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行性感冒,Avian,Influenza,,,,,,概述,1878年意大利首次报道1959年,苏格兰成年鸡群分离到的H5N1 1997年5月,香港首宗人类感染H5N1,2002年---2006,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肆虐病 原:,1 、 分,类 :禽流感病毒,属 正粘 病毒科2 、 抗原性 : 由 HA 、 NA 构成3 、 1936 年第一个用鸡胚培养成功的病毒,,,,,1) 病毒体呈多形,球形多见,80—120nm 2)有囊膜,核衣壳螺旋对称,基因组是8条独立的单链负股RNA片段,编码10种蛋白 NP、 HA、NA与宿主特异性有关 3)两种纤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为病毒主要抗原性HA和NA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划分不同的H和N亚型 现已知道有16种H,10种N H5与H7多为致病亚型各亚型之间无交互免疫力血凝素(HA)——,是将病毒粒子吸附在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上; 帮助病毒穿透宿主细胞膜,改变抗原性从而逃 脱宿主免疫系统的监视;,与病毒的血凝活性相关,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神经氨酸酶(NA)——,可降解细胞外的粘液受体物质,为新生病毒从 细胞中释放出来清理通道甲型H1N1流感H5N1高致性禽流感,禽,人,猪猪人,,,,,流行病学,1 、 易 感 动 物 :,鸡、 火鸡 、珠 鸡、鸽、 驼鸟2 、 传 染 源 :,病 禽、 水禽、野 鸡、候鸟 。
从 水禽 中可分离 到各种已 知的每一 种流感病 毒亚型, 是公认的 自然疫源 流行病学,3 、 感 染 途 径 :,直 接 接 触 、 粪 - 口 ( 水 源 污 染 ) 、,气溶胶传播、垂直,4 、 毒株 的毒力 不同 , 发病率 死亡,率 亦不同 AIV根据致病性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PAIV )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 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NPAIV),,,,,,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生殖系统、神 经系统的异常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其长短与病毒毒力、 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 种有关症 状,,,,,症状,潜伏期 3- 5 天,常突然发病,病程一般 2 - 3 天1. T 高达 43.3 -44.4℃ 2. 精神沉郁、不吃、羽毛松动、头翅下垂3. 鸡冠、肉髯呈发绀4. 头颈部、眼睑水肿,肉髯和跗关节肿胀5. 鼻腔有粘性分泌物 、严重者窒息6. 口腔和粘膜有出血点,甚至有纤维,蛋,白渗出物7. 脚鳞呈紫蓝色,腿部出血 8. 有的伴有神经症状病 变,1、 气囊充血 ,有粘性分泌物2 、内脏粘膜、浆膜、腹部 脂肪有点状出血 3、 肠道 广泛性出血和溃疡。
5、腹腔内有破裂的卵黄,卵泡变,形充血6、输卵管内有白色粘稠分泌物诊 断,一、临 诊,,,,,二、实验室诊断呼吸道、肝、脾含毒量高1 、接种 9-11d 鸡胚: 羊膜腔或尿囊腔接种,细胞培养:胚成纤维细胞和犬肾细胞均可生长,,收获的病毒可与鸡红细胞发生凝集2 、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防制,,,,,HPAI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A类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一旦发生应立即通报疫地周围3KM为疫区,5KM为受威胁区疫区内所有禽类扑杀6个月内不许养禽消毒:,病毒对高温比较敏感,56℃ 30分钟,60℃ 10分,钟,65-70℃ 几分钟即失活紫外线可破坏感染力、血凝性、神经氨酸酶活性阳光直射下病毒40-48小时即可失活对甲醛、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很敏感免疫:,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但效果不理想因此主要加强饲养管理,按照常规的卫生防疫措施进行尤其注意引种,培育抗病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