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注税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 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辅导整理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20.83KB
约158页
文档ID:427439951
注税税务师考试财务与会计 学习笔记精编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辅导整理_第1页
1/158

第八章 财务会计概论(一)  本章考试概况  本章阐述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四节内容: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第二节财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第三节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四节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本章考试中分数很少,每年4分左右,题型为单选题和多选题本章重点是会计六要素的定义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本章重点、难点分析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基础一、财务报告目标(熟悉)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内部员工 应注意:财务报告目标是财务会计的总纲二、会计基本假设(了解)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有了持续经营的前提,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才能得到满足,会计计量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才能发挥作用,企业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所采用会计方法才能保持稳定,会计核算才能正常进行。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在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人为地划分一个个间距相等、首尾相接的会计期间,以便确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盈亏,确定该会计期间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量,并据以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企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假设币值保持不变  2.企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作为经济活动的最好计量单位,如果企业的经济业务是多种货币计量并存的情况,就需要确定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时,应注意以下二个问题: (1)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①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销售价格的计价和折算  ②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③融资活动获得的资金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时所使用的货币。

 (2)企业选定境外经营的记账本位币,除考虑前面所讲的因素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①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如果境外经营所从事的活动是视同本企业经营活动的延伸,构成企业经营活动的组成部分,该境外经营应当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如果境外经营所从事的活动拥有极大的自主性,境外经营不能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②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如果境外经营与企业的交易在境外经营活动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境外经营应当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反之,应选择其他货币;  ③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如果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并可随时汇回,境外经营应当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反之,应选择其他货币;  ④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在企业不提供资金的情况下,如果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其现有债务和正常情况下可预期的债务,境外经营应当选择与企业记账本位币相同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反之,应选择其他货币。

三、会计基础(了解)  会计核算的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二种,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业务或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第二节 财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一、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掌握)   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亦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组成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亦称利润表要素  会计确认是指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下列规定的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过程各项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分述如下  1.资产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有三个基本特征:①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②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③资产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符合上述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应确认为资产: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3)在资产负债表上,企业的资产应按流动性分类,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归类为流动资产:   ①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 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 ③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下同)变现;④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负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应当归类为流动负债:①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②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③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到期应予以清偿;④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1年以上  3.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净资产)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应注意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①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②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收入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企业的日常活动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  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归纳: (1)收入与利得有何联系与区别?  收入与利得比较表 共同点不同点核算方法收入经济利益流入日常活动引起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利得经济利益流入非日常活动引起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费用与损失有何联系与区别?  费用与损失比较表 共同点不同点核算方法费用经济利益流出日常活动引起计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损失经济利益流出非日常活动引起计入营业外支出或冲减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二、财务会计计量(掌握)  计量是指为了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确认和列示财务报表的要素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1.历史成本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历史成本的特点是从购置的角度、采用的是当时价格进行计量  【例1】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自行建造一栋办公楼,工程造价2000万元,则历史成本为2000万元  2.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重置成本的特点是从购置的角度、采用现时价格进行计量  【例2】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自行建造一栋办公楼,工程造价2000万元,则历史成本为2000万元;如果2013年12月31日重新建造该办公楼,需要投入2500万元,则该办公楼重置成本为2500万元  3.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的特点是从销售的角度、采用现时价格进行计量,适用于存货  【例3】2013年10月8日,甲公司购入一批服装,总成本为100万元,则库存商品的历史成本为100万元;2013年12月31日,该批服装预计售价为90万元,预计相关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5万元,则可变现净值为85万元(90-5)。

  4.现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值的特点是从未来现金流量的角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主要适用于长期资产  【例4】甲公司有辆货运汽车,2013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为10万元,预计尚可使用3年三年中,预计每年在使用中能带来现金流量5万元,3年后处置时能带来现金流量1万元假设折现率为6%,则现值=5÷(1+6%)+5÷(1+6%)2+6÷(1+6%)3=4.72+4.45+5.04=14.21(万元)  5.公允价值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简单地说,公允价值就是公平市价  【例5】甲公司购入的万科公司股票在2013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1000万元,则该股票2013年末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  应注意的是,会计计量一般采用历史成本,因为它最可靠;在可靠计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 三、财务报告(熟悉)  1.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  提醒:如何区分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和会计报表?  财务报告、财务报表和会计报表是三个常用的概念,三者的区别在于口径不同: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其他资料指非财务资料,如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组织结构等);财务报表包括会计报表和附注;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三者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第三节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掌握)  会计信息要有用,在质量上应具备八个质量要求:  1.可靠性  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这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