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学派 的 人格理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黄峥博士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弗洛伊德理论的早期发展1880-1882安娜•O的案例nAnna O是布洛伊尔 (Joseph Bleuer )的患者n症状及其意义n“自发催眠” 、“清扫烟囱” 、“谈话治疗“ n宣泄(catharsis (净化 cleansing ))n1895《关于癔症的研究》n创伤 压抑 能量守恒 移情 反移情 设置人格结构n“第一定位理论”意识层 次论(topograghic theory)n意识(conscious)n前意识(preconscious )n无意识(unconscious )(潜意识, subconscious)n“第二定位理论”结构理论(structural theory)n本我(id,伊底)n自我(ego)n超我(superego)“三我”论123•处于潜意识中,主 要通过遗传获得的 ,包括先天的本能 与欲望,像“一团 混沌、一锅沸腾的 兴奋物”•受“快乐原则”的 支配,避开痛苦•以道德性和理想 主义占据支配地 位为特征的,包 括良心与自我理 想两部分•良心是超我惩罚 性、批判性的部 分,遵循“至善 原则”。
•人格中多半能意识 到的、理性的和适 应的部分,介于现 实世界与本我之间 ,作用是既满足本 能的需要,又使其 符合现实的社会规 则,以免自身受到 损害;•受“现实原则”支 配本我自我超我防御机制(defensive mechanism)n防御机制是自我的功能,作用是应付焦虑n防御机制是意识以外的心理成分n防御机制可能是正常和适应的,也可能是病态的n防御机制是动态、可变的,但在病理状态和性格形成 中也可能成为僵化、固着的系统n不同防御机制与不同心理状态有关,例如,癔症中的 压抑、强迫症中的隔离与抵消常见的防御机制n压抑(repression)n升华(sublimation)n替代/置换(displacement)n否认(denial)n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n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n投射(projection)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阶段n口唇期(0-1岁)n肛门期(1-3岁)n性蕾期(3-6岁左右)n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n阉割焦虑(castration anxiety)n潜伏期(6-12岁左右)n生殖期(12-18岁左右)口欲性格n依赖需要方面的问题n主要防御机制—投射、否认、内摄n口欲被动性格(oral-passive)-依赖;乐观 、轻信、被动;偏好“口欲满足”如烟酒、饮 食。
n口欲攻击人格(oral-aggressive)-攻击性; 悲观、怀疑、支配;咬噬、言语攻击肛欲性格n攻击与控制方面的问题n主要防御机制—理智化、反向形成、抵消n肛欲攻击人格(anal expulsive / aggressive) –邋遢、无序、慷慨;残酷、破 坏性n肛欲保持人格(anal retentive)-好洁、完 美主义、顽固、吝啬性器性格n性与性认同方面的问题n主要防御机制—压抑n男性化-女性化;主动-被动;滥交、同性恋、 性变态生殖性格(Genital Character)n爱与工作的能力n主要防御机制—升华其他概念Important Conceptsn来自重要的早期关系的情感、态度和行为预期 在当前关系中的无意识移置n移情的影响n移情的来源移情(Transference)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 )n“一致的”-指治疗师与病人的感情认同n“互补的”-指治疗师与病人过去生活中的某 一个人(通常是父母的一方)认同依据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的测量n投射测验n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 情绪等个人特征,投射到外界事物上,通过对 外界事物的反应,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n依据:心理动力学理论——个性结构大部分处 于潜意识中,通过明确问题很难表达;而当面 对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时,任其随意反应,却常 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态度、 心理冲突流露出来n分为:n联想法(associative techniques):如文字联想测验、罗夏 墨迹测验n构造法(construction procedures):如主题统觉测验n表露法(expressive method):如画人测验、视觉运动完型 测验20罗 夏 墨 迹 测 验 21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test)n【瑞士】精神病学家罗夏(Hermann Rorschach),1942n测验材料:10张对称的图片(都不是图画,而是 毫无意义与内容的墨迹)n5张由浓淡墨色组成n2张主要是浓淡墨色,加以红色斑点n3张由彩色构成n另有10张缩印图,便于主试进行记录22232425n测验方法n受试者坐在主试前面,背向主试受试者前无任何东西n“这里有10张卡片,请看它像什么?”n主试从受试者的右后方,按顺序将图片递给他,正面顺向n“请你看这里有些什么?”n对受试者回答要详细记录内容和时间受试者不愿作答时, 主试尽量鼓励。
实在不能回答时再换下一张图片n全部图片看完以后,受试者转过身来,面向主试坐着,从第1 图的第1个答案起,要求他解释回答的内容,指明是图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像,作记录26计分实例n受试者反应:n有两只熊,熊掌贴着熊掌,好像在玩拍掌;或者,也可能是 在打架,红色是打架流出来的血n计分:nDFM,CAPn位置:D=大部分n决定的因素:FM=在动的动物C=红色,表示血n内容:A=动物n创意性:P=普遍反应27n解释n受试者一开始的反应即为“动物”,是一个普遍反应n指出熊在玩拍掌表现出嬉戏、幼稚的行为n随后是敌意举动的反应,对颜色的反应与血联系起来,显示 他可能不易克制自己对环境的反应n他是否用嬉戏、幼稚的外表来掩饰敌意或破坏的感觉?而这 种感觉可能会影响他对环境的处理来源:Personality: Theory, Assessment and Research)28主 题 统 觉 测 验 29主题统觉测验 (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 TAT)n【美】哈佛大学 默利(H.A. Murray),1921n测验材料:20张卡片n19张内容不明确的图片n1张白色卡片n图片内容多为人物,兼有部分景物n施测n按受试者年龄性别选取部分图片,要他凭自己主 观意识,叙述一个故事,故事内容不予限制,但 需符合四个要点:n图中显示什么情境; n该情境因何产生; n未来将有何种演变; n个人感想如何。
TAT实测举例n要求受测者针对 每一幅图画编制 一个 300 字的故事n一个 21 岁男青年对右图中的画 面讲述了如下故 事——n 她正在收拾屋子以迎接某人的到来,她打开门,最后一遍扫视房间也许她正在盼望儿子回家她试 图把所有的东西恢复到儿子出门时的原样她似乎性 格上有些暴虐,统治着儿子的生活,一旦他回来立即 控制他这仅仅是她控制的开端她的儿子一定被她 的暴虐所吓倒,将顺从她的井然有序的生活方式他 将按照母亲规定的生活道路走下去所有这一切意味 着她完全统治着他的生活直至她死去对精神分析的常见误解n误解1:精神分析主要是弗洛伊德个人的创造n误解2:现代精神分析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与弗洛伊德时期完全一样n误解3:精神分析已经过时了n误解4:精神分析是个秘传教派,入教需要皈依和多年的学习——《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性和问题n认为5-6岁形成成年以后的性格,忽视了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的重要影响n过于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过于重视男性和 女性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生理差异,缺乏对社会 文化影响的重视n整体上过于消极,关注黑暗的一面后来学者 认为意识比无意识更能够影响人的行为。
思考问题nFreud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精神分析的精髓是什么 ?n外在世界 与 内部世界的关系n童年创伤对人的影响,是否充分或必要条件?n环境与人的本性(遗传)n泛性论?还是象征?n什么是人性?n我们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选择的?自我主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