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湖北武汉大学审计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辩别题 1.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答:符合性测试是指为了证实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得到贯彻执行的程度,而对在健全性测试中被评价为健全或基本健全的内部控制所进行的测试通过符合性测试,可以评价对内部控制可信赖的确切程度,并根据其结果确定或修正实质性测试程序符合性测试包括控制审计测试、控制执行测试两种情况符合性测试分为同步符合性测试、追加符合性测试、计划符合性测试三种类型 对内部控制进行符合性测试后,便可按照原定的或修正的审计计划进行实质性测试所谓实质性测试是指对账户余额所进行的检查和评价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账户余额的检查,获取证实会计报表的各个项目金额是否公允的直接证据,同时揭露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要错误和舞弊 2.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 答:预防性控制用于防止不利条件发生的原因;纠正性控制用来提供必要的信息,帮助调查和纠正已被发现的问题的原因预防性控制是一种积极的控制,在于事先进行计算检查检查性控制主要是指试图在不利事件发生时就能够发现纠正性控制是一种相对消极的控制,是使用审计线索,纠正已发现的错误和问题。
这种分类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们表示了控制的意图,更在于它们表明了如何使用这些控制 3.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计划的检查风险 答: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控制:①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越强,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可以越高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承受能力则主要取决于事务所的规模、经济实力以及法律责任的承担能力等②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情况: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素质越高、范围越广,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利用程度越高,可接受审计风险就越低③行业之间的竞争情况: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越激烈,可接受审计风险也就越低可接受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主观确定的,其与评估审计风险的差异,即为需要主观努力的程度,是决定审计项目取舍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可接受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之间是正向关系,即可接受审计风险越高,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越高,这样可以保证审计成本的节约反之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确定的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控制因为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说明审计人员要求的财务报表错报的可容忍程度越低,则其重要性水平也应越低,才能满足较低的审计风险的要求。
计划的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某类经济业务本身或连同其他账户或业务一起发生的重误报,而未能被审计人员发现的可能性 计划的检查风险是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和审计人员运用审计程序的有效性的函数,是审计人员有能力加以控制的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增加审计证据的分量来降低检查风险相反,如果审计人员可以随较高的检查风险,就可以适当地减少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检查风险的水平 一般来说,检查风险是根据已经确定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来确定的,但是,审计人员还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审查工作出现误差的可能性 二、简答题 1.分析性复核在审计的各个阶段各有什么作用?请以一账户的审计为例,说明如何实施分析性复核? 答:(1)分析性复核是指对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同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在审计的各个阶段的作用如下: ①计划阶段,帮助确定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确定将要执行的计算及比较—估计期望值—执行计算/比较—分析数据及确定重大差异—调查重大非预期差异—确定对审计计划的影响)此阶段必须用,但不能完全信赖 ②实施阶段,直接作为实质性测试程序,以收集与账户余额和种类交易相关的特殊认定的证据。
③报告阶段,用于对会计报表的整体合理性做最后的复核,,全面审阅会计报告及其附注,可有比率法或其他比较技术 (2)现以固定资产账户为例: ①计算原值与本期产品产量的比率并与前期比较,可能发现闲置的或帐存实销的固定资产 ②计算本期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可能发现本期折旧计算错误 ③计算累计折旧与原值比率,发现累计折旧计算错误 ④比较本期及以前各期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判断差异是否合理 ⑤分析固定资产的构成及增减变动情况,与在建工程、现金流量表等相关信息复核,检查相关金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不少上市公司存在收入虚计问题,请至少列出三种常用的手段,并指出相应的审计方法 答:上市公司虚增收入,常用的方法有虚计收入、提前确认本期收入、人为创造收入等方法来实现 虚计收入,如在接近年底时虚开销售发票,计入当年的销售收入,第二年再以质量不合格为由冲回;提前确认收入,通常是把还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计算到当期的收入中,如将存货、在产品在尚未发出时就以销售合同为依据,提前一次性确认收入(通常销售给关联公司)认为创造收入,就是公司出钱贷款给客户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如美国郎讯公司、加拿大北电公司,就是因为当年贷给一些互联网公司来购买公司的产品,随着互联网泡沫而纷纷倒闭,公司贷出去的钱也最终付诸东流。
上市公司的收入虚计问题,可能会有很多种手段,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一个是收入的虚大,一个是成本和费用的虚小对于收入的虚大,比如企业提前确认收入,本来合同可能还没有签订,更没有交付产品,但是有不少企业就是把还没有实现的收入都在当期确认为了收入,造成了收入的扩大,这样的例子很多另外,成本和费用的减少比如两个最常见的,一个是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一个是改变坏帐准备的计提企业可能为了减少成本,而无视资产的寿命和可是用年限而扩大资产的这就年限,那么就减少了资产的折旧成本;或者虽然已经无法收回的账款仍然挂在账上,而不冲减坏帐准备,造成管理费用的极少,从而利润得到了虚增等等对于此,不同的手段也有不同的审计方法可以发现其中的问题比如,对于提前确认收入的问题,首先看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怎么样,看看企业的销售环节的控制是不是比价的严格,然后,重点抽查企业的销售发票与帐务的核对另外,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可以通过调查市场上其他企业的资产确认和折旧情况,并且深入企业的车间,实地考察,或者向有经验的基层职工闻讯等等而坏帐准备,事务所可以向相关企业发征询函,闻讯企业的账款的具体情况,当然也要仔细勘查账目 3.请说明美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和目标.并简要阐述为什么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应积极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审计? 答:(1)美国的审计体制是立法型审计体制,最高审计机关是美国会计总署,2004年7月7日,已正式更名为政府责任评估署,英文字母的缩写是一样的,在这里,我继续沿用原来的称谓。
它是1921年根据《预算和会计法案》设立的,它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隶属于国会,最高长官是主计长,其任职期限为15年,这样长的任职期在政府部门是罕见的,它在领导上保证了连续性在主计长的管辖和领导之下,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美国各州和地方都设有审计机关,分别向本级立法机关负责联邦、州和地方的审计机关之间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美国会计总署(GAO)虽然不直接领导各州和地方审计机关,但是它制定了统一的政府审计准则,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查机制各州和地方审计机关都要执行它制定的审计准则美国《政府审计准则》制定的法律依据是《预算和会计法案》,它是参照民间审计的公认审计准则制定的 美国政府审计的内容和目标经历了从财务收支审计的合法性到绩效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发展过程早期美国政府审计的内容是财务收支审计,美国会计总署从60年代把注意力转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即“3E”审计,现在称“绩效审计”目前,美国会计总署从事绩效审计的业务量已占工作量的85%以上美国会计总署开展绩效审计,内容是重点监督评价公共管理机构的受托责任、公共管理系统运行效果和质量,以及管理政策执行效果及本身的合理性 美国的政府审计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财务审计和遵循性审计,第二个层次是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第三个层次是项目效果审计。
美国会计总署大量参与遵循性审计和绩效审计,他必须确定政府机构是否符合和遵从了联邦法令和规定,同时,它注重评价联邦的机构和项目的效果和效率,即现在我们所称的绩效审计或效益审计 (2)我国国家审计机关应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审计的原因 绩效审计报告准则包括报告形式、报告内容、报告质量要素以及报告的发布和发送 第一条是报告形式,审计人员应当以书面形式或者其他可重新获得的形式准备审计报告,交流各项审计的结果 第二条是报告内容,包括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审计结果,其中包括审计情况,结论和建议,在审计发现的情况中又包括内部控制缺陷(审计人员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包括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范围和发现的任何重大缺陷),欺诈、不合法行为、违反合同或授权协议的规定以及滥用行为;审计人员在审计中遵守公认政府审计准则的声明;负责官员的看法;以及忽略的任何特权的或机密的信息的特点 绩效审计报告内容中值得一提的内容是负责官员的看法,审计人员应报告被审计项目负责官员对审计人员的发现、结论和建议的看法以及纠正计划在报告中包括负责官员的看法可使一份报告不仅反映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审计人员对问题的看法,还可以反映负责官员对问题的看法以及他们计划采取的行动。
在审计报告中应尽可能地对负责官员的评论加以客观地评价和承认如有采取纠正行动地允诺或计划一类地评论应予以注明,但不能接受作为省略一项重大发现或一项相关建议的理由如果评论反对报告中的发现、结论或建议,而且以审计人员的观点来看是错误的,审计人员应说明自己的理由以否决这些建议,反之,如果认为评论是正确的,审计人员就应修改自己的报告这种情况类似我们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我们把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以另外一种文书的形式体现 第三条是报告的质量因素,审计报告应及时、完整、准确、客观、有说服力,清晰,并在主题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简洁 第四条是报告的发布和发送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审计人员应当向哪一些部门和官员提交审计报告,除非受法律或规定限制,或者包括特权的和机密的信息,审计人员应当阐明报告接受公众的检查非政府审计人员应当向与其签合同方讲明报告的发送责任并遵守协议 相比之下,目前我们的审计工作还处于真实性及合法合规性审计阶段,绩效审计开展少,审计深度比较局限于纠查错弊,审计人员对案例和审计结果的分析多为就事论事,尚未过渡到审计政府效率和国有经济的效益性当然,这种情况与我们所处的审计环境有关,比如,财务收支不规范、会计信息不真实的现象大量存在,我们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因此,绩效审计在我国还需要一个过程。
其实,绩效审计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审计署成立初期,随着国外“3E”审计概念地引入,审计学界对绩效审计就进行了一些较深入地研究近几年各级审计机关在开展财政、投资和专项资金审计中,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开始绩效审计的实践,实行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只是尚未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来对待《审计署2003年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已经描绘出了绩效审计的未来前景:“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绩效审计并重,逐年加大绩效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绩效审计的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李金华审计长在不同的场合做出了这样的表述,“要抓住有力条件,积极推进绩效审计的实践”,应当把绩效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进行探索,不能满足于在真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