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正常骨髓内各细胞系及其各阶段百分率范围较大, 因此凡分类符合下列情况者均可视为正常骨髓象1、骨髓增生活跃2、粒细胞系约占有核细胞的40%-60%其中原粒细胞<2%早幼粒细胞<5%、中、晚幼粒细胞各<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细胞一般<5%,嗜碱粒细胞<1%,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基本正常3、幼红细胞总百分率约占有核细胞的20%左右,其中原红细胞<1%,早幼红细胞<5%,中、晚助红细胞约各占10%,细胞形态、染色基本正常4、粒、红比值 正常约为2〜4:15、淋巴细胞百分率约为20%(小儿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6、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阶段者7、巨核细胞系通常于x 3cm2骨髓片膜上可见巨核细胞7〜35个,多为成熟型8、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虽然它们各占百分率很低,但却均为骨髓成分的标志.9、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仅约为1%10、成熟红细胞大小、形态、染色大致正常1、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参考值为 1010*109/L(1)增多:见于骨髓增生时(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2)减少:见于造血组织功能减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骨髓增生程度,分五级:(1)增生极度活跃: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为 2: 1,常见于各 类白血病。
2)增生明显活跃: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的比例为 5: 1 ——10: 1, 见于增生性贫血和各类白血病3)增生活跃: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27: 1,见于正常骨髓及某些贫血4)增生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90: 1,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5)增生极度减低: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例为200: 1,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取材不良3、粒细胞系统与有核红细胞的比例:参考值为2: 1 — —5: 14、巨核细胞计数:参考值为单位面积(*3cm),有7——35个巨核细 胞1)增高: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脾功能亢进和大出血后2)减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