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比较法”进行写作使用“比较法”进行写作有比较才能鉴别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是发现发明的一把钥匙 人们不仅运用比较法来认识各种事物,而且在写作中总要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一 方法来阐明道理、表述见解、看法或论证问题要写好文章,一条重要的经验就 是要善于科学地运用比较法一、比较法的含义比较法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是一种由个别到个别, 通过把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或性质特点不同或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 比较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间都存在着差异即使很相似的事 物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差异往往反映着事物的特征和现象的原因善于抓住两个 不同的事物,善于抓住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之间的变化,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寻找造成差异的原因,常常会有所发现比较法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凡事我们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事物 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只有掌握了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才可能进一步分析、 综合、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对事物有真正的认识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这种存在于事物中的异同点,就是进行比较的客观基础比较法是人在思想上确 定事物之间的异同或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就是相关事物之间的异同关系在人们 大脑中的一种集中反映,表明了比较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本质关系。
比较法的这种 本质决定了比较法的普遍性,而比较法的普遍性又赋予了比较法广泛的实用性二、比较法的应用方式比较的本质是客观事物之间的异同现象或关系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集 中反映比较法是寻找事物之间相同点与相异点的逻辑方法在占有材料后,就 要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从中引申出正确的认识由于比较的目 的和反映折射的角度不同,也就相应地产生了比较法的不同应用方式从比较的含义来说,可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比较法,就是直 接性的比较,如类比、对比等;广义的比较法,就是间接的比较,如模仿、模拟、 仿生等从比较的范围来说,司分为单一性的专题比较法和全面性的综合比较法 从比较的内容来看,有政治、经济、哲学、军事科学等的比较,还有人文、地理、 思想、社会等的比较从比较的方式来分,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类比、对比 等这里着重从比较的方式方面予以说明一)以时间为经线的纵向比较以时间为经线,是通过对某一事物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比较及对不同 时间的几个同类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的异同或关系进行的比较,一般称之为纵向 比较这种比较是把发展变化的时段,放在历史的轨迹上,对其得失、利弊、成 败、是非进行纵的比较,从比较中揭示奥秘,寻找答案,从而达到比昨而知今, 比过去而晓未来。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党员只有五十几人,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 重的旧中国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党已成为执政五十多年、拥有一个欣欣向荣 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政党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这段讲话,追昔抚今,回顾党的历程,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倍 受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这是运用比较法的光辉范例《300万国资缘何成了 30万?》(《阳泉日报》20xx年12月10日)一 文,报道阳泉市不锈钢制品总厂原是一个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只因有鄯建国这 么一个“败家子”厂长,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折腾得不像样子鄯建国“在任期 间先后8次共卖设备145台(套),原值2809020元,净值578640元,变现35.95 元,实际进账 26.09 万元,9.5 万元的提成费入账一个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 不经合法程序把300万元国资变卖30万元,人去企业空,致使全厂21 5名职工 被欠发35 个月工资,企业陷于停产破败的绝境这是用纵向比较方式说明国有 资产流失的严重情况的使读者从强烈的前后比较中吸取教训,寻找正确答案 二 ) 寻找事物之间异同点的横向比较 以同一时间或不同空间的几个事物之间的异同并列地进行比较,一般称 之为横向比较。
这种比较是通过分析综合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异的事物进 行比较可以横看左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的本 质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强调各级党委领导实 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意义时,将项羽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一人称霸,终致失 败的史实,同刘邦礼贤下士,广纳群言,最后胜利的史实进行对比,就是横向比 较这是把某种事物(观点)与其他相同条件的事物(观点)加以比较,以突出这种 事物(观点)的特点,揭示其本质横比,也可以 使用“比较法”进行写作第2页 对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比较的考察,分析综合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揭示 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的本质据《晏子春秋•内篇》中记载:“橘生淮南则为 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 和“枳”本是同一事物,为什么“橘”却变成“枳”呢?这就须从一个事物的两 个方面,即从淮南与淮北的气候地理各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揭 示其变异的原因和奥秘三) 把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加以比较的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从个别到个别或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形式,是根据两类事 物之间具有的若干共同属性而推断出这一事物也具有另一事物的其他一些属性, 是将人们已有的认识推进到新的认识领域的桥梁。
它容易成为思想突破的触发剂 运用它可以启发思路,提供线索,获得借鉴,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之长而知 其短,具有重要的发现意义类比法是科研中广为运用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论 述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论证方式,可以收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效果在文章中经常运用类比法引导人们寻找工作上的差距如两个人、两个 单位、两个国家的经验等也可以类比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列宁于一九二O年在《论共产主义运动中“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描写过俄国人寻找革命理论的经过俄国人曾经在几十个年头内,经历艰难困苦, 方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有许多事情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相同,或者相近 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两个国家都落后, 中国则更落后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 是相同的 (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69页,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这里运用了类比法,从而推出,十月革命终于取得了胜利,改变了俄国 的状况,那么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谈到了 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时说: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 个现代化,同样要*实事求是。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43 页,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这里运用的也是类比法不过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其结论是否可*,必须到实践中去反 复验证要提高结论的可*性,需注意:一是相类比的对象相同属性愈多,其结 论的可*程度就愈大;二是相同的属性与类推属性之间的联系愈密切,那么结论 的可*程度也就愈大四)把性质特点不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的对比法 对比法,就是将两种互相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照比 较,使它们彼此的本质显现得更加鲜明突出对比法重在渲染反衬,不仅能使描 述的对象格外突出鲜明,而且能使阐述的道理更加透彻、深刻而有力如“虚心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成由勤俭败由奢”、“业 精于勤,荒于嬉”等,运用的就是对比法对比法在新闻写作中常常使用对比 性新闻这种新颖的报道形式,也时而见诸报端例如:解冰用刀捅人终落网 杨建华见义勇为受表彰 这是 20xx 年 12 月 24 日《阳泉日报》发表的一篇对比性新闻的标题, 观点鲜明,对仗工整消息写的是 20xx 年 11 月 6 日上午,阳泉郊区甄家庄村委 副主任杨建华在乘坐的一辆公交车上发现一窃贼拉开一女青年背包拉链行窃,杨 建华立即暗示小心扒手,遭窃贼及其同伙推打威胁,这个窃贼喊叫其熟人解冰帮 忙。
解冰在推打中用随手携带的水果刀向杨建华腹部捅去然后三人下车逃窜 杨建华受到表彰并先后获得省市“见义勇为”奖而用刀捅伤杨建华的犯罪嫌疑 人解冰,逃跑一年零一个月后,在 20xx 年 12 月 13 日被公安局民警抓获这则 消息弘扬了正气,抨击了邪恶对比法是认识事物十分有效的方法,写作中运用 得好,便能突出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鲜明地表现作者的立场和倾向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类比、对比等比较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 使用李瑞环同志《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二OOO年三月 十一日)》中指出:“从当前世界发展的大局来审视我们自己,中国同过去比确 有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要赶上发达国家,任务十分艰巨 特别是,我们发展别人也在发展,而且是在更高的起点上发展我们再不能丢失 时间,时间对我们来说实在太紧迫了这就是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结合使用的 成功范例只要使用得当,就能把抽象的、陌生的、不易理解的事物说得清楚易 懂三、运用比较法须遵循科学性原则 举目天宇,俯瞰世界,一切事物中无不存在着比较现象但能否从事物 之间的异同现象或关系中通过比较作出正确的可*的判断,又能使比较具有强烈 的效应,这就需要深入地观察了解事物。
积累掌握大量的资料,遵循科学性原则, 也就是说要有正确的比较观一)比较必须用同一标准 比较要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确定比较的事物之间是同一关系,也就 是说是相类的因为只有相类的对象,才能进行比较,才有认识的价值而异类 不能相比尺与斤不能相比,因为前者指长短,后者指重量,两者之间不是同一 关系,不是同类没有共同标准而进行比较实际上是无意义的二)要在事物的实质方面进行比较 事物是比较的依据,事物的实质性是比较的生命,它决定着比较的可* 性尽管比较这一思维现象是客观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种集中反映,本身就具 有客观性,但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并不相同,因而对于事物的看法也往往带有主 观片面性,所以在对事物进行比较的时候,必须实事求是,抓住事物实质性的问 题,进行比较只有这样,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才能接近于客观真理三)比较的事物之间须有可比性 所确定的比较的事物之间要有可比性首先,比较的事物之间要有对比 度事物之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总是通过相比较才能显现出来事物之间的对 比度越强,显现出来的反差也就越清晰越突出,其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越好,留 于人们记忆中的印象也就越鲜明越深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 之间就有着很强的对比度。
其次,比较的事物之间要有相似性精心选择出来进 行比较的事物,如果相似性越大或相似点越多,那么比较所产生的效应就越强, 所阐述的道理就越清晰,所产生的结论也就越有可*性实践证明,只有弄清事 物之间的相似性或相似点,才能发现事物之间的共同属性;也只有从相似中发现 其不相似,才能识别事物之间各自的个性和特殊性再次,比较中要分清可比因 素和不可比因素所谓可比因素,不单是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而且还包含着比 较观和方法其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比较,如若以这些不可比因素进行比较, 往往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以致混淆是非四)在比较过程中注意分析和综合 比较是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因为比较是 以事物之间的异同现象和关系为依据,而事物之间异同现象和关系仅仅是它们的 外部联系,显示事物本质特性的东西总是隐藏在现象的里边,是很难单凭感觉就 能发现的,所以比较必须抓住事物的外部联系,尤其要抓住显现出来的外部的异 同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或由个别到一般的分析综合因此,分析综 合就成了比较这种思维过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是比较的基础,没有分析, 比较只能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联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