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我的母亲》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aa****6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8MB
约33页
文档ID:48042390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我的母亲》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1/33

胡 适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 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以倡导“五四”文 学革命著闻于世他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 学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 大使、北京大学校长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 的积极倡导者他的《文学改良刍议》在当时有较 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一 九二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一九二八年 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 留学时期 1904年赴上海,入 梅溪学堂、中国公 学等校 1910年赴美国留学 ,1914年在康奈尔 大学获文学士学位 后,入哥伦比亚大 学读哲学北大时期1917年完成博 士论文后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 ,积极参加新文 化运动和文学革 命运动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在纽约1949~1957年 旅居美国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长 1962年病逝于台湾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 胡适 • 一生取得35个博 士(包括名誉博 士)学位•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 1918),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 字,是绩溪县中屯人19岁时成 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 的续弦。

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 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 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 头便撒手人寰(huán),抛下了孤 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 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 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 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 文绉绉 ( ) 翳 ( ) 掷铜钱 ( ) 赌博 ( ) 羞愧 ( ) 宽恕 ( ) 绰号 ( ) 庶祖母( ) 佃户 ( ) 筹备 ( ) 吹笙 ( ) 抽屉 ( ) 责罚 管束 气量 文绉绉 广漠 宽恕 质问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zhōuyì zhìbó kuìshù chuòshù diànchóu shēngtì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 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母亲是一 个怎样的人?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 ——谆谆教导,严格督学 •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 C.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 ——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 D.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 ,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 ——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 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E.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 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 ——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 感情的话 • F.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 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 受一点侮辱 • 母亲的性格: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 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 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 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 感情的话 一、如何对“我”进行管教;(5-7)二、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8-11)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12)课文写母亲的事及体现的品格: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早学;(5)3、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7)是我的严师、 我的慈母5、对待除夕夜被债主追债的败家子大哥: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8) 6、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受了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哭 一场,以解心中之苦;(9-11)不露怒色、 气量大、性子好 容忍 仁慈、温和7、对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 要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12)有刚气 不受人格侮辱4、她用舌头乱舔我的眼病7)2、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6)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概括):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5-7)(8-11) (12)一、是对“我”的管教对我)学习上的督促做人上的训导 (5)(6-7)具体:②如何与“我”的大嫂、 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 们妯娌之间的矛盾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 败家子大哥的债主二、是作 为当家的 后母如何 处理家庭 的难事和 矛盾 (对家庭 )(8)(9-11)三、是如何对 待他人对自己 人格的侮辱 (对自己)写母亲受了人 格上的侮辱非常生 气,直到叫那个说 了不负责任的话的 五叔当面认错赔罪 才罢休12)请用“母亲是一个___的人因为文 中写道___”的形式组织语言,精当 评价母亲的形象例如:母亲是一个温和仁慈的人因为 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 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 事事格外容忍。

1、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母亲是一个慈祥、教子严而有方, 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 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的人;她是我的 恩师、慈母、严父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怀念、感激、敬爱之情小结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作者中年时回忆了自己童年至 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 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文中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 你能根据此理清全文结构吗?九年的读书生活(1-4)母亲是母亲对“我” 做人的教育(5-12)一、对“我”的管教谆谆教诲,严格督学严厉责罚,正确教导 二、作为当家的后 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宽厚容忍,从不给人 脸色看正直刚烈,从不受 一点侮辱慈母给“我” 的极大影响(13)学得了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 能宽恕人、体谅人;学习勤奋、守 时我 的 母 亲 三、如何对待他 人对自己人格的 侮辱慈母严师恩师文章结构(5-7 )(8-11)(12 )深入文本(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 有一句提及母亲,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 这是为什么?1、前三段表明,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 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 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2、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与文末相呼应母亲对我的影响不单体现在对“我”的“言 教”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 接物对我的“身教”上写她与家人相处的 情形,是在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可以说,写 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 亲是我的恩师”,(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 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 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 句中划线词语的分寸感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 “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一点儿” 则是作者实事求是、自谦的体现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 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 )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 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 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 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 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 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 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 多么大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 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 ”“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 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 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 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 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 合自传的语体特点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 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 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年轻的心总是装载着太多的 事情,而父母永远只是静静 的藏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声 音总是在说:现在还早,等 我实现了这个再去对父母尽 孝也不迟只是“树欲静而 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往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我们有太多的抱负要去施展 ,而不知不觉间曾经是我们 避风港的父母却已经老了, 缓慢却不可逆转1、推荐阅读文章: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朱德的《我的母亲》 王恒绩的《疯娘》 韩静霆的《母爱是船也是帆》 2、课外搜集歌颂母爱主题的诗歌 、歌曲、文章等兴趣作业,比较阅读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