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一一) )廓坊市土地管理局一 九 九 三 年 二 月前前言言根据国办发[1987]82号、冀政办[1991]9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土地管理局、河北省土地管理局的安排部署,廊坊市自199 1年8月至1992年11月,进行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于1992年12月2日通过了验收和鉴定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采取市、县、乡三级同步编制的方法进行,取得大量成果资料,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强化土地管理,充分应用这一规划成果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我们从源于各县、高于各县、指导各县、服务各县的愿望出发,将市级规划成果编写了《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书全书包括四个主体报告,七个专题报告和一套规划表本书的编写,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短促,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专家、读者予以指正,以便进一步完善提高,使规划成果发挥更大的作用编者一九九三年二月于廊坊对河北省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河北省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试点验收意见试点验收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办公厅[1987]82号文件以及冀政办[1991]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廊坊市人民政府完成了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
该规划为国家土地管理局与河北省土地管理局编制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试点1992年12月2日国家土地管理局和河北省土地管理局主持、组织了对规划成果的验收,组成了验收委员会,对该规划成果作了全面审阅,提出以下意见:一、廊坊市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市、县、乡三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编制的任务,规划成果符合试点要求,并为城郊型和外向型城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二、规划在土地详查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监测的土地统计年报数据,基础资料可靠,现势性强三、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城镇辖区土地评价和利用等七个专题研究,突出了廊坊市土地利用的特点专题研究与规划内容结合紧密,满足了编制规划的要求特别是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县级评价、市级汇总、乡级直接应用的“一级评价、三级应用”的评价方法,投工少、效果好四、规划针对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为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发挥本市区位优势的需要所确定的土地利用目标、方针切实可行五、省、市、县、乡主要用地指标衔接较好,用地指标平衡和调整结果得到各部门认可,为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六、市、县、乡三级规划同步完成,结合紧密,市与县规划用地分区和用地指标在乡级规划中得到了具休落实。
七、实施规划有法律、行政、经济等方面的措施保证,并与土地管理其他工作紧密结合,便于规划的实施八、规划图件齐全,突出了土地利用的规划内容,为指导合理用地提供了依据综上所述,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达到了市(地)级规划试点的要求,规划方案合理,编制方法符合有关技术要求,验收合格希望在规划的实施中不断总结经验,使该规划能促进廊坊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验收委员会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日鉴定意见鉴定意见1992年12月1日至2日,由廊坊市科委组织、主持对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进行鉴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课题组负责同志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 经 质 疑 、 答 辩 与 评 议 , 鉴 定 结 论 如 下 :1、提交的鉴定成果资料齐全,规划基础数据准确、可靠,现势性强2、市县乡三级规划成果内容全面,规划方法科学,方案符合当地实际,能满足三级政府及各部门需要,三级规划用地衔接紧密3、市县乡三级同步规划的模式、城镇辖区土地评价方法等方面有特色、有创新;在规划中合理选择规划模式,增强了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4、采用“一同步三结合”的编制规划方法,由上而下加大常规方法比重,土地适宜性评价采用“一级评价三级应用”的方法等实用性强,有推广价值。
5、市县乡三级规划同步到位,节省了人力、物力,加快了进度,对加速全国各地规划编制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编制技术方法可因地制宜进行推广综合以上所述,本成果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主任 委 员:钱铭副主任委员:杜可喜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日目目录录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一、概况…………………………………………1(一)行政区划…………………………………1(二)自然条件…………………………………2(三)社会经济状况……………………………2二、土地资源………………………………………3(一)土地利用现状……………………………3(二)土地资源特点……………………………3(三)土地资源适宜性…………………………4(四)土地生产潜力和资源潜力………………4(五)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5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6(一)规划的指导恩想和基本方针……………6(二)规划的目标与任务………………………8(三)人口增长与土地需求量预测……………9(四)土地利用规划方案………………………10四、土地科用分区…………………………………13(一)东北部丘陵林牧用地区……………………13(二)北部山麓平原农业用地区…………………14(三)中部冲积平原农林牧用地区………………15(四)南部洼淀农牧水产用地区…………………16(五)南部冲积平原农业用地区…………………17五、实施规划的主要措施……………………………18(一)强化规划的法律效应………………………18(二)抓好规划的完善工作………………………19(三)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19(四)广泛深入宣传土地法规……………………20(五)健全规划的配套措施………………………20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表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表…………………………23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书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书……………………38一、关于规划的一般说明……………………………38(一)编制规划的依据……………………………38(二)编制规划的目的……………………………39(三)编制规划的方法与简要过程………………39二、关于有关数据的说明……………………………40(一)关于规划基期土地基础数据………………40(二)关于人口预测数据………………………4l(三)关于土地资源潜力和生产潜力…………4l三、关于规划方案的说明…………………………43(一)关于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3(二)关于规划方案指标的调整与衔接………44(三)关于土地利用分区………………………44(四)关于总体规划图…………………………45四、关于规划效益的分析…………………………46(一)关于规划的科学性………………………46(二)关于规划的可行性………………………47(三)关于规划的效益评价……………………48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总结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总结………………50一、工作概述………………………………………50(一)统一安排部署……………………………50(二)分级组织实施……………………………51(三)分期验收鉴定……………………………54二、规划成果………………………………………55(一)市级成果…………………………………55(二)县级成果…………………………………56(三)乡级成果…………………………………57三、主要体会………………………………………57(一)三级规划同步编制必须切实加强领导…57(二)三级规划同步编制必须强化技术指导…59(三)三级规划同步编制必须依靠部门协作…60(四)三级规划同步编制应以常规方法为主,数学方法为辅……………………………61(五)三级规划同步编制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一……………………………62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总结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技术总结………………65一、关于规划工作方案与技术路线………………65二、关于三级规划同步编制的探索………………66(一)关于三级规划的内容体系………………66(二)关于三级规划的模式选择………………69(三)关于三级规划的技术方法………………72三、关于规划编制中几个技术问题………………73(一)关于规划基期土地面积的选用…………73(二)关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78(三)关于土地生产潜力的计算方法…………81(四)关于规划期人口预测方法………………85(五)关于城镇辖区土地评价…………………87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十分珍措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有限而又宝贵的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统一管理,协调地域间和产业闻用地矛盾,实现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日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条关于“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和省政府的要求,编制本规划一、概况一、概况(一)行政区划本市位于河北省中北部,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两个直辖市的城乡结合部地理坐标东经116°06′37″一一117°15′05″,北纬38°28′14″一一40°05′02″,幅员面积6416.3平方公里全市辖一区、一市、七县,45个建制镇,109个乡,3229个行政村1990年总人口338.84万人一1一其中农业人12 303.23万人,非农业人口35.61万人,人口密度528人/平方公里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本市地形由北向南倾斜,地面坡降在1:200一一1:20000之间,地貌类型由北往南依次为丘陵、台地、山麓平原和冲积平原,以冲积平 原 为 主 , 占 全 市 总 土 地 面 积 的 87. 2% 2、气候本市属于暖温带河北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日照2759.7小时,日照率63%,日均7.56小时;太阳平均幅射总量130.497千卡/CM2;年均气温11.8℃>0℃积温4S86.6℃,无霜冻期年均183天;年均降水量570.3MM,北三县相对较多,中部的永清、固安、霸州相对较少。
3、土壤全市土壤类型共有5个土纲,7个土类,14个亚类,5 1个土属,167个土种绝大部分为潮土,占土壤总面积的89.2%,其次为褐土,占7.4%三)社会经济状况本市是京津二市的近邻,整个市域均在二市的一2一涮菀.圈之中,交通条件方便,经济较为发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城郊型经济为特点的国民经济发展较快1990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80年价,下同)76593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3734万元,工业总产值652196万元;粮食总产量13984吨,人均408.5公斤,棉花总产量21026吨,油 料 总 产 量 44482吨 ;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761元 二、土地资源二、土地资源(一)土地利用现状1990年全市土地权属面积641125公顷其中耕地421199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65.69%;园地18625公顷,占2.91%;林地20912公顷,占3.26%;牧草地1052公顷,占0.1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8634公顷,占12.27%;交通用地21973公顷,占3.43%;水域55047公顷,占8.27%;未利用土地粼3公顷,占4.01%二)土地资源特点一是土地类型较多。
本市土地涉及全国统一规定的8个一级类,36,个二级类,占二级类总数的80%;一3一二是土地利用程度高,全市土地利用率95.7%,土地垦殖率68.7%,均高于周围地市;三是土壤面积大,本市土壤面积487400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75.9%;四是地类区域分明各大中地貌单元均有自己的地类分布特点三)土地资源适宜性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因素和生产潜力,对全市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结果是:宜农土地426988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66.6%,其中宜农一等地205476公顷,占宜农地的48.1%;宜农二等地124439公顷,占宜农土地的29.1%;宜农三等地97073公顷,占宜农地的22.8%宜林地5677l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8.9%宜牧草地12172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9%宜渔苇地4lS3公顷,占总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