显如何利用个体经济传统优势,辅之于政策扶持,扶持个体工商户转企做大、转型做强,值得深入探索本文基于69万家工业类个体工商户的调查数据进行研究一、个体经济发展现状实践证明,个体工商越活跃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越快迈克尔,波特的创新增长理论认为,当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时,大量民众自谋出路,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效应十分显著,有利于繁荣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先发地区之一,浙江个体经济起步早、发展快、影响大,是浙江经济快速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统计显示,浙江个体经济主要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见表-1)从数量看,2012年浙江个体工商户占全国146%,高于广东、江苏、山东等一线地区;从从业人员规模看,占全国17%以上,高于位居第二位的广东的13%;从营业收入看,占全国比重超过1/4,是河北、河南的2倍,高于广东、江苏等省份;从资产规模看,占全国比重达到21%,在各地区中遥遥领先。

总之,浙江个体经济实力和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个体经济迅速崛起促进了民间活力和民富,对吸纳就业、促进增收特别是农民增收作用明显,这印证了个体经济的“创业拉动型”属性浙江城乡居民收入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4万元,连续28年位居各省区市之首,分别比江苏、广东、福建、山东高2350元、4009元、4585元、5106元,这离不开个体经济的贡献全省896%的个体工商户分布在农村,88.9%的个体从业人员来自农村,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规模的近1/3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收入、生产支出以及资产规模结构中,农村占比均超过88%特别是农民收入来源中,个体经营收入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经营收入达5190元(见表—2),超过了1/3.个体经济的发展史就是百姓的创业创新史.个体经营作为最直接、最活跃的民间力量和市场资本,要实现居民收入翻番,特别是农村居民收人翻番,有效之举是大力扶持个体经济.二、个体工商户转型瓶颈与改革开放初的蓬勃发展不同,目前个体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突出特征是“有升有降”.从“升”来看,个体工商户抓住机遇,迅速崛起,积累了实力,发展速度迅猛,数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000多家,迅速积累到250多万家;实力进一步壮大,2012年户均营业收入近140万元,分别是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2.8倍、2。

1倍和12倍;就业效应明显,2012年吸纳就业415.6万人,分别比2000年、2005年增长541%、11从“降”来看,增速开始放缓2012年个体工业生产增长5.3%,比2000-2005年均增速低38个百分点,比2006-2012年均增速低09个百分点利润增速有所下降,外部环境面临从“无约束”到“硬约束”的转换,尤其是遇到“三大瓶颈".一是自身性瓶颈个体经济靠“作坊式"、“夫妻店”等起家,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治理结构单一、经营理念落后、自身实力不强、业主素质不高、转型发展不快,难以吸引人才,缺乏长远眼光和规划,转型升级困难重重.特别是在要素成本上涨、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生产经营成本压力陡增,而且缺乏议价定价能力,成本难以向上下游传递.二是资源性瓶颈要素资源越来越稀缺、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个体经济获取信贷、土地、用电等要素的难度越来越大,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发展路径难以持续融资难、用地难、创新难、投资难、盈利难、用电难等问题成为制约个体工商户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尤为突出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信用度不高,缺乏不动产抵押,再加上财务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达不到银行贷款的准入条件,要获得正规金融机构授信很难,主要靠基于血缘、地缘、亲缘、人缘等传统社会关系的民间融资.调研显示,2012年只有30。

1%的个体工商户流动资金比上年充足,80.7%的个体工商户没有发生正规融资行为,靠民间借贷融资的个体工商户占61.5%三是制度性瓶颈.现在不利于个体工商户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仍然明显有研究认为,个体工商户发展陷入困境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市场沉浮,它有着深层次的体制性原因,特别是制度环境欠佳是主要原因之一.三、“个转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扶持个体经济转型升级,破解“三大瓶颈”最现实、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路径是推动个体工商户向企业转变,即加快“个转企”步伐所谓“个转企”,就是个体工商户从个体工商组织形式转变为公司制、合伙制等企业形式,进一步破除约束瓶颈、拓宽发展空间,凝聚竞争优势,迈上更高平台这是个体工商户从“千家万户"走向“精兵强将”的必然方向,是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也是市场结构优化的客观趋势.(一)转企是个体工商户自身做大做强的必然方向创业初期,个体经济富有灵活性、善变性、适应性,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随着市场结构高度化、市场竞争白热化、行业集中度提高,对市场主体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个体工商户达到一定经营规模后,如果不解决获资质、拓出口、引人才、融资金等“多难"问题(见表-4),安逸于“小富即安、小得即满",固步自封在“小鱼小虾”阶段,过度依赖低端市场、低水平制造、低成本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发展空间会越来越窄,市场竞争力会越来越弱。

二)转企是壮大“规下经济”实力的重要战略支点个体工商户是私营企业的先驱尽管个体工商户“块头不大”,资产规模在规下工业中仅占26.4%,人均资产仅733万元,远低于规下企业平均水平(24万元),但个体工商户数量占了近80%(见表-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效率、要素投入产出率空间很大,每万千瓦时电力产生的营业收入达65.6万元,超过了规下企业(41.4万元),每万千瓦时电力产生的职工薪酬是规下企业的1.9倍,进一步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空间很大,是规下经济甚至规上经济的重要生长点三)转企有利于扭转个体工商户无证无照经营的不良现象,维护市场公平目前,个体工商户办理工商登记的比例仅405%,办理税务登记的比例仅30.6%,无证无照经营现象普遍存在,规范管理难度很大,而且逃避转为企业导致市场竞争不公.现行政策法律没有明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登记要求,经营者自由选择申请注册形式,由于政策对个体工商户大力鼓励支持,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实行定额征税政策以及经营信息不公开不对称,使得不少经营者倾向于选择登记为个体工商户.即使之后雇工人数、投资总额、经营规模大幅增长,年营业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经营收入和雇工人数大大超过中小企业,完全具备开办企业的条件,也不愿转型升级企业,仍以个体工商户形式经营.调查显示,74。

6%的“个转企"业主认为个体工商户享受很多优惠政策,转企后负担明显加重,与个体工商户相比明显不公,不愿转为企业四)相当一部分个体大户具备转企实力国家2008年停征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后个体工商户发展迅猛从经营规模、场地、用工看,相当一部分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体量已达到企业甚至达到“规上”水平,出现大量个体大户“戴小帽”现象根据“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相当一部分个体工商户符合企业条件统计表明,24%的个体工商户用工在8人以上,其中达到20人以上的占5%;营业收入在300万以上的达15.9%,超过500万的占7.2%;雇工超过8人、营业额超过500万元,具备企业资质的个体工商户不在少数(见表—6、表-7)四、“个转企”的标准、路径与政策设计科学有序推进“个转企”,不能只注重改变注册形式,更重要的是转变发展内涵,转变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这才是“个转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实施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吸引力大的政策措施,为个体户转型升级减负松绑,把原来沉淀在个体户的市场主体推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成为转型升级新的动力源个体工商户量大面广、情况千差万别,不能搞“一刀切”,要遵循市场规律,科学设置“转企标准”。

首先是规模标准雇工人数超过8人,或经营场所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或月营业额在4万以上的个体大户,特别是达到小型微型企业标准的个体工商户,应作为转企培育对象其次是行业标准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从事印刷、旅行、互联网服务、劳务派遣、药品生产经营等的个体工商户,必须依法以企业形式经营.最后是税收标准经税务部门核定为“一般纳税人”和采用查账征收方式征税的个体工商户,应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逐步转为企业具体政策设计如下一)着力减轻“个转企”税费负担,进一步增强个体工商户“转企意愿”个体工商户与企业税费负担差距过大,必然影响“个转企”的热情和动力这是不少个体工商户顾虑重重、消极观望、止步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调研了解,个体工商户主要采用自行申报定额征税,税率较低,而企业实行查账征收,要交纳5%的营业税、25%的所得税、3%~17%的增值税以及各类附加税,税负大幅增加.比如,纺织行业的个体工商户与企业在生产规模相当,在营业收入100万元左右的情况下,个体工商户的税费成本比企业节省约8万元左右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具备一定实力的个体工商户不愿意转型升级个转企”能否有效、持续推进,关键取决于业主能否得到实惠这是影响个体工商户转企的最大因素。

对此,要实施更有吸引力的财税优惠政策,特别是要推行新增税额返还政策,以上一年度应缴税金为基数,在个体工商户转企3年内,新增入库税金地方财政留存部分全额返给企业;3年以后5年之内,按50%的比例返还;5年以后再视情而定对于转企后税收贡献大的,要给予额外的财政奖励.转企涉及的收费项目,特别是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减少土地、房产、车辆、设备等过户转让费,在企业所得税、水利建设专项基金、企业注册等级费等方面尽量给予减免,实现转企的低负担过渡转企后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加计扣除,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转企后属于小型、微型企业的,要按照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给予支持,与国家工信部实施的“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结合起来,在融资、审批、研发、信用担保、用地、用能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通过“推”和“拉”结合,帮助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二)着力破解“个转企”审批障碍,进一步放宽个体工商户“转企门槛”“前置审批难"是个体工商户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想转而又未转"、“太麻烦不想转”的个体工商户普遍反映“审批难、审批繁”.调查发现,76。

7%的业主将审批难作为转企障碍的第一位因素,21.3%的业主将其作为第二位因素,即几乎所有个体工商户一致认为审批比较难.“个转企”涉及国土、消防、质监、环保、卫生等诸多前置许可和审批以消防前置审批为例,合法从事文化娱乐的个体工商户已有“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但如转为XX公司,要重新申办“消防验收合格证”,开业前要进行中介检测和检查如果消防问题不解决好,其他审批就难以办下去,这导致不少从事娱乐业的个体工商户转企停滞不前.对此,要构建联动联审联办机制,按照“一张表、一卡通、一窗式、一条龙”要求,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实现审批提速、流程再造、效率提升对于非法定前置审批的事项,比如经营场所和经营范围不变、从事经营一年内没有不良行为投诉的,无需再办审批手续,凭借相关转型升级证明即可核发新的许可证或审批意见办理税务登记证、质检代码证、土地、房产等过户,工商部门同步核发营业执照与《个体工商户转型变更证明》,个体工商户凭此证明直接到有关部门办理过户手续对于住所不变的,可沿用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