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量玉通行能力计算公式 (1-1) Nd=N0(1+ )n-1𝛾2、各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 表 1-5车辆编号代表车型折算系数车种说明1小客车1.0载质量小于 2t 的货车和 19 座以下的客车等2中型车1.519 座以上客车与载质量大于 2t 小于 7t 的货车3大型车2.0载质量在 7~14t 之间的货车4拖挂车3.0载质量大于 14t 的货车3、图 3-8 为按回旋线敷设缓和曲线的基本图式,其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如下:图 3-8 按回旋先敷设缓和曲线q=(m) (3-13)𝐿𝑠2‒𝐿3𝑆240𝑅2p=(m) (3-14)𝐿2𝑆 24𝑅‒𝐿4𝑆2384𝑅30=28.6479 ()(3-15)𝛽𝐿𝑆𝑅T=(R+p)tan(m) (3-16)𝛼 2+ 𝑞L=( -20)(m) (3-17)𝛼𝛽𝜋 180𝑅 + 2𝐿𝑆E=(R+p)sec(m) (3-18)𝛼 2‒ 𝑅J=2T-L (m) (3-19) 4、缓和曲线的省略 临界曲线半径 表 3-5设计速度 (km/h)12010080604030临界曲线半径210015009005002501305、城市道路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设计速度(km/h)80605040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200010007005006、满载 与 H 的关系 (表 4-2)𝜆海拔高度 H(m)010002000300040005000海拔荷载修正系数𝜆1.000.890.780.690.610.537、高原纵坡折减值(表 4-3)海拔高度(m)3000~4000>4000~5000>5000折减值(%)1238、平均纵坡公式(4-3)Ip= 式中:H—相对高差(m) L—路线长度(m)𝐻 𝐿9、各级公路的合成坡度值(表 4-10)设计速度 (km/h)1201008060403020合成坡度值 (%)10.010.010.510.010.010.010.010、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 取 xoy 坐标系如图 4-3 所示,设坡点相邻两直坡段坡度分别为 i1和 i2它们的代数差用 表示,𝜔即 =i1-i2。
当 为“+”时,表示凹形竖曲线; 为“—”时,表示凸形竖曲线𝜔𝜔𝜔竖曲线要素示意图在图坐标系下,二次抛物线一般方程为:y=+iX1 2𝐾𝑋2在竖曲线上任一点 P,其斜率为:ip=𝑑𝑦 𝑑𝑥=𝑥 𝑘+ 𝑖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为:R=3/2/[1 +(𝑑𝑦 𝑑𝑥)2]𝑑2𝑦𝑑𝑥2式中 =i,= ,代入上式,得:R=k(1+ )3/2𝑑𝑦 𝑑𝑥𝑑2𝑦𝑑𝑥21 𝑘𝑖2因为 i 介于 i1和 i2之间,且 i1i2均很小,故 i2可略去不计,则:R≈k当 x=0 时,i=i1则:y=+i1x𝑥2 2𝑅当 x=L 时,i= +i1=i2,则:k= 即 R= L= 因为 T=T1≈T2 则 T= =𝐿 𝑘𝐿 𝑖2‒ 𝑖1=𝐿 𝜔𝐿 𝜔𝑅𝜔𝐿 2𝑅𝜔 2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 h:因为 h=PQ=yP-yQ= 则 h= 竖曲线外距 E=𝑥2 2𝑅+ 𝑖1𝑥 ‒ 𝑖1𝑥,𝑥2 2𝑅𝑇2 2𝑅或𝐸 =𝑅𝜔2 8=𝐿𝜔 8=𝑇𝜔 411、※计算题 某山领区二级公路,变坡点桩号为 K5+030.00,高程为 427.68,i1=+5%,i2=-5%,竖曲线半径 R=2000m。
试计算竖曲线诸要素以及桩号为 K5+000.00 和 K5+100.00 处的设计高程 1.计算竖曲线要素 =i2-i1=-0.04-0.05=-0.09,为凸形𝜔曲线长 L=R =2000×0.09=180m𝜔切线长 T=𝐿 2=180 2= 90𝑚外距 E=𝑇2 2𝑅=902 2 × 2000= 2.03𝑚2.计算设计高程 竖曲线起点桩号=(K5+030.00)-90=K4+940.00 竖曲线起点高程=427.68-90×0.05=423.18m 桩号 K5+000.00 处: 横距 x1=(K5+000.00)-(K4+940.00)=60m 终点桩号=(K5+030.00)+90竖距 h1=0.90m𝑥21 2𝑅=602 2 × 2000切线高程=423.18+60×0.05=426.18m 设计高程=426.18-0.90=425.28m 桩号 K5+100.00 处: 横距 x2=(K5+100.00)-(K4+940.00)=160m竖距 h2=𝑥22 2𝑅=1602 2 × 2000= 6.40𝑚切线高程=423.18+160×0.05=431.18m 设计高程=431.18-6.40=424.78m 12、坐标计算 先建立一个贯穿全线统一的坐标系,一般采用国家坐标系统。
根据路线地理位置和几何关 系计算出道路中线上各桩点的统一坐标,编制逐桩坐标表,然后根据逐桩坐标实地放线 1.路线转角、交点间距、曲线要素及主点桩计算 设起点坐标 JD0(XJ0,YJ0) ,第 i 个交点坐标为 JDi(XJi,Yji) ,i=1,2,…,n,则 坐标增量 DX=XJi-XJi-1 DY=YJi-YJi-1交点间距 S=(𝐷𝑋)2+ 𝐷𝑌2象限角 =arctan𝜃|𝐷𝑌 𝐷𝑋|计算方位角 A DX>0,DY>0, A=𝜃DX<0,DY>0, A=180-𝜃DX<0,DY<0, A=180+𝜃DX>0,DY<0, A=360-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