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课题1 空气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汉川市官备塘中学:熊辉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唐朝诗人李娇写过一首小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自然现象风,风是无形的,空气流动形成了风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它是由什么组成的?1知识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想一想: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 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答案:(1)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向下压集气瓶内 的水无法上升到顶部2)空集气瓶在盛满水的水槽中侧立 有气泡冒出3)扁的密实袋开袋后抖动,然后封好 双手挤压,有压力(4)扇子朝脸扇、树叶在动 有风(5)给车胎打气 涨起来【拓展】空气的发现史1很久以前,人们认为空气只是单一的某种物质2.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制 得了氧气 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氧 气和氮气拉瓦锡实验播放视频)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少,压强 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中的水便进入到集气瓶中,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多少,进入瓶内的水就有多少。
因此,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2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好记号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 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播放视频)问 题(一)反应过程中产生什么现象?问 题(二)通过反应现象得出什么结论?问 题(三) 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 后,不能继续上升,说明剩余气体有什么性质?问 题(四) 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内空气总容积的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1)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冷 却至室温后打开 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 入集气瓶,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 的 2)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3)集气瓶中的水上升到约 后,不能继续上升,说 明瓶中剩余气体主要为氮气,不溶于水,不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归 纳(4)在实验中,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常小于集气瓶 内空气总容积的 ,可能的原因是:装置漏气;红 磷的量不足;红磷熄 灭后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 水夹等归 纳(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_。
2)在空气中点燃中的红磷,并迅速插入无底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此时看到的主要现象是_,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 【例1】如图213所示,用此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燃烧匙中加入红磷,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请按要求填空 讲讲燃烧匙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点燃红磷燃烧,产生水槽大量白烟(3)当红磷燃烧完毕,冷却到室温后,看到无底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的_而生成了固态的_,从而使无底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无底集气瓶内气体压强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无底集气瓶外的大气压4)上述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_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的哪些性质?_水面上升至约刻度1处氧气五氧化二磷减小小于1/5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与红磷反应,氮气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练练1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选择的可燃物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B.选择的可燃物只能在氧气中燃烧 C.选择的可燃物必须足量 D.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 1. 2、实验室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做法会使实验结果产生明显误差的是 ()A使用过量的红磷B把红磷改为蜡烛C恢复到实验开始前的温度才进行测量D不打开橡胶塞,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点燃红磷2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填一填【例2】北京右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导引:根据图示可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其次是“c”,最少的是“b”结合空气的组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约占78%,其次是氧气,约占21%,可得出“a”代表的是氮气B3.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