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已逐步进入到了国际市场所以,农产品的出口对山东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竞争力较强,并且有着控制国际市场的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想办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本文结合了相关数据阐述了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走势以及它的现状,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山东省是农产品出口大省,竞争力下降,贸易逆差扩大第二部分介绍了山东省农产品在出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贸易壁垒不断,对农产品出口产生很大影响,第二,农产品质量差,第三,人民币升值,第四,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第三部分介绍了应对这些问题的一些措施,包括:第一,积极应对各国贸易保护政策,第二,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第三,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加强汇率风险管理,第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结论部分,应结合现状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各方面的管理与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山东省农业出口贸易的发展关键词:山东;农产品出口;问题;对策;目 录前言一、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一)、是农产品出口大省 1(二)、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 2(三)、出现贸易逆差 3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4(一)贸易壁垒不断,对农产品出口产生很大影响 4(二)农产品质量差 4(三)人民币升值 4(四)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 5三、解决农产品问题的对策 6(一)、积极应对各国贸易保护政策 6(二)、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6(三)、增强汇率风险意识,,加强汇率风险管理 6(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6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对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山东省经济在总体规模以及对外贸易两方面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对于山东这个农业大省来说,农产品出口对山东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入世之后,山东农业也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农产品出口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农产品出口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多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农产品的出口如何在新形势下,特别是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强烈冲击背景下,采取相应措施以加强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山东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着重大的意义一、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一)、是农产品出口大省山东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农产品出口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农产品的出口便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省份之一农业产业化、国际化起步早、发展快,农产品出口约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四分之一,2011年出口153.7亿美元,已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其中水产品、肉食品、蔬菜、水果及制品、花生等五大类商品的出口一直保持全国农产品出口的龙头地位全省农产品已出口到165个国家和地区,仅水产品就出口到38个国家和地区近些年来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11年山东省的农产品出口为153.7亿美元比2010年的127亿美元增长了21% 首先,主要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花生及制品、肉食品、水果及制品、水海产品及制品、蔬菜出口5.2亿、15.3亿、10.3亿、48.5亿、37.2亿美元,分别增长35.8%、29.5%、28.6%、23.4%、22.5%。
其次,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出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农产品企业达到5262家,比去年增加177家,36家企业进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佳农果蔬、青岛九联、太平洋恩利、烟台龙大、青岛福生、金乡华光等6家企业出口过亿美元出口贸易是山东省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口贸易、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及一切对外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它不仅制约着山东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与规模,影响着山东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而且山东对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全省农产品出口 92.5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占农业增加值的 28.1% ,占全省外贸出口的 12.3% ,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5.3%,连续八年居全国首位 2008年山东省出口931.7亿美元,增长23.8%;出口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2009年全省农产品出口累计97.7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额的25%2011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153.7亿美元,同比增长21%据山东省农业厅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山东全省农产品出口额为36亿美元,增长42.8%蔬菜出口10.2亿,同比增长61.7%,水海产品出口9.8亿美元,增长30.3%;蔬菜出口首超水海产品,在果品、花生及制品等五大优势出口产品中居首位,成为山东农产品出口主要增长点,其中大蒜出口5.1亿美元,占据蔬菜出口的半壁江山。
二)、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所谓竞争力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竞争者在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优势,比较差距,吸引力与收益率的一种综合力本文采用竞争力指数对山东省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进出口额与该类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公式为:TCij=(Xij-Mij)/(Xij+Mij)其中:Xij为i国j类产品出口额; Mij为i国j类产品进口额如果TC<0,说明该国j类产品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市场,该国是j类产品进出口国,处于竞争劣势;TC=-1时,国际竞争力达到最低点如果TC>0,说明该国j类产品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市场,该国是j类产品进出口国,具有竞争优势;TC=1时,国际竞争力达最高水平从图1可以看出,近10年来,山东省农产品的TC指数均大于0,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 其中,TC指数最高时1999年,达到0.322,最低的是2003年,仅为0.09.从2000年至2008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经历了一个起伏的过程,但11年来,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三)、出现贸易逆差继2011年山东出现首个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年”之后,今年一季度,山东农产品贸易逆差延续。
有专家表示,山东乃至全国正在进入农产品进出口“逆差”时代,这比全国迟了7年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农产品出口138.5亿美元,同比增长22.8%,而进口达到164.7亿美元,同比增长52.1%,全省已连续8个月保持逆差,并呈扩大趋势按目前情况判断,我省全年农产品出口将达到150亿美元左右,进口将达到180亿美元,亿差30亿美元山东省作为农产品出口第一大省,首次出现农产品贸易年已成定局入世10年来,我国严格按照入世承诺大幅开放了农产品市场,由于农业基础性、战略性以及弱质产业的属性,实际上全国自2004年开始已经出现农产品贸易逆差并逐年扩大,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连续12年位居全国第一,占到全国1/4且增速较快,贸易逆差的出现相应较晚,但预计以后逆差在我省也将成为常态山东省今年农产品进口激增有一些特殊情况,去年以来国内通胀压力较大,一些农产品如猪肉等一度出现价格倒挂,很多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始做起进口生意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山东省农业资源短缺与农产品加工大省的矛盾今年1-11月,山东省大豆、棉花,分别进口1307.3万吨和88万吨,货值达到74.4亿美元和26.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高出26.7%和9.5%,进口量是山东省大豆和棉花目前产量的30倍和1倍以上。
如果把全年进口的大豆、棉花按目前的单产水平折算成土地的话,大体接近一亿亩,这几乎是全省耕地总量没有这些大宗农产品的进口,无法支撑我省食品加工、棉纺、畜牧生产大省的地位山东省同样是国内棉花和大豆主产区,大量进口对于产业安全影响不小近年来山东省在东平、垦利两个大豆主产县和夏津、广饶两个棉花主产县实施了产业损害预警监测项目监测发现,在进口冲击下,这些地方的棉花、大豆种植普遍呈现萎缩态势,产品定价权、产业话语权也有丧失风险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一)贸易壁垒不断,对农产品出口产生很大影响1.国际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冲击山东农产品出口近些年,一些国家纷纷修订食品及农产品新技术标准,对农产品出口大省山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2011年美国签署并实施了《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修订了若干食品及农产品新技术标准,这些国家频繁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加了山东农产品的出口压力在主要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的情况下,2011年以来,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对山东出口产品增加了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力度,俄白哈关税同盟成立后首次以关税同盟形式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2.“非市场经济国家”反倾销问题限制了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按美国《199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的规定,“非市场经济国家”是指计划经济以及一些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
由于“非市场经济条款”在倾销价格的确定上将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运用替代国价格,即选定一个进口国家,与该非市场经济国家在经济水平上相似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替代,以该替代国的国内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格”的基础由于替代国的不确定性,我国在对外出口农产品时,是否构成倾销行为很难确定因而,该制度带有明显的歧视性致使山东省农产品很容易被判定为“倾销”3.农产品出口遭遇着“绿色壁垒”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制订较高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大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入世后,我国一些农产品就因为农药、化肥残留较高而被一些国家禁止进口,有的农产品则因为难以得到进口国的质量认证及其包装标签认可而不能出口在这方面受阻最重的当属畜产品,其主要原因:一是检验检疫标准提高,检验指标范围扩大如欧盟从2002年初,因在我国出口的兔肉、鸡肉和冻虾等产品中检测出含量为200mg/kg的氯霉素而停止从我国进口该产品,而上述氯霉素含量在国内则无法测出绿色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二)农产品质量差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受我国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虽然具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优势,但是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却很低,许多环节都没有与国际接轨,因此许多农产品质量都不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例如2001年1-7月我国大米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了76万吨,其中对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马来西亚就减少了68万吨一方面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政策和供求关系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大米品质低劣和加工水平较低等原因,导致大米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市场不能保持;棉花也存在同样的劣质和加工程度低的问题三)人民币升值近年来,人民币一直呈现升值态势,自2005年7月21日改汇以来,人民币升值已经累计超过13%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则成了备受关注的问题1.根据弹性理论分析当人民币升值时,只有当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一时,出口额才会增加山东出口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并不一定带来出口的减少,这与山东出口农产品的价格弹性有关系首先,山东省出口的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它的价格弹性较低,再者,山东出口的农产品,它的优势在于低廉的成本和价格,即使人民币升值使农产品出口价格相对上升,但与其他国家农产品的价格相比,山东农产品仍具有价格优势,因而在短期期间内,当人民币升值时,虽然山东农产品的出口农产品的出口数量减少,但是出口总额并未减少反而会增加2.从山东农产品的供给看如果人民币长期持续升值,山东农产品的价格优势将受到极大的冲击。
山东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出口企业首先受到打击,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表示的农产品的价格下降,以外币表示的农产品的价格上升,这样使得山东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制成品的价格上涨,不利于山东农业生产资料的出口,同时也使得利用国内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企业的企业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从而降低了山东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外优质低价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