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第1部分SIP的总体要求V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62.50KB
约14页
文档ID:475195976
中国移动CMIMSSIP技术规范第1部分SIP的总体要求V_第1页
1/14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C-018.1-2011中国移动CM-IMS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SIP的总体要求CM-IMS Specifications of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Part 1: Common Requirement of SIPSIP Protocol版本号:1.0.02011-7-27实施2011-7-27发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目 录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 14. SIP协议概述 24.1. SIP协议简介 24.2. SIP协议功能介绍 35. SIP协议结构 35.1. SIP分层架构 35.2. SIP使用的传输协议 45.3. SIP协议中的逻辑实体 45.3.1. UA 45.3.2. Proxy 55.3.3. B2BUA 55.4. 会话、对话和事务 65.5. SIP路由机制 65.5.1. 请求消息的路由 65.5.2. 响应消息的路由 66. SIP协议在CM-IMS中的应用 66.1. CM-IMS体系结构 66.2. SIP协议相关的CM-IMS接口和网元 86.2.1. 接口 86.2.1.1. Gm接口 86.2.1.2. Mw接口 96.2.1.3. ISC接口 96.2.1.4. Ma接口 96.2.1.5. Mi接口 96.2.1.6. Mj接口 96.2.1.7. Mg接口 96.2.1.8. Mx接口 96.2.1.9. Cr接口 96.2.2. 网元 107. SIP的能力集和支持的CM-IMS业务 107.1. 能力集 107.2. SIP协议支持的业务 118. 编制历史 11前 言本标准依据IETF、3GPP以及ITU-T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行业标准和中国移动相关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移动CM-IMS总体技术要求而制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移动CM-IMS核心网设备、接入设备及终端设备的研发、引入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规定了会话初始协议(SIP)使用的网络功能模型、协议模型以及所支持的能力,主要包括SIP概述、SIP协议结构、在中国移动CM-IMS中的应用及支持的能力集、补充业务本标准是CM-IMS会话初始协议(SIP)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1]QB-C-018.1-2011中国移动CM-IMS会话初始协议(SIP)规范第1部分:SIP的总体要求[2]QB-C-018.2-2011中国移动CM-IMS会话初始协议(SIP)规范第2部分:SIP的消息[3]QB-C-018.3-2011中国移动CM-IMS会话初始协议(SIP)规范第3部分:SIP的基本流程[4]QB-C-018.4-2011中国移动CM-IMS会话初始协议(SIP)规范第4部分:CM-IMS业务对 SIP的要求[5]QB-C-018.5-2011中国移动CM-IMS会话初始协议(SIP)规范第5部分:SIP与BICC/ISUP的互通本标准由中移技﹝2011﹞220号印发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计划建设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月 陈旭 孙强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会话初始协议(SIP)所使用的网络功能模型、协议模型以及所支持的能力和补充业务,供中国移动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中国移动CM-IMS中包括Gm、Mw、ISC、Mg、Mj在内的所有SIP接口;适用于中国移动CM-IMS核心网设备、接入设备及终端设备的研发、引入和运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单位[1]QB-C-017-2011中国移动CM-IMS技术体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2]RFC3261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IETF[3]TS23.228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Stage 23GPP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下列术语和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词语解释B2BUA背靠背用户代理(B2BUA)是一个逻辑功能实体,它作为UAS接收请求消息并处理该消息,同时也作为UAC来发送请求消息,B2BUA也可分别作为UAC发起两个会话.B2BUA需要维护两个会话的对应关系CPIMCommon Presence and Instant Messaging,参加RFC3862FQDNFull Qualified Domain Name,全称域名GRUUGlobally Routable User agent URI,全局可路由用户代理标识iFCInitial Filter Criteria,初始过滤规则IMPIIMS Private Identity,IMS用户私有标识IMPUIMS Public Identity,IMS用户公有标识IPSec一种开放标准的框架结构,通过使用加密的安全服务以确保在IP网络上进行保密而安全的通讯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移动网ProxySIP逻辑实体,用于转发SIP消息PSIPublic Service Identity,公共业务标识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网SASecurity Association,安全关联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会话描述协议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传输层安全UA用户代理,SIP逻辑实体,是SIP消息的发起和终结方UAC用户代理客户端,SIP逻辑实体,产生SIP请求消息,并终结SIP响应消息。

UAS用户代理服务器,SIP逻辑实体,终结SIP请求消息,并返回SIP响应消息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对话对话是两个UA之间持续一段时间的点对点的SIP连接,它使UA之间的消息变得有序,同时给出请求消息的正确的路由会话会话是通信参与方及它们之间的媒体流的集合4. SIP协议概述4.1. SIP协议简介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是IETF提出并主持研究的一个在IP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SIP是一种基于文本的应用层协议,在协议工作模式(客户-服务器模式)、协议编码、消息类型等方面都借鉴了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SIP协议的早期版本为IETF在1999年发布的RFC 2543,此后IETF对SIP协议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并最终在2002年发布了新的SIP协议版本即RFC 3261,目前业界使用的SIP协议通常都是基于RFC 3261的,本规范内容也遵循RFC 3261。

SIP协议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SIP消息的参数或内容进行扩充,必要时甚至可以增加消息SIP基础协议,即RFC 3261中规定的SIP协议是一个轻型协议,其中仅规定了SIP的6个请求消息和6类响应消息但由于SIP协议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实际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对SIP协议的扩展越来越多,现在的SIP协议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应用层协议 4.2. SIP协议功能介绍SIP协议一般用于多媒体会话控制,可以用来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可以邀请参与者参加已经存在的会话;可以用来修改已存在会话的媒体(如增加或删除一条媒体链接)SIP协议支持名字映射和重定向服务,用户只需要注册一个公有的名称就可以被寻呼到,其他用户不必关心被叫方的实际网络地点,由此可以实现用户的移动性总体来讲,SIP协议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 用户定位(User Location): 确定用户实际位置 用户有效性(User Availability):确定被叫是否能够加入会话 用户能力(User Capability):确定通信的媒体类型和参数 建立会话(Session Setup):向被叫振铃、确定主被叫的呼叫参数。

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包括发送和终止会话,修改会话参数,激活服务等在实际的多媒体系统应用当中,SIP协议通常与其他协议配合使用,但SIP协议并不依赖于这些协议典型的与SIP配合使用的协议有:- SDP协议(Session Describing Protocol,RFC 4566),用于媒体描述 ENUM/DNS查询协议,用于E.164号码转换、域名解析 MSRP协议(Message Session Relay Protocol),用于基于会话的消息的传输 RTP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RFC 1889),用于实时媒体传输 RTCP协议(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RFC 2326),用于媒体传输控制 MEGACO协议(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RFC3015),用于媒体网关控制 H.248协议(主要功能与IETF MEGACO协议类似),用于媒体网关控制 除上述协议外,在IMS系统中还使用Diameter协议,该协议用于与数据库的安全交互Diameter基础协议为RFC 3588,3GPP在TS29.229、TS29.329等规范中对Diameter还有相应扩展。

SIP本身并不提供服务SIP协议作为一个基础,可以在其上提供很多不同的服务,比如:多媒体业务、Centrex业务、多媒体会议业务、点击拨号业务、即时消息业务等安全对于提供的服务来说非常重要SIP提供了一套安全服务,包括防止拒绝服务攻击,认证服务(用户到用户,代理到用户),完整性保证,加密和隐私服务 要实现上述服务,需要将SIP同AKA、Digest、IPsec、TLS等安全机制结合起来5. SIP协议结构5.1. SIP分层架构SIP 是一个分层结构的协议,即它的行为根据一组相对独立的处理阶段来描述,每一阶段之间只是松耦合协议分层描述是为了表达,从而允许功能的描述可在一个部分跨越几个实体SIP 协议不指定任何方式的实现SIP协议的结构如图5-1所示图5-1 SIP协议结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