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粤东北地区客家方言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08KB
约3页
文档ID:561490961
粤东北地区客家方言的起源与发展现状_第1页
1/3

ME作者:詹嘉翔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6期詹嘉翔河北金融学院会计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摘 要:在中国浩瀚历史的长河中,客家文化占据着重要一席随着近代中国史中客家籍人 物的出现,客家文化逐渐为人们所知晓客家人留存着自身独特的文化、语言、习俗但当下 客家文化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首当其冲的就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客家话我们应该行 动起来保护客家方言关键词:客家话;方言;消亡;保护方言1 粤东北客家方言起源客家话的形成与历史上客家先民的六次迁移密切相关最早在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委派 大将赵佗,挥兵五十万南下岭南,攻百越、修灵渠在今广东龙川县(赵佗曾为龙川县令)纯 客住县中,至今仍有四个姓氏族群是赵佗南下时北迁过来的北方汉族裔第二次迁移是东汉末 年黄巾起义、三国纷争以及随之而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北方汉人大量定居于长江、 淮河、赣江流域,不仅只是“永嘉之乱、衣冠南渡”,更重要的是为江南南地区带来先进生产 技术,为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第三次是唐末藩镇割据、黄巢起义时期这一时期客家 先民真正有了“客”这一称谓,史称“客籍”第四次也是最为彻底的一次是南宋末年,北方 辽国的建立及蒙古人挥师南下灭宋,使北方传统汉人几乎绝迹,江南客家先民尽数迁至华南赣 闽粤地区,客家文化初具雏形、客家话基本形成。

第五次是元末明初的洪武迁民、休养生息政 策时期的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第六次则是清中期填四川移民以及清末太平天国事变前后 时期这一次迁移使得客家人扩大了迁移范围,飘向东南亚、欧美等地,令客家文化影响力扩 大,客家方言由此走向世界以上是从历史正序来说明的,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反证法来证明客家话的形成客家话 虽未全然继承中原中古汉语雅音,却大部分继承并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发音,加之粤东北山地阻 隔,客家话音韵的传承相对完整,使得反向应证客家话起源成为可能客家话起源最早可以追 溯到唐宋客家话有完整的入声韵尾,与唐宋中古汉语有明显承袭关联唐代《切韵》将地区 音韵分为南朝音和北朝音其中客家话6声18声母75韵母基本与唐朝北朝音相吻合用客语 朗诵中古汉语作品,如唐诗、宋词,韵律方面比官话、普通话也更加吻合另外,客家话中留 存有大量疑母、喻母音,且极少出现唐宋以后才出现的轻唇音,与唐宋中古汉语最为接近此外,文献资料也可佐证南宋庆元汀州教授陈一新在《跋赡学田碑》有云:“闽有八郡, 汀邻五岭,然风声气习颇类中州(汀州系官方考证客家文化形成地)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也 通过翻阅查证,选取63条客家话词语,用《说文》、《尔雅》、《方言》、《礼记》、《毛 诗》、《战国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证,说明客家方言的词汇与古汉语同源。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族裔分布分散,但客家话仍自成系统, 内部差别不太大,不同地区客家人相隔千山万水,但彼此可以交谈,不同地区客家话发展历程 也大体一致综上可证,粤东北客家话起源于中国古代北方中古汉语2 粤东北客家方言发展现状客家方言作为七大汉语方言之一,全球使用人口超过一亿,但由于近年来各方面因素影响, 客家话成为七大汉语方言中消亡最快,人数锐减最多的方言,位于粤东北的世界客都梅州最为 明显究其原因,总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2.1粤东北客家原住民外迁改革开放时期,大量以五华、兴宁、丰顺等县为代表的粤东北客家人迁居珠三角,谋求生 计这其中大部分人都选择迁移户口定居广府粤语片地区这部分人的子嗣大多不会或不能熟 练使用客家话尤其是在粤语为主导的大环境下,年轻人更认为使用客家话是落后的表现,直 接导致年轻一代客家人对客家话绝缘在家中父母也因为子女的原因极少使用客家话,使得客 语环境进一步透明,客家话随之消亡粤东北地区的年轻人持续外迁、老人的逝去使客家话逐 渐被人淡忘2.2外来文化的冲击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文化步入鼎盛,粤东北毗邻港地,大量赴港谋生的客家人带来许多 香港文化产物,深深地影响了九十年代的年轻人。

在珠三角谋生的客家人盛说粤语、唱粤语歌、 照广府文化生活许多在外出生的客家人皆粤语口音,甚至不会方言,大多听不懂家中老人所 言,传承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近年来许多外国外省的娱乐文化也出现在了粤东北地区,进一步 加深了对客家话文化环境的冲击客家话正在逐渐透明化2.3普通话教育的普及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986 年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列为新时期文 化工作重要政策在校园、家庭中提倡使用普通话,一味地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往往忽略了 方言的生存与传承普通话是以河北承德滦县口音为蓝本确立的官方用语使用普通话,意在 促进交流、加强民族融合、加快经济发展、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但需注意的是,一座城市之 所以为人们所铭记,是因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语言而语言恰恰就是一方文化最重要的载 体没有了客家话传承的客家文化,那只是商业汇演,文化传承作用几乎为零3 应对客家话消亡措施3.1对部分市政推行双语服务在纯客住县、市推广双语市政服务,这既有助于保护客家方言,又有利于老年客家居民出 行例如在行政服务中开办客家话窗口,提供客家话业务指导;在公交车上增加客家话停靠站 点播报,缓解老年客家居民出行困难;培训客家话志愿服务者等等。

目前所知,暂时只有汀州 部分地区真正实现了客家话市政服务3.2促进客家话走进校园通过社会公益组织、政府宣传部门等渠道走进校园,定期举办客家话教学活动地区学校 文娱活动、美术、音乐等课程也可以与客家文化手艺人合作,以客家话传授客家文化3.3与新媒体合作,推广客家话2020 年四月抖音娱乐短视频应用软件出台的关于禁止使用地方语言的措施是非常不可取的 这不仅仅使得包括客家话在内的方言难以传播,更是对方言环境的禁锢与抹杀新媒体是年轻 人为主要受众媒体的渠道,客家方言保护者应该充分利用抖音、哔哩哔哩、今日头条等新兴媒 体平台,丰富年轻人方言环境,促进客家话传承3.4开发与客家方言相关的文创产品,结合粤东北旅游业加强方言传承借鉴文化创意产品的成功经验,开发于客家话有关的文创产品,例如故宫博物院朝珠耳机 “宫”系列化妆品等方言保护者可以联系生产商,借助粤东北地区丰富旅游资源推广客家方 言文创产品,向年轻客家人,外地游客传播客家话,刺激客家年轻人重拾客家话学习、使用热 情3.5与海外客家文化飞地合作,加深客家话影响力海外客家文化飞地的华侨文化是省内各地文化,甚至全国少有的文化资源客家方言保护 机构可以充分利用起这部分资源,组织客家聚集区学校的年轻客家人出国旅行,通过感受东南 亚、欧美国家客家人历尽艰辛,不忘祖言的事迹,感染年轻客家人。

更可以在当地华人社区居 住一段时间,鼓励年轻人使用客家方言,让其感受到客家话世界通用的特性,并对会说客家话 感到自豪,为自己是个客家人而骄傲客家话是一门绝无仅有的传统方言,其重要性应该被每一个客家人所铭记毕竟客家谚语 有云:宁买祖宗田,勿忘祖宗言参考文献[1] 练春招•客家的迁移与客家方言的分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1):69-75.[2] 王福堂.关于客家话和赣方言的分合问题[J].方言,1998(1):14-19.[3] 王茂林,刘新中,戴震.粤语与客家话的接触与影响[C]//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0.[4] 郭龙生•当代中国普通话推广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J].当代修辞学,2004, (3):1-7.[5] 谭科宏.梅县客家方言中的部分口语词濒临消失现象——论梅县客家地区"阿嫲话"在口 语中的逐渐衰弱[J].北方文学,2019,(8):241-243.。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