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超超越越與與異異化化 ────《《桃桃花花扇扇 》》中中李李香香君君的的藝藝術術形形象象吳吳淑淑鈿鈿一 形象探究的意義清代孔尚任 (1648 – 1718)的《桃花扇》是中國戲曲名篇之 一,作為明清傳奇的最後傑作,歷來有關它的討論儘管不少,課 題卻多集中在它的歷史素材所呈現的寫作意義上;如歷史事件的 比附考述,劇中人物的歷史原型考訂,或通過作品探討歷史教訓 等,最經典的例子當然是梁啟超在 《桃花扇註》中所作的史料考 辨了1至於非只作全面 「歷史」關涉之分析的,則以九十年代廖玉蕙的《細說桃花扇 ──思想與情愛 》為最新及最具論述規模 的專著2,此書在研究範圍的拓展上最大的貢獻是就劇中桃花扇之表記運用作考察與分析,及指出關目的因襲與手法的創新對 於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仍採用歷史與戲曲之差異比照法,冠以 「桃花扇中人物形象與史實的關係 」的分章標題,雖不乏人物性 格的分析,然終屬平面的描述,欠立體性格之發展呈現從文學 角度看《桃花扇》一劇,劇中主要人物如侯方域、李香君和楊龍 友等都是個性獨特的人,而三人中又以李的人物性格最鮮明,楊 則表現為沉潛矛盾,侯雖是出場最多的生角,卻只是一般的正派 與忠義,不見特別出眾。
論角色之塑造深度與內在性格發展的藝 術功能呈現,反而是充分表現在那個常出現在元明以來雜劇傳奇 中的妓女形象上李香君作為 《桃花扇》中的一個忠烈妓女,她的藝術形象與 元明以來諸作品中的豪邁重義或善良多情的妓女們固然不同例 如關漢卿筆下的妓女,在 「貞節」的妓女戲主題下,頗能展現獨 特個性,像趙盼兒的豪爽嬌豔,謝天香的悟性深沉,杜蕊娘的情 真意切等李香君的忠貞與敏慧則在一個更具深刻意義的時空中 更有層次地體現出來而較之明清間戲曲作品中的煙花女子,她 亦明顯秀出同群明清戲曲中的妓女多是浪漫的愛情至上的女中 才士,如《西樓記》的穆麗華, 《紅梨記》的謝素秋李香君在 男女愛情的主體追求裡,沒有置家國之情於度外,更且在這樣的 一種容納中,逐漸產生自身性格的變異,終焉成為才德智勇備具 的女性作為一個讀者,在閱讀作品的過程裡,我們會對這角色 產生轉化的心理,就是看待她時漸漸超出了她原來的妓女身分的220限制,即使明清妓女的社會角 色並不是那麼具貶義性質,戲 曲 中李香君顯然已是贏得世人敬重 的偉大女性至 《入道》一齣, 侯李在重逢的愛情中有所頓悟而 矢志修道,我們又得再調整對李 香君作為一個女性的閱讀心理;事實上她從悟道中得所超脫的慧 性絕無異於侯朝宗,我們要擺脫性別角度的歧異平等地看待這兩 個「人」 。
因此本文並不是專從女性的性別角度論述 《桃花扇》中李香 君的藝術形象,這只是一個附屬的相關主題,本文試圖探討的是 李香君藝術形象的深層意蘊,藉這樣的探索將 《桃花扇》的研 究主題自歷史、政治、傳記、性別及文化觀等外緣關懷回到文學 的本身去,還它一個文學作品的本來面目李香君的獨特形象深具研究價值,在前人論述中固有跡可尋, 聶石樵在《略談桃花扇 》中說她高貴有氣節,是非分明,遠非侯 所能及段美華 《李香君形象的創新性 》從社會不同階層女性的 人生追求說明她是中國古典戲曲史上帶總結性的女性形象蔣星 煜《田雯與桃花扇及其他 》說田雯點出香君以氣節自守姚忠聲 《讀桃花扇偶得 》謂香君乃妓女中之英雄人物宋輝在 《最後 一頁滄桑──從桃花扇入道看孔尚任的悲劇意識 》中說她是 「一位風塵女性在國家厄難中曾拚將熱血,努力維護尊嚴與氣節」 孫康宜在《論女子才德觀 》中則說她智勇雙全3歸結這些批評 的本質,李香君雖是妓女出身,卻是作品中最具氣節的正義之士, 守正不阿,梗直明辨,非他人可及故謝康說 《桃花扇》的民 族精神,一大部分都寄托在李香君的行誼上4然而以上大都只 屬於論者的印象批評,段美華一篇亦只從執著追求愛情的角度將 香君與其他戲曲中女性作比較而總結形象,始終沒有就人物在劇 中的結構性呈現作深層論述。
吳新雷在 《桃花扇研究的世紀回顧 》 中說,自王國維已指出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 《桃花扇》是中國 戲曲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5李香君藝術形象之探究將可進一步 成為這批評的註腳李香君之能讓三百年來的讀者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除了是 作者賦予角色本身特殊的氣質外,在戲曲搬演的過程中,角色性 格的滲透使其自身產生漸次內在的異化也是值得考慮的問題或 者我們可以假設一種可能性,即對香君形象的駕馭是作者創作過 程中的刻意設計抑是偶然的脫軌?儘管開場 《先聲》一齣中老 贊禮已明言 「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實事實人,有憑有據 」 ,221但從文學觀點看這絕對是合乎 創作常理的兩個極端,也由此 而 增加了研究過程中的詭祕與趣味, 故對一個戲曲人物的再創造甚 富挑戰性本文下面試分別以超越 與異化兩個層次探討 《桃花 扇》中李香君的藝術形象二 形象的自我超越雖然讀者往往將歷史與愛情作為 《桃花扇》的二重主題,但 文學從來沒有真實反映歷史的使命,孔尚任在 《小引》中所謂 懲創人心者,不外抒一場中興之夢的幻滅之感幾乎所有考証故 事典實的結論,都指出 《桃花扇》的戲劇內容與史實不符,戲中 人物際遇亦與歷史人物不同,故歷史也者,不過是侯李愛情故事 背後的構設場景,這場景中的人與事似曾相識似真還假,卻大大 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蓋中國戲曲強調演出時的間離效果,濃厚 的歷史色彩使觀眾在這藝術距離中易產生一種真切的投入感,更 能與「歷史人物」同喜同悲無可否認孔尚任在 《桃花扇》中 抒發的是一種濃烈的歷史感情,他塑造了現實人物的藝術形象, 為的是達到更有力的抒情效果,故即使人物形象的虛實曾交織在 作者的創作思維裡,我們通過作品討論的一定是虛構出來的那一 個李香君,而不管其中有多少真實成分,因為那已經毫不重要一)感染與啟導劇中李香君本是明末秦淮名妓,自得復社文人侯方域梳櫳, 兩人的悲歡離合交織在南明興亡的事件中由 《桃花扇》的覆 合結構觀之,第一至六齣寫侯李結合,第七至十二齣寫二人由合 而離,第十三至三十齣分兩線寫侯李分離後情況,最後十齣寫侯 李再合又一合即離6在情節發展上作者巧妙地以一柄扇子作貫 串之物,由贈扇、濺扇、畫扇、寄扇至扯扇,扇子儼然成為全劇 結構的核心,而李香君是與這些扇子環節緊扣的主要人物李香 君出場共十四齣,分別是 《傳歌》 、 《訪翠》 、 《眠香》 、 《卻奩》 、 《鬧榭》 、 《辭院》 、 《拒媒》 、 《守樓》 、 《寄扇》 、 《罵筵》 、 《選優》 、 《逃難》 、 《栖真》及《入道》 ,她在劇中性格的展現,主要表現 在這十四齣之中。
無疑媚香樓中初出場的李香君只是個妙齡絕色的歌妓,侯方 域對她的渴慕也只此而已《訪翠》中侯先是聞楊龍友的盛誇而222無限嚮往與無奈: 「昨日會著楊龍友,盛誇李香君妙齡絕色, 平康第一現在蘇崑生教他吹歌, 也來勸俺梳櫳,爭奈蕭索奚囊, 難成好事」 及至見得佳人,大 嘆:「果然妙齡絕色,龍老賞鑑, 真是法眼」 娶了香君後,欣賞的仍止於她的美貌: 「香君天姿 國色,今日插了幾朵珠翠,穿了一套綺羅,十分花貌,又添二分, 果然可愛」 (《卻奩》 )但很快他就發現他娶了的原不只是個美 麗的歌妓, 《卻奩》中香君指責他收取阮大鋮厚禮後,他對香君 的觀感馬上改變: 「好,好,好,這等見識,我倒不如,真乃侯 生畏友也」 這時香君已成為一個兼備內在與外在之美的女子: 「俺看香君天姿國色,摘了幾朵珠翠,脫去一套綺羅,十分容貌, 又添十分,更覺可愛 」 一前一後的形容,香君在劇中才德一體 的形象塑造歷程似乎已經完成如果說作者在故事的開頭便賦予 她非凡的氣性,是為了作後面種種情節的交待,說明她所以力拒 權貴乃性格所致,那麼故事本身便失去了令角色成長的意義功能, 到《入道》一齣,無疑會令人產生角色突然脫軌的感覺由道德 而來的勇氣必須不斷加強,才能造就她在劇中表現的鮮明強烈的 性格。
於香君而言,道德感染的來源很自然地一方面來自她傾慕 的復社文人侯方域,一方面來自身旁對她有啟導之功的蘇崑生李香君和侯方域之間的關係,固然是建立在才子佳人的愛情 之上侯對她最初只是 「良緣到手難推讓,準備著身赴高唐 」 的聲色追求,香君對侯也本只 「閒花添豔,野草生香,消得夫人 做」的慶幸找到個好依託,《卻奩》一舉,侯生自愧名節不及, 於是在《鬧榭》中與復社中人端陽秦淮賞節時,她已是復社文會 中的老社嫂了,這象徵了她的被接納與被肯定在復社文人 「倡和得許多感慨 」的當兒,作為這風流佳會的一份子,除了愛 情穩固的感覺更深外,她對這些文人的江山感慨之情自不無領會 王季思在《桃花扇》校注本「前言」中就曾指出 《卻奩》一齣的 重要意義,在於 「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秦淮歌妓與復社文人的關 係,這除了男女雙方在才華上容貌上互相傾慕外,還在政治態度 上互相影響,這是桃花扇以前的兒女風情戲裡所少有的」 7孫 康宜說對明末清初的青樓伎師言,「愛情即是力量,個人之意義 取決於親密的男女關係 」 又說:「青樓伎師們通常是透過身旁 的名士友人來建立自我意識 」 8《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才德早具, 通過與復社諸人的交往,她是更能進一步作自我肯定。
她固然嚮 往愛情與幸福, 《寄扇》中寫她後來對與侯生重逢的想象便是 「那時錦片前程,儘俺受用,何處不許遊耍 」 但愛情不是她唯 一的生命理想,她實迥異於明代以來戲曲中那些為情獻身的女子;223當侯方域放不下兒女私情時, 她雖亦不捨,怕後會無期: 「滿 地煙塵,重來亦未可必也 」 然反能曉以大義: 「官人素以豪傑 自命,為何學兒女子態 」 (《辭院》 )理智凌駕於情感之上,表 現慧而且俠的一面,可視為她與侯生結合的情節線索裡德性的進 一步加強蘇崑生是《桃花扇》中穿針引線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是天下 第一個唱曲的名手,雖然得阮大鋮賞鑒,但他 「寧可埋之浮塵, 不可投諸匪類 」 ,只願留在媚香樓中教李香君唱歌,在侯方域出 走被逮的事情上,他盡了很大的努力奔走營救先是親自送侯往 史可法處,再捨命為香君寄扇與侯: 「橫流沒肩,高擎書信,將 蘭亭保全真本 」 (《逢舟》 )及後又為侯求救於左寧南,冒死半 夜唱曲獲面見而被稱勇士,故 《草檄》一齣的眉批云: 「崑生 高義」 寧南暴卒,回到媚香樓中,仍領著香君繼續逃難,可說得 上是侯李二人的守護神了,故香君說: 「只有師父知俺心 事……還求師父可憐,領著奴家各處找尋則個 」 。
(《逃難》 )李 香君對蘇崑生的信任和依賴,從側面顯示她深受他的啟導;如此 高義的老師,必然會使她這樣一個優秀品格的女子受到更深的感 染王季思亦說像蘇崑生這些最初跟她接觸的人物,對她的生活 態度起著正面的影響9故觀乎李香君在不幸經歷中的堅持與勇 氣,不能忽略她身旁的啟導者二)真切經驗生命超越自我的法則,是徹底經驗生命所謂經驗生命,是指在 生命的變遷中採取積極面對的態度,無論順逆,都能以正面的合 乎道德原則的理性去接受或拒絕,再將經驗或教訓轉化為個體生 命的一部分,從而發展出一個新的生命層次 《桃花扇》中李香 君與侯方域分別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是 《拒媒》 、 《守 樓》 、 《寄扇》 、 《罵筵》等幾齣,所有光輝的形象大都自這些戲份 中來,在這些情節中的李香君是個忠貞守節,不畏強權,大義凜 然的女子,將天地懸絕的 「丞相之尊」與「娼女之賤」以良心 的規律鮮活地顛倒了次序 ──於讀者心上,像胡雪岡說的: 「這是多麼震撼人心的戰鬥精神 」 10然而我們在侯方域辭院後 至眾人重會棲霞山之間的廿八齣中,其實也可以看到李香君在面 對生命中的重大考驗時,除了堅強不屈外,也有軟弱難持的時刻, 要通過這些處境中的情態才能彰顯出她作為一個女子的尋常情貌, 而這樣我們才能看出她其後的勇敢行為主要是受著愛情的餘溫所224支配。
侯方域辭院後,香君所受考驗,可從三方面看:一是《守 樓》中以生命堅拒楊龍友代田仰搶親,二是 《寄扇》中面對無 盡的孤苦寂寞與無依,三是 《逃難》中遇生命危難的大威脅通 過三次面對強權、面對自己、面對時勢的大考驗,表現劇中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