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知识梳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自 然资源的数量、质 量、空间分布与人 类活动的关系1. 观察并举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地理实践力)2. 结合资料分析不同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体现与关系综合思维)3. 通过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服务的途径人地协调观)一、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1.含义: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O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各种 就是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2. 服务功能的主要类型(1) 供给服务:主要是为人类提供 ,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 与物质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的 和 不断增加2) 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 ;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许多 ,需要通过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来化解3) 文化服务:指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精神享受、 等非物质收益4) 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 ,并通过这些服务 为人类提供服务K特别提醒』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是同时存在的,支撑服务是其他服务的基础 和前提我们平时所说的保护生态环境,实质上是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二、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人类获取各种服务,需要控制在自然环境 内,不能超出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极限,特别是不能超出自然环境的 功能的极限。
1. 人类需要对自然环境提供的不同服务,进行 ,在不损害自然环境以保证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 o自主诊断自然环境就是指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1. 抽取地下水是利用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的表现 ()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就是维护了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 ()2.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都会在自然环境中得到及时净化 ()发展旅游、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是()A. 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C.文化服务 D.支撑服务合作探究探究点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2020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发布公告,为做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做到“开门”修法,编规划,面向全社会征集关于编制 《“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意见建议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及有关条例的意见建议,呼吁全体公民积极建言献策思考交流问题1 (区域认知)我国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它为我们提供了众多的海洋资源,这体现 了自然环境的何种服务功能?问题2 (综合思维)海洋通过海一气相互作用维持全球的水热平衡,这反映了自然环境 的何种服务功能?问题3 (人地协调观)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质上是维护自然环境的何种服务功能?K归纳提升』 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题组对练主要类型内容实例供给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开采煤炭、油气资源,修建港服务的空间与物质需求□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化解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植被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作用文化服务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观,陶冶人们的情操,丰 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桂林山水甲天下、大漠风光支撑服务是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和 前提,其主要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 对稳定状态森林、湿地生态系统,肥沃的 土壤环境结合下列景观图,回答1〜3题。
甲乙1.A.C.2.A.C.丙图中为天然环境的是()甲图丙图B.D.乙图丁图四地景观中,目前主要体现文化服务功能的是()甲图B.乙图丙图D. 丁图3.A.甲图B.乙图C.丙图D. 丁图四地景观中,因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功能破坏比较显著的是探究点2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既是一个绿水青山的生态屏障,更是一个金山银山的财 富宝库;内蒙古森工集团既是绿水青山的忠诚守护者,又是金山银山的高效创造者2020 年8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首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成果发布该评估以2018年为核 算基准年,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每年6 160 亿元,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为5 298.82亿元,湿地生态系统为860.92亿元……翔实的数据生 动诠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思考交流问题1 (综合思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上看,这句话 反映了何种服务功能?问题2 (综合思维)你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它体现了人类与 环境之间怎样的辩证关系?1.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辩证关系表现内容实质人类与环境的对立性人类与环境相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 境,力求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人类活动主观能动性与环境发展客观互排斥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 规律的改造活动规律的对立人类与环境的统一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依存人类的生存发展一刻也离不开环境; 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也离不开人类 的建设与保护人类活动主观能动 性与环境发展客观 规律的统一人类与环境相互转化人类个体通过新陈代谢与环境进行 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人类种 群通过个体的生生死死,在生生不息 的繁衍中实现着与环境的相互转化2.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1) 箭头①②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获取供给服务,不能超出其供给能 力。
2) 箭头③④表示人类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不能超过自然环境的调节能力3) 箭头⑤⑥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各种服务4) 箭头⑦⑧表示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支撑服务题组对练读下面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 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4〜 5题A. 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C.滑坡、泥石流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5.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两者无法协调B. 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C. 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人类D. 若箭头a、b力度过大,则可能产生环境问题课堂小结当堂达标题组1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及可持续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 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和 生活居住区等据此完成1〜3题1. 下列人类活动,体现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的是()A.开垦荒地 B.游山玩水C.建设湿地公园 D.建立自然保护区2. 建设长江上游的防护林是为了维护自然环境的()功能A.A.供给功能B.调节功能C.文化功能D.支撑功能3.下列能降低环境质量的自然原因是(A.地震、火山爆发B.煤炭资源的滥采乱挖C.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D.围湖造田题组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4〜5题。
恶性发展 (违反规律—受惩罚—环境问题)主观要求有目的的活动对立客观属性 /'客观发展过程统一环境塑造者环境趋利避害)环境产物(遵循规律良性发展4.图中②处所填内容应是()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物质资料生产5.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 天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 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 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教材活动点拨教材P3思考提示:(1)采用间伐的方式,砍伐森林、获取木材是利用森林的供给服务2) 城市中建设森林公园是利用森林的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3) 保护热带雨林是利用森林的支撑服务教材Pz活动提示:1.水坝建设可以强化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文化服务;同时又会对调节服务、 支撑服务,造成不利影响2.为了保障河流的运输功能,修建水坝时应同时修建船闸;为保证河流中鱼类的涸游, 修建水坝时应专门预留涸游鱼类通道■■参*考*答*案・・・._自主诊断提示:1. V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 X 抽取地下水是获取水资源,属于供给服务。
3. V支撑服务的作用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4. X 人类排放的废弃物在不超过自然环境承受力时才会得到及时净化5. C K旅游是人类精神追求的表现2合作探究探究点1思考交流问题1提示:供给服务问题2提示:调节服务问题3提示:支撑服务题组对练1. A 2. A 3. C K第1题,甲图为瀑布景观,乙图为农业生产景观,丙图为人类 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而形成的黄土沟壑景观,丁图为城市景观第2题,甲图中的瀑布景 观目前主要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因此主要体现文化服务功能第3题,丙图中的地貌景 观为沟壑纵横,人类的生存环境质量较差,其形成主要与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有关』探究点2思考交流问题1提示:供给服务问题2提示: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发展经济,如果破坏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就 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现了二者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题组对练4. D 5. D K第4题,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而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台风、寒潮都是自然现象第5题,当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 质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当堂达标1. A 2.B 3. A K本题组考查环境的概念、分类以及影响因素第1题,开垦荒地 是为了利用土地资源,属于供给服务第2题,长江上游的防护林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 土,体现的是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第3题,地震、火山爆发影响环境质量,其发生机 制主要是自然原因其他三项都是人为原因必4- A 5. D K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知,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有效缓解资源压 力,改善环境质量第5题,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人类善待自然,自然才能善待 人类,才能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