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9.50KB
约6页
文档ID:439345607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_第1页
1/6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公示内容申报类型【√】 发明奖 【】 发明奖(专利类) 【】 发明奖—直报类项目名称多肽药物研发关键技术及多肽创新药物的研发推荐单位南京大学项目简介目前世界上销售的治疗多肽有81个品种,是增长最快的药物种类,2015年全球总销售额超过220亿美元我国目前有40 余个品种上市销售,多为简单结构的仿制多肽或者提取的生化类多肽药物与我国在重组蛋白质和抗体药物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相比较,我国在多肽药物研发的关键技术的诸多环节尚存在空白或严重不足,如缺乏系统的、专业化的多肽数据库,缺乏针对多肽的专业化设计软件;同时,急需建立符合多肽特点的、药理学理论指导下的评价关键技术;多肽产品快速化、规模化的生产技术瓶颈也有待突破以上瓶颈和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国多肽药物的创新能力,导致我国几乎没有自主创新的多肽药物 为提高我国多肽药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重大疾病的防治需求,本项目历经20多年的不懈坚持,通过自主创新,引进吸收与再创新相结合,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解决了多肽药物设计、研究和产业化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国内目前信息量最为丰富和全面的活性多肽数据库,编写并系统整合形成了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肽软件,填补了我国在多肽药物的信息和设计平台的空缺;获软件著作权5 项。

利用多肽数据库和设计软件,发展了功能短肽片段制导的靶向多肽研发策略,设计了系列创新多肽药物先导分子,获发明专利11件(其中日本发明专利1 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多个候选多肽创新药物,形成了完整的多肽创新药物的设计和研发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攻克了多肽制备、制剂、应用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了抗菌肽CM4的规模化制备,建立了生长抑素固相合成新方法及新型抗菌肽等的化学合成工艺,突破了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难题;建立了抗肿瘤多肽AP-25冻干粉针的制剂工艺;研发的系列产品不仅适用于抗肿瘤、抗血管、急性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抢救等适应症的治疗,还开发出饲料添加剂的新用途 本项目在本领域国际主流期刊发表的10篇代表论文,被SCI 论文引用190 次以上;6个创新药物正在与企业合作开发,其中2个创新药物转让上市企业,1 个单项专利使用权转让合同金额2500万元,1个多肽药物已实现产业化推广应用情况1)含17644 条信息的多肽数据库登陆次数已超过7.5万人次;多肽设计软件已被包括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常州四药等6家公司用于辅助设计并相继开发出多肽药物;2)6个多肽药物正在与企业合作研发,其中2个创新药物转让上市企业,如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2500万元获得本项目专利序列的许可;获批1.1类新药临床批件2项;3)多肽药物生长抑素于2004年批准生产上市,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4)新型抗菌肽在江苏东台市唐洋科技园盐城星海饲料有限公司进行了规模化生产,制定了企业标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曾获科技奖励情况:(获奖项目名称/获奖时间/奖项名称/奖励等级/授奖部门(单位))2014年江苏医药科技奖一等奖;2012年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根据完成单位完成人数量自行增加本页表格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 单位名称: 南京大学对本项目的创新推广贡献: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展了功能性短肽制导的靶向多肽药物的研究策略探索,利用功能短肽显著增强抗血栓、抗肿瘤等生物药物的靶向性和疗效,相关候选药物获得国外发明专利授权,并转让企业南京大学基于多肽/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关系,发现了日本血吸虫的新的潜在治疗靶标,通过结构改造、发明了性能优越的日本血吸虫疫苗;利用多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成功解释了2个中国人遗传性、非综合型无牙症家系的分子病因;发现了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及潜在的靶标肽段;基于多肽/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南京大学华子春教授为项目提供总体设计,南京大学获得日本发明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各1件,产出代表性论文3篇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单位名称:中国药科大学对本项目的创新推广贡献: 中国药科大学科研团队从2004年起负责多肽数据信息平台、软件开发和创新多肽药物开发,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发现了系列新先导多肽分子,获得发明专利3项。

研究开发了多个创新多肽药物,实现了一类多肽新药专利转让等,形成了一整套多肽药物发现和研发的系统理论和技术中国药科大学发表代表性论文5篇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单位名称: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对本项目的创新推广贡献: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与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建立了“南京大学-常州四药创新药物研发联合实验室”,与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多个多肽药物的合成工艺、质量标准和制剂工艺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合作发表相关论文2篇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单位名称:南京师范大学对本项目的创新推广贡献:南京师范大学率先从中国家蚕蛹中分离到6个不同活性组分的抗菌肽,测定了活性最强的组分4(CM4)多肽的一级结构,克隆了相关抗菌肽的全长cDNA成功构建并实现了抗菌肽CM4在大肠杆菌与酵母中的规模化生产,完善了重组抗菌肽CM4制备工艺的关键技术;研制了新型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南京师范大学发表代表性论文2篇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单位名称: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对本项目的创新推广贡献: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攻关发明了生长抑素固相合成新方法,解决了产率低、合成周期长,突破了产品易消旋、纯度差的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生长抑素粉针剂的产业化,用于急性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抢救用药,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

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获1件主要知识产权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华子春排名:第一技术职称:正高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大学、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曾获科技奖励情况: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2004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四)、2014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二)、2017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本人对本项目的主要学术贡献:项目组织者,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将功能新短肽用于靶向多肽药物的设计和研发,成功将短肽用于增强抗血栓、抗肿瘤等生物药物的靶向性和治疗效果,相关候选药物获得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并转让企业基于多肽/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关系,发现了日本血吸虫的新的潜在治疗靶标,通过结构改造、发明了性能优越的日本血吸虫疫苗;利用多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成功解释了2个中国人遗传性、非综合型无牙症家系的分子病因;发现了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及潜在的靶标肽段;基于多肽/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关系,开展了广泛的多学科交叉研究2项主要知识产权的第一发明人,3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徐寒梅排名:第二技术职称:正高工作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完成单位:中国药科大学曾获科技奖励情况:2014年江苏医药科技奖一等奖(第一)、2015年获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2017年获得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获得1.1类新药临床批件2项,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杰出创新引进人才”奖,“草原英才”称号;先后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称号;获得南京市领军人才、科技创业家称号。

本人对本项目的主要学术贡献:负责多肽信息平台建设、多肽设计软件开发和多肽药物开发;研发了系列先导多肽分子,开发了多个创新多肽药物,并转让企业2项主要知识产权的第一发明人,5项主要知识产权的参与人,3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郑珩排名:第三技术职称:副高工作单位:中国药科大学完成单位:中国药科大学曾获科技奖励情况:2014 年江苏医药科技奖一等奖(第三)、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排名第二)、2006年获教育部第十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09年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本人对本项目的主要学术贡献:负责项目中多肽数据库,多肽设计软件的构建和应用,多肽设计软件被多家医药公司使用;发现了系列新先导多肽分子1项主要知识产权的第一发明人,3项主要知识产权的参与人,3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李家璜排名:第四技术职称:副高工作单位:南京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大学、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曾获科技奖励情况:无本人对本项目的主要学术贡献:负责多肽/蛋白质的药物活性与结构相关性、结构与分子机制等研究作为项目主要实施人,基于多肽/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关系,发现了日本血吸虫的新的潜在治疗靶标,通过结构改造、发明了性能优越的日本血吸虫疫苗;利用多肽/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成功解释了2个中国人遗传性、非综合型无牙症家系的分子病因;发现了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免疫性疾病的机制及潜在的靶标肽段;利用本项目所建立的多肽数据库及结构与功能分析软件,参与了广泛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1件主要知识产权的第二发明人,2篇代表性论文的第一作者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张双全排名:第五技术职称:正高工作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完成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曾获科技奖励情况:1996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江苏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本人对本项目的主要学术贡献:在本项目中率先从中国家蚕蛹中分离到6个不同活性组分的抗菌肽,测定了活性最强的组分4(CM4)多肽的一级结构,克隆了相关抗菌肽的全长cDNA成功构建并实现了抗菌肽CM4在大肠杆菌与酵母中的规模化生产,完善了重组抗菌肽CM4制备工艺的关键技术研发的新型抗菌肽饲料添加剂在盐城星海饲料有限公司进行了规模化生产,制定了企业标准研发的新型抗菌肽牙膏在2012年获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竞赛一等奖2篇代表性论文的通讯作者主要完成人情况表姓名:孙永强排名:第六技术职称:副高工作单位: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2009年常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本人对本项目的主要学术贡献:主持生长抑素等多肽药物的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解决合成生长抑素的关键技术1件主要知识产权的第一发明人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知识产权类别知识产权具体名称国家(地区)授权或申请号授权日期证书编号权利人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腫瘍壊死因子関連アポトーシス誘導リガンドとインテグリンリガンドからなる融合タンパク質及びその用途日本日本专利号:特许第5519515号2014-04-112010-530249南京大学华子春、曹林授权发明专利高效抑制血管生成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国ZL0378.52005-06-03发明专利证书号第323805 号中国药科大学徐寒梅、奚涛授权发明专利AP-25 多肽冻干粉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中国ZL9558.62016-04-13发明专利证书号第2022611 号中国药科大学徐寒梅、张力君授权发明专利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多肽及其应用中国ZL0048.32015-04-22发明专利证书号第1644459号南京安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胡加亮、徐寒梅授权发明专利用成生于合成生长抑素的主要肽片段中国ZL7017.X2014年10月22日发明专利证书号第1504149号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孙永强、钱明霞、蒋伟、冯晓辉、屠永锐、谢国伟、胡亚琴授权发明专利一种血吸虫谷胱。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