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节选)》学案【学习指引】《老人与海(节选)》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九篇文章,这篇 小说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一个孤单的老人,面对险恶的大海,力量对 比是悬殊的,结果似乎也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小说却通过接踵而至的搏斗,展现出一种永 不言败的精神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要围绕老人这一失败英雄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体会小说所赞颂 的“人的灵魂的尊严”在品读老人与鲨鱼五个回合的搏斗中,体会海明威凝练而精当的语 言同时,找出老人的内心独白,体会其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以及揭示的主旨素养目标】1. 了解海明威及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2. 了解小说梗概,把握小说主要内容,理解作品思想内涵3. 分析选段的艺术手法,掌握内心独白的创作手法,探讨人物形象4. 把握老渔夫圣地亚哥的硬汉性格,学习他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 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学习重难点】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探讨作品思想内涵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 了解作者—海明威海明威(1899--1961),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 国富有传奇色彩和独特个性的杰出作家。
参加过美国对日战争,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 1941 年曾来中国采访,在重庆秘密会见过周恩来,并写过6 篇有关中国抗日战争的报道 战争结束后,海明威定居古巴,后返美定居1954 年凭《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晚年 身患重病,精神抑郁,1961 年开枪自杀2. 创作背景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 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 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 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3. 前情回顾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连续84 天没捕着一条鱼后来,他独自一人出门远航, 在海上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了一条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马林鱼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小说临近结尾的部分,也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约占全书的六分之一重点描写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五个回合4. 了解“冰山理论”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 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 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 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5. 了解“硬汉形象”“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 猎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 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 明确字音莽.莽撞撞()豁.然()灰鲭.鲨()蜷.曲()咔.嚓.()魟.鱼()强劲.()攥.起手()戳.不进去()糟.蹋.()抡.起()游弋.()2. 解释词语所向无敌: 肆意妄为: 听天由命: 手无寸铁: 乐在其中: 一物降一物: (二)初读课文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攻击者数量工具结局三、文本研究【思考 1】分析手法1. 作者多次对鲨鱼进行描写的目的何在?2. 找出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的内心独白,并分析这些独白在文中的作用3. 作者在塑造圣地亚哥这一形象时,笔力主要集中在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再现这一场景的?4. 文章中出现了马林鱼、老人、大海、鲨鱼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象征意味?【思考 2】分析语言<任务>分析下列句子的语言特点和效果。
1. 这条鲨鱼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渐渐下沉,扩散到一英里深的海 水里的时候,它就从深处游了上来鲨鱼莽莽撞撞地一下子冲过来,划破了蓝色的水面,豁 然出现在太阳底下2. 两条鲨鱼一齐紧逼而来,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咬住了大鱼银色的体侧,就高 高举起棍子,重重地落下去,打在鲨鱼宽阔的脑袋顶上棍子敲上去的时候,他觉得像是打 在坚韧的橡胶上,但他也感到了坚硬的骨头趁鲨鱼从大鱼身上往下溜的时候,他又狠狠地 打在鲨鱼的鼻尖上3. “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思考 3】分析情节和内容1.如何理解老人与鲨鱼的搏斗?2.你如何看待圣地亚哥的结局?【思考 4】分析人物形象1.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我们会发觉老人的性格似乎比较矛盾,他经常会自我否定,找到 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2.你认为桑地亚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思考 5】分析艺术特色1. 人们称海明威的作品有“电报式风格”在本文中,这种特点有哪些体现?【思考 6】你认为老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人生的成败到底应该如何衡量?【思考 7】本文为什么以“老人与海”为题?“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考 8】主题探究四、技法点拨—独白式心理描写【技法指引】小说在行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内心独白,不仅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 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心态,而且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 这些内心独白不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内心战胜对手的自豪、面对困难的坚毅以及无法获得援 助的孤独感,而且闪烁着深邃丰富的哲理光彩,丰富了小说的思想。
这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特 色技法指导】(一)分类:① 直接内心独白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 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 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 或近于消失了② 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像它们 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 ③无所不知的描写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 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④戏剧性独白 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 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像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二)运用独白式心理描写的三原则 ①应写特定人物在特定环境中产生的特定的内心独白② 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出现时,才伴之以必要的内心独白③ 内心独白,要努力表现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变化过程迁移运用】 针对生活中的一件事或某种现象,写一段文字,阐述自己的看法,要求运用独白式心理描写。
五、明晰主旨六、素材积累—海明威名言1. 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把我打倒是我身体跌倒,但你永远打败不了 我的心2. 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3.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 分4. 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5. 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思想, 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七、拓展阅读硬汉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在世界五大湖之一的密执安湖南岸,一个叫橡树园的小镇家里一共有六个孩子,海明威是第二个父亲的影响使海明威终生充满 了对捕鱼和狩猎的热爱海明威29岁时,父亲因为糖尿病和经济困难,用手枪自杀了14岁时海明威在父亲支持下报名学习拳击第一次训练,他被职业拳手打伤,第二天裹着纱布仍跳上拳台2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左眼受伤中学毕业以后,在堪萨斯明星报做了见习记者在这里,海明威专心致志,很快掌握 了新闻写作的技巧,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字风格1918年5月,加入了美国红十字战地服务队,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
7 月初的一天夜里,海明威被炸成重伤,一个膝盖被打碎了,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 达230余块,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 死都留在体内那年他刚19岁大战后海明威回到美国,海明威依旧勤奋写作1919年夏秋,他写了12个短篇,寄 给报社被全部退回母亲警告他: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从家里搬 了出去,因为什么也改变不了他献身于文学事业的决心他只想做第一流的、最出色的作 家1922年冬天,他承受了自己全部手稿丢失的痛苦1923年,海明威的第一部著作《三 个短篇和十首诗》在法国的一个非正式出版社出版总共只印了300册,在社会上毫无影 响作为记者,海明威很受欢迎但他呕心沥血写成的小说,却没有报刊肯用尤其令他 伤心的是,退稿信上总是称他的作品为“速写录”“短文”,甚至说是“轶事”,根本就 不把他的稿件看成是文学创作1924年,海明威辞去记者工作,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这 艰难的时候他的妻子带着儿子走了他除了通宵达旦地写作,只能把看斗牛当作娱乐1925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也升起了》问世,立即博得了一片喝彩声,被译成 多种文字,成了20年代那一代人的典范之作。
这部小说用美国女作家斯泰因的一句话“你 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作为题辞,作品契合了当时人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情绪,从而产生了 一个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而海明威就成了这个流派的代表《太阳也升起了》发表之后,“迷惘的一代”文学的影响在欧洲许多国家一天天扩 大1929年,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问世这本书在几个月内就销售了10万册,是 海明威20年代的代表作,也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之一好莱坞为购买小说的 摄制权,出了空前的高价进入30年代,国家虽然正处在经济危机之中,海明威却捕鱼打猎,观看斗牛,过得十 分愉快1932年,海明威发表了关于西班牙斗牛的专著《死于午后》,被称为斗牛题材的 经典著作1933年他去非洲打猎和旅行,并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书1936年他又写成 了短篇佳作《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它们是他最成功的短篇小 说,均被拍成电影1939年,海明威写成他自己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塑造了“硬汉”罗 伯特小说出版后几天,妻子波林与他离婚不久,他和女作家玛莎结婚,一起到中国来 度蜜月他们作为战地记者采访了我国的抗日战争,写了6篇中日战争的报道,高度赞扬 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海明威始终态度鲜明地反对法西斯分子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的当天,海 明威就参加了海军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战他改装了自己的游艇,配备了电台、机枪 和几百磅炸药,要与德国潜艇同归于尽,但海上追踪德国潜艇近两年,始终没有找到相撞 的机会50年代初,海明威发表了他最优秀的作品《老人与海》,“硬汉”老人有着作者自己 的影子这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是他全部创作中的瑰宝不久,他因此而获得了普 利策奖海明威怀念非洲和狩猎生活1954年1月,他又和妻子去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