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设计,主讲教师: 夏燕靖,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割据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的大动乱、大分裂、大破坏延续了三百余年,其间朝代更迭频繁,地方割据,政权纷争不息长期的社会动乱,导致了经济的空前衰落和社会的动荡商业趋于停顿,自然经济几乎淹没了商品经济私营手工业普遍低迷,除家庭手工纺织业外,一般手工业多为官府垄断然而,由于官手工业与政权的存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备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在某些方面仍有一些发展,生产技术也有所提高,这对当时的艺术设计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也使得这一时期艺术设计在曲折中有所发展第一节 瓷器时代的形成与陶瓷器的设计,青瓷,仰覆莲花尊,青瓷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晋代潘岳笙赋中提到:“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醽(lng)其中,提到的缥瓷即青瓷这一时期的青瓷产地,主要集中在浙江的上虞、永嘉、萧山、余姚、绍兴、临海、丽水、吴兴、德清等地大体分为四个系统,即曹娥江地区的越窑;瓯江地区的瓯窑;金、衢地区的婺窑;浙北东苕溪地区的德清窑羊形烛台,羊圈,黑瓷,黑瓷始创于汉代,到晋代更趋成熟其中,以浙江德清黑瓷最负盛名黑瓷胎色呈砖红,或浅褐或紫色釉色乌黑发亮,滋润如漆。
着色剂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氧化铁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黑釉四系盘口壶”当属典型盘口微敞,壶身浑圆,颈上饰双平行凸弦纹,盘棱连肩,肩上凸出四个桥形系;下体微收,足略展,底不挂釉造型幽雅明朗,浑圆中含有劲秀之气势胎细釉厚,乌黑中带有赭紫色,黑体中犹有变色之妙德清窑黑釉 唾壶,白瓷,北齐发明的白瓷,是使用低含铁量的胎釉烧制而成,经过烧制的白瓷,胎料较为细腻,釉薄而滋润,呈乳白色,釉厚处则泛青,此为北齐白瓷的特征这与较早期的东汉白瓷“灰釉高足碗”(长沙出土)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可谓是陶瓷史上的一大创造,从此瓷分青、白两大体系例如白瓷碗、白瓷杯(河南安阳范粹墓出土)为武平六年(公元575年)前的制品,胎釉白净,胎质细润还有白釉绿彩四系莲瓣缸(同上),从肩到腹堆塑成凸起的丰肥莲瓣,使造型与装饰融为一体,表现为典型的北方风格北齐 白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白瓷,陶器,此时期的陶器,南北两地有所不同南方的日用陶以缸为大宗,“釉陶大缸”名闻遐迩上虞、南京均有发现,属常用容器吴晋的陶器以明器居多,其中有器具、禽兽、建筑图案等类,造型富有真实感 北方的陶器以铅釉最为出色,由北魏施釉创新有黄地加绿彩,白地加绿彩,黄、绿、褐三彩并用等,釉质晶莹明亮。
如山西大同出土的“深绿釉陶器”,为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前烧制,用莲花纹装饰山东高唐出土的“酱色釉陶器”,系寨里窑产品,釉中含铁量较高到北齐,釉层匀润,有多种色泽,器型也较丰富第二节 织印染服装业的恢复和发展与其设计特色,纺织印染业的恢复和发展 1、纺织业的艰难步履 2、印染业的特色,纹样 树下对鸟对羊纹锦,纹样 方格狮象牛纹锦,服饰设计的艺术特色,杂裾垂髾服,竹林七贤画像砖,,冶铜业的发展,神兽纹铜镜,第三节 金属工艺与纹饰设计,魏晋南北朝时,由于佛教流行,广铸佛像耗铜极多,促使冶铜业的大规模发展 洛阳枷蓝记载:“洛阳在迎佛日,各庙宇的金、铜佛像多达3000余尊而天宫寺的释迦牟尼立像,高43尺,用铜10万斤,黄金600斤唐代杜牧的诗中也提到南京素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据考证寺庙数目远不止此数,可见铜的用量仅佛身而言已相当大了铜还大量用于寺院和宫殿的建筑装饰方面此外,大量铸造钱币,需要大量的铜,以至铜矿供不应求,造成铜的缺乏加上这一时期瓷器的发展,导致日用铜器生产的衰落出土的日用铜器数量较少,种类只有洗、奁、熨斗、香炉、带钩、马饰等较多的则是铜镜,所以江南的铸镜工艺在此时期有所发展。
金银细工设计的进步,金银细工在这一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由于统治阶层争相豪奢以至“斗富”赌盛,金银器物的设计和用金银装饰器物竟成风气 三国东吴有“花形金饰”(南昌出土),雕有“大吉”文字西晋盛行花丝首饰迄今所见的有“金狮子”、“金簪”、“金叶”(洛阳金村出土),金制首饰达六十多种,多用金银细丝盘绕成各种花型纹样,雍容华贵,细致精巧,使西晋花丝工艺在继承汉代基础上有所发展并取得突出成就如宜兴出土的金圈、金项针、金珠、金饰件,属太康七年至元康七年(公元268297年)之物,其制作工艺又有新的提高,在金饰中间有宝石和水晶片等;南京栖霞山出土的金钗、金簪、金银石子环,镶嵌着琥珀、水晶、绿松石等各式首饰,制作精致,技艺高超,金银器具达130件此外,南朝有金环、金珠、金戒指、六瓣花形金饰等,虽属小品,但錾刻雕镂颇为精巧这一时期金银装(首)饰工艺,是以“错采镂金”技艺著称冶铁业与兵器的发展 为满足战争需要,这一时期在金属工艺中冶铁技术有较大的发展在河南渑池县有一处冶铁作坊遗址和一个北魏时的铁器(兵器)窖藏,发现铁器达4000余件如后赵石勒一次就征调诸州造甲工匠50万人,此时钢铁兵器已普遍取代铜兵器。
铠甲的设计制造较为发达,基本形制有三种头盔仍用“兜鍪”,在装饰上因时因人而异晋有“筒袖铠”,由小块鱼鳞或龟背甲片将前后连缀成筒形甲身,护肩装有筒袖南北朝有“裲裆铠”,胸部用小型鱼鳞甲片,腰下缀长条甲片北周新兴“明光铠”,胸前背后装左右两块“圆护”(周书)由铜铁制成或打磨光亮似镜,俗称“护心镜简式铠如裲裆甲;繁式铠有数重护肩,甲身至臀部盔铠制造可见工艺技术的精巧第四节 车船制造及木作业设计,车船制造设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独轮车,三国时期的战船,女史箴图 中的家具,木作业设计 魏晋以来,随着房屋的增高扩大,家具也相应地加高加大,尤其是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家具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高型家具,如圆案、橱柜、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长杌等床也明显地加高,并增加了顶、帐和围屏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垂足而坐已渐推广家具结构更加简化,甚至出现了金属连接件 除家具以外,再有东晋谢灵运制作的木屐(木底鞋),前后装活齿,可用于登山,可谓是一件设计精良的生活木用品第五节 建筑与雕刻工艺设计,砖石建筑 石刻与纹饰设计,宝莲藻井(龙门莲花洞),,第六节 设计思想的形成,魏晋玄学思潮的兴起,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哲学家重新打起老庄的旗帜,倡导“贵无”,将“无”抬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魏晋时,我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北朝的刘昼直接谈到产品的实用与审美关系1、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瓷器时代的形成期?瓷器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时期纺织印染工艺的特色是什么?列举说明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艺术风格是什么?列举典型款式设计加以说明 4、魏晋南北朝时期金属工艺的纹饰设计主要有哪些题材?列举说明 5、魏晋南北朝时期车辆设计的特色是什么? 6、魏晋南北朝时期雕刻工艺主要体现在哪里?并简述其艺术风格 7、就北朝刘昼“物有美恶,施用用宜;美不常珍,恶不终弃”发表自己的看法练习思考题,,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设计,主讲教师: 夏燕靖,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重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封建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空前繁荣,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隋朝(581618年),虽然时间短暂,但其开创之功为唐代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一段历史颇类似于秦汉第一节 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手工产品设计的提高,官营手工业的兴盛,隋唐时期,民间工商业虽较前代有较大发展,但政府仍掌握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其管理的机构体系与前代基本相同并趋于完备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为满足皇室、官府和军事的需要,在当时主要是经营矿冶、制盐,丝织、制瓷、铸钱、造船等,这些行业是官府财政的重要来源。
因此,从手工业规模、组织、分工、工艺水平诸方面来看,官营手工业都居于主导地位比如,丝织作坊规模宏大,官窑已在制瓷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官营造船业可造远洋航行的大海船唐中叶后,官营手工业承办了水利交通设施等公共工程,官营手工业的许多产品还通过贡赐和贸易销往国外,许多产品还通过专卖形式在国内销售,其发展对当时社会经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这一时期手工艺设计水平的提高民间手工业 这一时期,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和行会组织的产生进一步促进了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民间手工业的发展除农家以纺织为主的家庭手工业和官僚地主的庄园手工业外,城市中的个体手工业者和私人作坊也有显著发展其种类有纺织印染、采矿、冶铸、金银器、造船、木器、漆器、瓷器、造纸、印刷、制盐、制茶、酿酒、粮食加工等由于民间手工业逐渐向城市集中,受到了官府的保护,其社会地位也逐步提高 城市中的手工业作坊,又称“作铺”,如染行、织锦行、金银行、绢行等等,规模都相当大,大城市往往有一二个行当以上这样,唐代时就出现了行业性质的社会组织,协调内部的各种关系,规定产销条例,甚至价格竞争等行业社会组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力很大,并得到官府的承认和保护,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普遍得到提高,这标志着隋唐时期我国手工业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风俗画捣练图,长安城,五代手工业 五代官手工业组织与唐末基本相同,由于战事不断,破坏力极大,所以规模较以前有所缩小,产品数量也有限从传统观念来看,此时期畜牧业属于大农业范畴的一部分,它虽起源甚早,但却与农业有着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畜牧业与军事、交通、手工业、商品交换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畜牧业对整个五代社会经济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唐五代畜牧业的规模,因有一些文献记载,尚易描述私营畜牧业的情况,传世文献很少记载因而很难对其规模、以及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进行量化分析 从隋唐五代手工业繁荣的形势看,这是我国封建文化的成熟时期,也是手工业技术发展的时期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工艺制造业形成了我国特有而且已具成熟的经验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尤其是唐代,出现了中外文化科技交流的高潮设计的发展同时得力于外来文化的营养,并且以自己的优秀文化成果影响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它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是怎样估价也不为过分的第二节 陶瓷工艺与陶瓷设计的发展,造型设计的特点,,隋代黄釉贴花罐,隋代各种器皿的造型设计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明显的变化,以壶、瓶、罐等器皿作类比可看出其设计的特色。
重要的陶瓷类别,唐代的陶瓷比之隋代又得大的发展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所谓有“窑名”,实际上是开始出现若干著名的陶瓷制作中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陶瓷业的兴盛和各地陶瓷窑产品的不同艺术特色所以,当时不少陶瓷产品受到文人雅士的评赏和注意,大量反映在唐代的诗文中就其类别而言,可以分为青瓷、白瓷、花瓷和唐三彩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