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工****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4.84KB
约20页
文档ID:555770683
《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1页
1/20

《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史·星吉传》原文及翻译元史 原文: 星吉字吉甫,河西人少给事仁宗潜邸出为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时承平日久,内外方以观望为政,星吉独持风裁湖东佥事三宝住,儒者也,性廉介,所至搏贪猾无所贷御史有以自私请者,拒不纳,则诬以事劾之章至,星吉怒曰:“若人之廉,孰不知之,乃敢为是言耶!”即奏杖御史而白其诬执政者恶之,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湖广地连江北,威顺王岁尝出猎,民病之又起广乐园,多萃名倡巨贾以网大利,有司莫敢忤星吉至王阖中门启左靡召以入星吉引绳床坐王中门西言曰吾受天子命作牧焉得由不正之道入乎王命启中门星吉入,责王曰:“王骋猎宣淫,贾怨于下,恐非所以自贻多福也王谢之,为悉罢其所为 至正十年,汝、颍妖贼起,会僚属议之,或曰“有郑万户,老将也,宜起而用之星吉悉以其事属郑贼遣其党十千来约降星吉与郑谋曰:“此诈也,宜受而审之可也果得其情,乃歼之 诏令守江州时江州已陷,贼据池阳,众皆欲走。

星吉曰:“汝等皆有妻子财物,纵逃其可免乎?”乃贷富人钱,募人为兵,一日得三千人乃具舟楫直趋铜陵,擒其渠魁周驴 伺者告贼舰至自上流,顺风举帆,众且数十倍,诸将失色星吉曰:“无伤也,凤势盛,彼仓卒必不得泊,但伏横港中偃旗以待,俟过而击之,无不胜矣风怒水驶,贼奄忽而过,乃命举旗张帆鼓噪而薄之,官军殊死战,风反为我用,又大破之 时湖广已陷,江西被围,日久粮益乏,士卒咸困或曰:“东南完实,盍因粮以图再举乎?”星吉曰:“吾受命守江西,必死于此众莫敢复言有顷,贼乘大船四集,发矢射星吉,乃昏仆贼素闻星吉名,不忍害,舁置密室中,至旦乃苏贼罗拜,争馈以食星吉斥之,遂不复食凡七日,乃自力而起,北面再拜曰:“臣力竭矣遂绝,年五十七 (《元史·星吉传》,有删节) 译文: 星吉,字吉甫,河西人年少时就在仁宗的府邸中当差精明敏捷,出任江南御史台御史大夫这时,因久过太平年月,朝廷内外官吏都是看风头察颜色办事,而星吉则坚持纪纲湖东佥事三宝住,本一介儒生,为人廉洁,对于贪官污吏决不宽容御史有私事求他,他不肯接受,于是御史写奏章诬告弹劾他奏章呈上后,星吉大怒说道:“这个人为官清廉,谁不知道,你竟敢上诬告之词!”立即奏请对御史施以杖刑,昭雪三宝住之冤。

因此,执政者讨厌他,调他出京任湖广行省平章政事 湖广地连江北,威顺王每年要出去打猎,老百姓认为这是一大负担威顺王建立“广乐园”,集中了一些名娼、巨贾,牟取大利地方官府也不敢得罪他星吉到湖广后去拜见他,威顺王关了中门,开左边小门召他进去星吉拉过椅子坐在威顺王中门西边,说“:我是受天子之命来此任平章政事,怎能从不正之道而入呢!”王命开中门迎入星吉入府之后,谴责威顺王说:“大王打猎行乐,在民间招致百姓抱怨,这恐怕不是用来为自己谋福的好办法威顺王连忙感谢他的提醒,将其一些不正当作为全都废止 至正十一年(1351),白莲教在汝、颍一带起义星吉召集部属共同商议,有人说:“有个郑万户是位老将,应该可以起用星吉把各项事务均交给他负责义军派二千人来约降星吉与郑万户说:“这是诈降,应接受他们的投降,然后进行审查经审查,果然是诈降,就歼灭了他们 朝廷令星吉守江州这时江州、池阳已为义军所有守城官军准备弃城逃跑星吉对他们说“:你们都有妻子财物,你们逃走了,妻子儿女可免于难吗?”他向富户借钱来召募兵卒,一天就募得三千人星吉又备造战船,直攻铜陵,俘获了义军首领周驴 侦探报告说,有义军自上流乘舰顺风而下,数量比官军多数十倍。

诸将惊恐失色,星吉说:“没关系,风势大,敌舰停泊困难,我们埋伏在港湾河汊内,等敌军过了我们再随后出击,无不取胜果如星吉所料,官军殊死战斗,大破敌军 这时期内,义军已占有湖广,江西也被困,士卒都很疲惫有人说:“东南方完好、粮食充足,为什么不据此图谋再次行动呢?”星吉说:“我们受命守江西,必须与江西共存亡不久,义军乘大船从各方面进攻,用箭射星吉星吉中箭昏倒,为义军所俘义军向来听闻星吉大名,不忍加害他,就把他抬到密室里,早上才苏醒过来义军罗列而拜,争着喂他食物星吉喝退了他们,于是不再吃东西过了七天后,他挣扎着站起来,面向北方施礼说:“臣已经尽力了于是气绝,年五十七岁 《元史·星吉传》 2、《元史·彻里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史·彻里传》原文及翻译元史 原文: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日:“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 (《元史·彻里》,有删改) 译文: 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曾祖父太赤,曾任马步军都元帅,随元太祖平定中原,因为立有大功而被(元太祖)赐予徐州、邳州两州作为封地,彻里的曾祖父于是在徐州安下了家彻里少小丧父,母亲蒲察氏用读书作为培养方式来教育彻里至元十八年,元世祖召见彻里,彻里回答世祖的问题十分详备而且无懈可击,世祖对彻里很满意彻里侍从世祖征讨东北边境归朝时,借着机会向世祖进言说:朝廷大军所经过的地方,老百姓无法承受大军的烦扰,老百姓(因此)受冻挨饿濒临死亡,(朝廷)应当加以救济施与世祖采纳了彻里的建议,于是根据爱害程度的差异分别赐给边境受害百姓粮食、布帛与牛马,受害百姓因为彻里此举而得以幸存的人很多。

至元二十三年,奉旨巡察江南当时地方行省正在致力于整理财政,卖去所在地区的公田,用学田作价来缴纳官府(下达的征缴任务)彻里说:“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彻里迅速而及时地制止了这种卖学田抵政府征缴任务的做法彻里回到朝廷,把这件事汇报给了世祖,世祖皇帝赞许彻里的做法,并采纳了彻里的建议 至元二十四年,桑哥任丞相,他推荐任用自己的朋党,查核全国的赋税,老百姓不能承受他们的掠夺所带来的痛苦,(因而)自杀或死于牢狱中的人能用百位数来计算,朝廷内外都因此浮动不安朝臣们顾及与忌惮桑哥,都不敢向世祖皇帝进言彻里竟然在世祖面前,一一陈述桑哥邪恶贪婪祸国殃民的情形,言辞慷慨激昂世祖皇帝很生气,说彻里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耳光彻里却越发奋力与皇帝争辩,而且说出:“我与桑哥并没有个人怨仇,我之所以极力列举他的罪行却不顾念自身(安危),正是为了国家谋划罢了如果我(现在)畏惧圣上发怒却不敢再进言,那么奸佞的臣子能用什么办法得以铲除,老百姓(因佞臣当权)所遭受的祸患用什么办法得以消除!更何况(我因挨耳光而不再进言)就会使陛下留下拒谏的名声,臣私下里(为此)感到害怕啊。

世祖皇帝因彻里的一席话而醒悟 《元史·彻里传》 3、《元史·张养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史·张养浩传》原文及翻译元史 原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椽,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④,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痰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元史·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②平章: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③淫祠: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④缗;成串的钱 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说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

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御史的好材料啊!” 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为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罚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

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