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选)试论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选择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50KB
约4页
文档ID:198002370
(精选)试论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选择_第1页
1/4

试论中英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问候语 礼貌原则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策略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问候语存在于所有语言之中它们为恰当开始谈话并且为建立、维持和商定社会关系提供了手段它们也是常规用语,构成了礼貌语言的一部分本文对比了中英问候语内容、结构、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分析了中英问候语礼貌原则差异产生的深层文化原因,从而说明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的重要性 问候语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礼貌的语言行为来维护社会秩序,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交际中不必要的误会与冲突,实现成功交流的目的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习俗影响问候的不同表达形式 一、中英问候语差异对比 (一)分类及内容差异 1.祝愿式问候这类问候表达的是说话人一种良好祝愿,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都有其表现形式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您好”“新年好”、“Merry Christmas”等但由于语言不同、文化习俗不同,不同语言中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英文中有“Good morning”(早上好) 适用于早上起床后至午饭间这段时间,在正式、非正式场合均可使用,但它与中文的“您早”并不对应,“您早”在中国多用于起床后至早饭前这一短暂时间,“早睡早起”是中国人的养生之道,行为准则之一,因此“您早”在汉语中还蕴含有赞扬之意,如上午10 点见人还说“您早”,则多有挪揄之意了。

2.关心式问候关心式问候一般体现说话人对对方身体或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关心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关心式问候在不同语言中表达形式大不相同我们常以中国普通老百姓日常问候语“吃了吗”、“去哪儿”、“忙不忙”为例,这是极为普通而又随便的问候语,问与答的双方都不把它当成正式的问题,纯打招呼而已对外国人来说不是这样的,在英语中这两个问题都涉及个人的隐私,是不能这样发问的 3.交谈式问候有时候人们打招呼是以对方正在干着的事情为话题,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类问候形式在汉语中非常普通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出去啊?”,“上班去?”“散步啊?”,诸如此类的问候话非常的多,一天中我们不知道会说多少次、听到多少次这样的话同样的问题在英语中则不宜发问,这跟语言发展的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国人人情味浓,较关注他人的生活或工作状况,而西方人多把生活或工作的某些情况视为个人隐私,他们的习俗是避开这类话题 英语和汉语问候语内容上的差异说明这两种语言的人在礼貌语言策略选择上的差异人们习惯上认为,英语民族的人比较矜持,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不喜欢相互表现得很亲昵而且,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Where are you going ?”或“ What are you doing?”这类听起来有干涉意味的话是不合适的,因此不能作为问候语接受。

这一点也许可以说明为什么英语问候语内容具有中性特点,例如谈论天气或其他与个人没有直接关系的事物另一方面,中国人一般高度重视社会关系,在相互问候的时候往往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你在忙什么?”这类询问用作问候语,英语民族的人听起来可能觉得奇怪,但在汉语中已经成为常规礼貌用语 (二)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问候语在句子结构上也有差别例如,在问候过程中谈论天气时,说汉语的人往往使用“天气真好! ”和“天气真糟!”这类感叹句来表达对好天气的喜悦和对坏天气的诅咒,而说英语的人则比较喜欢用“Fine day,isn’tit?”这类附加问句说汉语的人在问候的时候经常使用重复来增强亲切感,例如“ 你好你好”和“ 再见再见”,而说英语的人则喜欢在问候语中使用缓冲词语来减轻言外之力,例如“ Can I help you at all ?” (三)人称代词使用上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问候语的差异也可见于人称代词的使用首先,汉语第二人称代词有两种形式,即“ 你”和“您”,后者更为礼貌,而英语只有一种形式,即“you”不过,在英语问候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用得广泛试比较第二人称代词在这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 最近怎么样? 工作怎么样? 第一人称代词在汉语问候语用得比较少。

例如:久仰久仰上述比较表明,礼貌语言策略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是有所变化的如果不了解另一种语言的礼貌用语,就有可能引起误言、误解和猜疑 “ 二、中英问候语的礼貌原则对比 顾曰国提出了与汉语文化有关的五大礼貌准则为: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德、言、行准则礼貌准则揭示出英汉礼貌语用文化差异中国的礼貌尤其表现在“贬己尊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很难理解中国“谦虚”的文化内涵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重视人际关系,群体观念和等级观念,是汉文化的重要特征而以“个人本位” 和平等为主要取向的西方社会,言语主要用来作为显现平等关系的表达手段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在交际时已经建立起一种认知的“ 平等关系”,或准备建立这种关系 交际环境的依赖性 文雅准则”作为一种礼貌现象是有普遍性的然而,就文雅准则来说,汉语问候语多是内隐的、含蓄的,而英语问候语则多是直接的、外显的在西方的弱交际环境的文化下,交际过程中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这也意味着在弱交际环境中,人们习惯侧重用语言本身来交际而在东方的强语境文化中,交际的信息量更多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交际情景中,人们对环境提示具有更大的依赖性和理解度。

三、跨文化交际的策略选择 由于汉英语言的负面迁移和不同语言理解和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综合考虑语言背后深层的文化差异,选择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策略英汉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对跨文化交际造成一定影响和障碍西方文化体现的是个人价值观念,而集体价值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特点西方社会中出于对个人价值的尊重,个人隐私权也得到宣扬和保护在跨文化交际中涉及个人经济方面、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话题要回避东方社会里,个人价值常常被淡化,集体价值或社会关系被重视和强化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注意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注意社会身份和交际对象,文化环境等因素由于历史变革、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原因,世界各民族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在它们的载体—语言中得到了清晰的反映因此,说话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入乡随俗”,遵循所使用语言的语用规则和文化规范,最大限度地避免语用失误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在中英问候语中英语也吸收了一些汉语和中国文化而近年来中国的问候语也在不断变化虽然英汉问候语有互相接近的倾向,但差异仍然存在,今后也不可能完全消除。

因此,研究英汉问候语差异,选择正确的交际策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能把文化作为一种独立于语言之外的东西实际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受文化影响,并随文化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去探索研究不同的文化内涵,了解文化差异所在、树立文化差异的意识,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求同存异,在交际中采取相应的适当策略,以保跨文化交际渠道的畅通从而达到最理想的交际效果,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