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水层温差认识水层温差, ,关系钓鱼多少关系钓鱼多少一 一 认识水层温差 所谓水层温差,是指水体从上到下(主要是表层和底层)各个层次的温度差 1,实际测量表明,水体表层、底层以及其他层次的温度是不相同的一般说来,水表层温度比较底层温度要高,有一定的温差 这种温差不是均匀的,例如,某次测定,水表几厘米处 24℃,水下30 厘米处 21℃(距离水面 0.3米温差 3℃,平均每厘米相差0.3度) ,水底 2 米处 17℃(距离水面2米温差 7℃,平均每厘米相差0.0035度) 又测堰口 4 米水深处,温度与 2 米深处基本相同(距离水面4米温差仍然大约7℃) 事实说明,接近水表层温度变化比较大,而向水深处温度变化逐渐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在太阳光照射之下,水表层温度升高比较快,而水的比热大、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水体中下层温度变化缓慢、微小距离水面越远(水越深)温度变化越小,水底温度比较水面温度要低由于季节不同、日照强度和时间长短不同以及水体不同,水层温差情况千变万化 一般说来,3-10月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比较大,可以达到9度以上,11-2月,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比较小,可以趋近于零早晨,气温比较水温低,随着旭日东升,水表层温度虽然上升但是没有气温上升快,气温又高于水温了。
同时,水表层、水底层温差逐渐增大太阳越大,这种温差越大 r2,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寒潮来临或者下雪,或者风风雨雨,或者结冰,都有可能使水层温差逆转──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有一次下雪天钓鱼时,测得气温 0.5℃,水表层 4℃,水底层 6℃另一次下雨后钓鱼测得气温 7℃,水表层 9℃,水底层 11℃原因是气温骤然下降,由于水的比热大、导热不良,水体温度下降比较空气温度下降缓慢半拍,因而水温高于气温,而且水底温度下降更加迟缓,造成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的特殊情况寒潮来临第一天的情况类似(第二、三天以后会逐渐变化) 结冰的情况更加容易理解气温比较水温低导致结冰,水体表层结冰温度在0℃,水面以下没有结冰当然温度高于0℃了3,水层温差对鱼情、对钓鱼有什么影响呢?⑴.鱼是变温动物,通过侧线感知环境水温并且随时调节自己的体温使其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相差仅有零点几度的范围鱼儿调节体温的生理过程,可以想像,是一个十分艰难痛苦的过程水温变化越大(包括水层温差越大),生理调节过程越艰难痛苦,懒吃懒动⑵.水表层与空气接触,溶氧量比较多水底层溶氧量的多少主要是与水体的上下对流有关水表层温度比较低、水的密度比较大(水底层温度比较高、密度比较小) ,则产生水的上下对流。
水底层通过水的上下对流而增加溶氧量可是,通常情况下,水层温差(表层温度高于底层温度)是不利于水体上下对流的当这种水层温差增加很大时,水体严重缺氧,鱼儿奄奄一息,哪有心思觅食 总之,通常情况下,水表层温度高于水底层温度,水层温差越大,越难钓鱼但是,特殊情况下,水层温差发生逆转──水表层温度低于水底层温度,水体溶氧量大大增加,鱼儿十分活跃,甚至咬钩接近疯狂 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够解释很多现象,也才能够减少出钓的盲目性,有利于选择和捕捉出钓的最佳时机 二 举例说明水层温差在钓鱼实际中的应用 1.夏钓早晚,神仙难钓午时鱼夏季,一般说来,比较适宜的钓鱼时间是上午 9 时以前和傍晚 5 时以后(夜钓最好) 上午 9 时至下午 5 时之间为什么很难钓鱼呢?一方面,是因为气温水温高,鱼儿不适应;还有一方面,烈日烘烤之下,水表层温度陡然升高,水层温差大大增加,溶氧量严重不足不仅夏季,就是春秋季节,也是“神仙难钓午时鱼“. 午时水层温差最大,鱼儿当然咬钩不勤由于最底层缺氧最严重,所以,采用钓底浮或者半浮的方法,对付“午时鱼”有一点好处 不仅午时,大晴天,下午比较上午难钓,原因也是在于下午水层温差比较大一些,降低了水体溶氧量。
2,冬季钓阴天,忌讳大太阳.有人认为,冬天出太阳,晒得人暖洋洋,是个好天气.对人是好天气,对钓鱼却不一定是好天气越冷的天气、出的太阳越大,越是钓不到鱼,甚至可能浮漂一动不动.原因在于:天气越冷,太阳越大,水层温差越大 3,老手不钓初晴鱼.有人说,“久雨初晴好钓鱼“.这是一种误解.大多数情况下,阴雨绵绵,水温比较低初晴之日,艳阳高照,水层温差大,不宜钓鱼夏季,连续降雨之后,比较好钓鱼,但是,最好还是阴天或者多云天,不宜大晴天.寒潮到来之后,过了几天天气晴朗,似乎转暖了,好钓鱼了其实不然,水越冷,太阳越大,水层温差越大,越难钓鱼 4,钓肥水塘的天气──钓阴钓雨不钓晴.肥水塘有机质含量高,耗氧量比较大除了酸度、毒性不利于鱼儿生存、生活之外, “缺氧”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肥水塘鱼比较难钓,特别需要注意选择最佳的天气晴天,特别是大晴天,水层温差大,溶氧量最低,对于“缺氧”犹如雪上加霜而阴天,特别是雨天,水层温差小,有利于溶氧量增加,有利于鱼儿咬钩5,骤然降温好钓鱼.骤然降温有几种情况:天气炎热或者暖和,风雨来临,骤然降温;或者寒潮袭来气温陡降;或者雪花飞扬;或者台风来临骤然降温的当天,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水温高于气温。
以手试水,感觉温热由于水体上冷下暖,加快对流,溶氧量大大增加,鱼情特别活跃这对钓鱼来说,是难得的、可遇不可求的天赐良机骤然降温,气压骤然升高,也是大大增加溶氧量炎热夏季,阵雨之后,有时也很难钓鱼可能的原因是雨未下透、雨量不足,不能够使水表层温度下降到一定的程度 “雨下透了” ,才好钓鱼另外,还可能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影响只有骤然降温并伴以气压升高,才是真的好钓鱼6,气温很低接近零度时,有冰胜无冰.南方,气温水温在 5℃以下,鱼儿少吃懒动,基本上不咬钩了但是,如果寒夜结冰,在冰块之间或者冰洞之中钓鱼,却比较容易北方,严寒冬季,凿冰钓鱼,收获不菲究其原因,冰层之下,水表层温度比较低(接近零度) ,而水底层温度比较高,有利于上下对流,溶氧量高7,冬钓深不是因为深处更加暖和.一般认为,深水处“冬暖夏凉”这是一种误解前已述及,一般情况下,水层温差的表现是上暖下凉、上冷下更冷(只有特殊情况下例如结冰、寒潮等才是上冷下暖) 说深水处“夏凉”正确无误,说“冬暖”在一般情况下就脱离实际了 冬季鱼儿栖息在比较深的地方(不是最深处) ,主要原因是深处一部分水体虽然温度低些但是水层温差最小,或者几乎没有温差。
在那里鱼儿最容易适应环境温度,最大限度降低生理调节的消耗总之,太阳、风霜雨雪等等决定着水层温差水层温差影响着鱼情多了解一些水层温差的知识,对于增加钓趣、增加钓获,大有裨益所谓水层温差,是指水体从上到下(主要是表层和底层)各个层次的温度差 1,实际测量表明,水体表层、底层以及其他层次的温度是不相同的一般说来,水表层温度比较底层温度要高,有一定的温差 这种温差不是均匀的,例如,某次测定,水表几厘米处 24℃,水下 30厘米处 21℃(距离水面 0.3米温差 3℃,平均每厘米相差0.3度),水底 2 米处 17℃(距离水面2米温差 7℃,平均每厘米相差0.0035度) 又测堰口 4 米水深处,温度与 2 米深处基本相同(距离水面4米温差仍然大约7℃) 事实说明,接近水表层温度变化比较大,而向水深处温度变化逐渐逐渐减小这是因为,在太阳光照射之下,水表层温度升高比较快,而水的比热大、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水体中下层温度变化缓慢、微小距离水面越远(水越深)温度变化越小,水底温度比较水面温度要低由于季节不同、日照强度和时间长短不同以及水体不同,水层温差情况千变万化 一般说来,3-10月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比较大,可以达到9度以上,11-2月,水表层、水底层温差比较小,可以趋近于零。
早晨,气温比较水温低,随着旭日东升,水表层温度虽然上升但是没有气温上升快,气温又高于水温了同时,水表层、水底层温差逐渐增大太阳越大,这种温差越大 r2,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寒潮来临或者下雪,或者风风雨雨,或者结冰,都有可能使水层温差逆转──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有一次下雪天钓鱼时,测得气温 0.5℃,水表层4℃,水底层 6℃另一次下雨后钓鱼测得气温 7℃,水表层 9℃,水底层 11℃原因是气温骤然下降,由于水的比热大、导热不良,水体温度下降比较空气温度下降缓慢半拍,因而水温高于气温,而且水底温度下降更加迟缓,造成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的特殊情况寒潮来临第一天的情况类似(第二、三天以后会逐渐变化) 结冰的情况更加容易理解气温比较水温低导致结冰,水体表层结冰温度在0℃,水面以下没有结冰当然温度高于0℃了3,水层温差对鱼情、对钓鱼有什么影响呢?⑴.鱼是变温动物,通过侧线感知环境水温并且随时调节自己的体温使其与环境温度保持一致,相差仅有零点几度的范围鱼儿调节体温的生理过程,可以想像,是一个十分艰难痛苦的过程水温变化越大(包括水层温差越大),生理调节过程越艰难痛苦,懒吃懒动。
⑵.水表层与空气接触,溶氧量比较多水底层溶氧量的多少主要是与水体的上下对流有关水表层温度比较低、水的密度比较大(水底层温度比较高、密度比较小) ,则产生水的上下对流水底层通过水的上下对流而增加溶氧量可是,通常情况下,水层温差(表层温度高于底层温度)是不利于水体上下对流的当这种水层温差增加很大时,水体严重缺氧,鱼儿奄奄一息,哪有心思觅食 总之,通常情况下,水表层温度高于水底层温度,水层温差越大,越难钓鱼但是,特殊情况下,水层温差发生逆转──水表层温度低于水底层温度,水体溶氧量大大增加,鱼儿十分活跃,甚至咬钩接近疯狂 明白这个道理,就能够解释很多现象,也才能够减少出钓的盲目性,有利于选择和捕捉出钓的最佳时机 二 举例说明水层温差在钓鱼实际中的应用 1.夏钓早晚,神仙难钓午时鱼夏季,一般说来,比较适宜的钓鱼时间是上午 9 时以前和傍晚 5 时以后(夜钓最好) 上午 9 时至下午 5 时之间为什么很难钓鱼呢?一方面,是因为气温水温高,鱼儿不适应;还有一方面,烈日烘烤之下,水表层温度陡然升高,水层温差大大增加,溶氧量严重不足不仅夏季,就是春秋季节,也是“神仙难钓午时鱼“. 午时水层温差最大,鱼儿当然咬钩不勤。
由于最底层缺氧最严重,所以,采用钓底浮或者半浮的方法,对付“午时鱼”有一点好处 不仅午时,大晴天,下午比较上午难钓,原因也是在于下午水层温差比较大一些,降低了水体溶氧量2,冬季钓阴天,忌讳大太阳.有人认为,冬天出太阳,晒得人暖洋洋,是个好天气.对人是好天气,对钓鱼却不一定是好天气越冷的天气、出的太阳越大,越是钓不到鱼,甚至可能浮漂一动不动.原因在于:天气越冷,太阳越大,水层温差越大 3,老手不钓初晴鱼.有人说,“久雨初晴好钓鱼“.这是一种误解.大多数情况下,阴雨绵绵,水温比较低初晴之日,艳阳高照,水层温差大,不宜钓鱼夏季,连续降雨之后,比较好钓鱼,但是,最好还是阴天或者多云天,不宜大晴天.寒潮到来之后,过了几天天气晴朗,似乎转暖了,好钓鱼了其实不然,水越冷,太阳越大,水层温差越大,越难钓鱼 4,钓肥水塘的天气──钓阴钓雨不钓晴.肥水塘有机质含量高,耗氧量比较大除了酸度、毒性不利于鱼儿生存、生活之外, “缺氧”是一个大问题所以,肥水塘鱼比较难钓,特别需要注意选择最佳的天气晴天,特别是大晴天,水层温差大,溶氧量最低,对于“缺氧”犹如雪上加霜而阴天,特别是雨天,水层温差小,有利于溶氧量增加,有利于鱼儿咬钩。
5,骤然降温好钓鱼.骤然降温有几种情况:天气炎热或者暖和,风雨来临,骤然降温;或者寒潮袭来气温陡降;或者雪花飞扬;或者台风来临骤然降温的当天,水底层温度高于水表层温度、水温高于气温以手试水,感觉温热由于水体上冷下暖,加快对流,溶氧量大大增加,鱼情特别活跃这对钓鱼来说,是难得的、可遇不可求的天赐良机骤然降温,气压骤然升高,也是大大增加溶氧量炎热夏季,阵雨之后,有时也很难钓鱼可能的原因是雨未下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