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4-5)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0MB
约22页
文档ID:49589839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4-5)_第1页
1/22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3)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的确定经调整后的各次拉深系数为:m1=0.52,m2=0.78,m3=0.83,m4=0.846 各次工序件直径为…… 各次工序件底部圆角半径取以下数值: r1=8mm,r2=5mm,r3=4mm各次工序件高度为…… 例4.4.1(续续)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4)工序件草图例4.4.1(续续)第二节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1. 压料装置与压料力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压料装置产生的压料力FY大小应适当:在保证变形区不起皱皱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小的压料力理想的压料力是随起皱可能性变化而变化任何形状的拉深件:FY=式中 A――压料圈下坯料的投影面积;p――单位面积压料力,p值可查表4.4.5; 第二节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1.压料装置与压料力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圆筒形件首次拉深圆筒形件以后各次拉深(i=2、3、…、n ) 第二节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2.拉深力与压力机公称压力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1)拉深力采用压料圈拉深时首次拉深 以后各次拉深(i=2、3、…、n ) 不采用压料圈拉深时首次拉深 以后各次拉深(i=2、3、…、n ) 第二节 圆筒形件拉深工艺计算(2)压力机公称压力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三、圆筒形件拉深的压料力与拉深力单动压力机,其公称压力应大于工艺总压艺总压 力Fz。

工艺总压 力为 注意:当拉深工作行程较大,尤其落料拉深复合时,应使工艺 力曲线位于压力机滑块的许许用压压力曲线线之下 浅拉深2.拉深力与压力机公称压力深拉深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按下式来确定压力机的公称压力 : 第二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1.凹模圆角半径的确定首次(包括只有一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计算: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凸、凹模的圆角半径或以后各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应逐渐减小,一般按下式确定:(i=2、3、…、n)以上计算所得凹模圆角半径一般应符合rA≥2t的要求 第二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2.凸模圆角半径的确定首次拉深可取: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凸、凹模的圆角半径中间各拉深工序凸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确定:(i=3、4、…、n)最后一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rTn即等于零件圆角半径r但零件圆角半径如果小于拉深工艺性要求时,则凸模圆角半径应按工艺性的要求确定(即rT≥t),然后通过整形工序得到零件要求的圆角半径 第二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1.无压料圈的拉深模其拉深间隙为: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二、拉深模间隙2.有压料圈的拉深模其拉深间隙为:3.盒形件拉深模的间隙Z/2=(0.9~0.95)t 当尺寸精度要求高时:Z/2=(0.9~1.05)t;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Z/2=(1.1~1.3)t。

末道拉深取较小值 最后一道拉深:圆角部分的间隙比直边部分大0.1t 第二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盒形件拉深模圆角部分的间隙确定方法: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二、拉深模间隙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内形时,凹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外形时,凸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式中第三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一、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变形特点: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本节在掌握圆筒形件拉深成形的基础之上,分析其它形状 零件的拉深,从中掌握方法 该类零件的拉深过程,其变形区的应力状态和变形特点与 无凸缘圆筒形件是相同的但坯料凸缘部分不是全部拉入凹模 第三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续)1.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变形程度 及拉深次数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系数取决于 有关尺寸的三个相对比值:dt/d( 凸缘的相对直径)、h/d(零件的 相对高度)、R/d(相对圆角半径 ) 根据拉深系数或零件相对高度,判 断拉深次数2.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方法 (1)窄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续)窄凸缘筒形件:第三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2.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方法(续)(1)宽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 (续)宽凸缘筒形件:第三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中小零件:如图a) 大型零件:如图b)3.工艺计算流程图4.5.4第三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变形特点:阶梯形件的拉深与圆筒形件的拉深基本相同,也就是说每 一阶梯相当于相应圆筒形件的拉深。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二、阶梯形件的拉深1.判断能否一次拉深 成形根据零件高度h与 最小直径dn 之比来 判断第三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二、阶梯形件的拉深(续)2.阶梯形件多次拉深的方法(1)当任意两相邻阶梯直径之比(dn/dn-1)都不小于相应的圆 筒形件的极限拉深系数 2)若相邻两阶梯 直径之比(dn/dn-1) 小于相应圆筒形件的 极限拉深系数 拉深方法如图b)拉深方法如图a)第五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1.拉深变形特点复合类冲压成形工序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三、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球面、锥面、抛物面形状冲件拉深成形共同特点是由拉深 和胀形两种变形方式的复合 起皱成为此类零件拉深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做到既不起皱又不破裂第三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2.球面冲件的拉深拉深系数为常数0.707,不能作为工艺设计的根据,实际拉深时需参照 毛坯的相对厚度: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三、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续)a、t/D 3% ; b、 t/D =1.5%—3% ; c、 t/D 0.5第三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3.抛物面零件的拉深浅抛物面冲件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三、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续)深抛物面冲件第三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4. 锥面零件的拉深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三、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续)a.浅锥形件(t/d2≤0.25-0.30)一次成形。

但如果毛坯相对厚度 较小或口部与底部的直径相差较大, 则开模后回弹大,精度较差b.中锥形件(t/d2≤0.30-0.70)大多数为一次成形,根据材料的相对 厚度决定是否用压边圈c.深锥形件(t/d2≤0.70-0.80)变形程度大,容易起皱和开裂, 因此需要多次拉深第三节 其它形状零件的拉深盒形件是非旋转体零件,拉深变形时,圆角部分相当于圆 筒形件拉深,而直边部分相当于弯曲变形 沿周边应力应变分布不均匀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四、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复杂,准确性不高,必要时需要工艺试验模具间隙、圆角半径沿周边分布不均匀盒形件拉深时的金属流 动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