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 学习目标: 1.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学习从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方面赏析散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大自然向我们展示着它的崇高和优雅,我们感悟自然,会理解自然,从大自然中得到某种启示 江南,人间天堂,仿佛大自然独自钟情于那里,安排下最美丽的景致那里山水清丽,风光宜人去过苏杭吗,西湖的山水,苏州的园林,美在旖旎去过周庄吗?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的景致,粉墙黑瓦,烟雨迷离的村舍,美在婉约江南,说不尽的江南 郁达夫文中的江南,究竟指哪里?是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 ——指江浙地区(第6小节),是长江以南江苏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也可指长江三角洲一带 能说出一些古人描写江南的诗句吗?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以上的诗句都是说江南之春景,江南的冬景如何,郁达夫给我们描绘了江南的冬景冬景在我们的感觉中,总不是太讨好的,冷是一大特点可郁达夫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
二、阅读课文 (一)用八到十分钟时间仔细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画出文中的关键句 (二)思考明确:作家写了哪些江南冬天的景物?江南冬景有哪些特点? 三、老师带领同学阅读、讨论、分析、欣赏 1、检查课本上要求画出的字词,注音解释有关词语,亦可在讲析文章时穿插着讲 煊羊肉(xuān)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槎桠(chá yā)给予(jǐ yǔ)剥花生米(bāo) 剥削(bō) 拿出纱衫来着(zhuó) 用不着(zháo)夹衣(jiá) 夹克(jiā)泊船(bó) 湖泊(pō) 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 搁不住(gé) 2、检查画出的关键句,一起看,有哪些句子概括了江南冬景的特点? ——回答:每二段末——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是也可爱得很么? 第三段——江南的冬景,……,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还画出了哪些句子一并可讨论一下,画得好不好,是否是主旨关键句要多表扬鼓励 2、文章一二段写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概括能力很重要,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说“异境”,美啊,说明北国冬景也有特色不过江南冬景也有特色江南冬天里,人能做些什么,有何特点?) ——江南冬天“可营屋外的生涯”,是可爱的冬景。
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二段理解为是文章的引子,对比北国的冬天“是一年中最有劲的蛰居异境”,写江南冬天可以“屋外生涯(活动)”的可爱 第三段为文章的纲写出江南冬景的总特点——“江南的冬景,……,有一种明朗的情调” 3、下文作者是如何写江南冬景的“明朗“的?第5、6、7、8、9段的各有哪些句子你在课本上画出来了?明确: ——江南大地让人感觉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5段) ——寒郊散步,是特异的恩惠6段) ——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名胜,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7段) ——江南雪景非常“美丽”8段) ——旱冬给瓷意享受江南的人更多快活9段) 如果我们给这四段,各概括为一个画面,可怎样概括呢,某某图,某某图? ——“大地微微暖气吹图”“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冬雪图”“旱冬逍遥图” (同学们有更好的概括,谁说得好就用谁的,不过,此处不应多化时间 4、你觉得这些段落中哪些写的景物美,而语言也生动优美? ——着重朗读第5、7段,体会语言之优美5段着重色彩,突出江南冬天的生机7段着重场景,用画画的笔调来写作,写出了冬景的层次:小村、白雨、乌篷船、酒客、黄晕的灯光可讲细一点) 作者在写景中,我们有没有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甚至我们也被作者的情绪所感染? ——有,这就是作者在江南冬景中的喜悦之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就叫做情景交融,当然也有些句子是直接抒情的,大家朗读时要体会,作者写完景,往往情不自禁地直抒感情了 5、朗读第8段,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6、第10段,照应了哪里? 开头的“引子”,即第二段,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又照应第三段“明朗的情调” 7、读完本文,你觉得在写作方面有哪些启示? ——讨论大致明确: 要善于观察或体察大自然,要感悟自然的美注意景物的细节(以第5段为例),细腻便生动写作时要有纲,还要有条理语言要形象生动一些,优美一些,能让人身临其境,能感染人,所以要学习锤炼语言可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比着写,如引用来写,来加深文章的内涵还要注意情感的充沛,笔端带有情感,或间接抒情,或直接抒情以上可突出几点或一二点来讲,不必俱到) 8、迁移讨论我们此地属什么地区,冬天有什么特点一个地方总有特点,在于我们的发现老师感觉江北的冬天,过年特有气氛,如门联啊,鞭炮啊,蒸馒头啊,做豆腐啊,洗涮啊,比江南有特色。
老师在江南,觉得过年的气氛没有江北浓我们可以想想江北的冬景怎样,过年的情景怎样,写一篇文章作周练 四、课外作业: 熟读第5、7、8节背诵8节的诗句西地平线上教学目标:1、感悟三次落日不同的美2、理解联想和想象在本文中的作用3、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教学重点:同目标1和2教学难点:对“大美”的理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感受西部:在李娜《青藏高原》的歌声中欣赏一组“西部风光”图片2、我们绝大多数同学都生活在江南,提起江南,大家也许会想到小桥流水人家,想到那多情的杏花雨,想到扑面而来的杨柳风;然而,我们对大西北却不甚了解,无法真正感受那骏马西风、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美……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高建群一起,走进西部,去领略西地平线上的落日之壮美!板书课题:“西地平线上”3、作者作品简介: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大顺店》等19部,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我在北方收割思想》、《西地平线》、《胡马北风大漠传》等8部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作者新近出版的《胡马北风大漠传》,亦被认为是一部重要著作批评家认为,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是中国文坛罕见的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二、速读文本,疏通字词,把握文脉:1、需读准的字音:诳(kuáng)语 垭(yā)口勒勒(lè)车 攫(jué)来炫(xuàn)目 罗布泊(pō)泥淖(nào) 混沌(hùn dùn)蓦地(mò) 酝酿(yùn niàng)瘴气(zhàng) 胭脂(yān zhi )安谧(mì) 花剌(là)子模2、划出表示文章脉络的语句总——分——总)课文第1段第6段 “第二个带给我巨大影响和……”第17段“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第23段“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3、思考:西地平线上的落日美吗?这是一种怎样的美?给作者什么样的整体感受?引导大家寻找本文的文眼——“世间有大美(‘壮美’)”,“雄伟的风景”,“惊骇”,“震撼”比较阅读(“优美”):空中的云,被即将西下的夕阳染成各种色彩:深红、浅红、桔黄、淡黄……白天那蔚蓝的天空,这时被夕阳装点的富丽堂皇,随着太阳的渐渐西下,天空的颜色越变越深:淡紫、深紫、深蓝……我站在窗前,凝望着那朵毫无瑕疵的白云,或许是在蓝天的衬托下吧,她显出特有的纯洁与端庄,正如同淑女般漫步在天空中。
忽然,她一下子涨红了脸,变得是那么得羞涩而又妩媚是谁惊动了她?我回头望去,只见一轮红日正在缓缓滑落,将西边的天空染得通红哦,是夕阳瞧,那夕阳边的云霞,好似得到了夕阳的赏赐,变得欣喜异常,时而围坐一团,倾诉衷肠;时而围着夕阳跳起了探戈;更有自我陶醉的,远离他人,自我欣赏……看得出他们的心情都不错,脸儿也都是红红的,泛着金光夕阳或许是受了鼓舞,越发得精神了他周围的一切也因此变幻出无穷的魅力:那一排排黄色的屋顶变得金灿灿的了,那家家户户窗户上折射出的光汇聚在一起,给小区洒上了一层特殊的光,仿佛将人带入了仙境一般;小区里那一片树林也好似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油,愈加翠绿诱人了;沿着小区尽头流去的那条小河,此时也有了别样的感觉,静谧而不乏温馨……三、文本研习,分析三幅落日图:1、作者描写了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你最喜欢哪个片断,请你用自己的声音朗读,试着读出“壮美”感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2、作者是如何具体来描写这三次落日的?各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第一次落日(直接描写):地点:定西高原发现落日: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观察落日:没有光焰(没有灼热感)像红纸,柔和、美丽、安谧日落过程:跳跃着、颤抖着降落纹丝不动,颤抖两下,往下一跃,只剩一半依恋、慈爱、不愿离去停留片刻,突然又一跃,消失了落日背景: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第二次落日(欲扬先抑):地点:罗布淖尔荒原观察落日:日落前——不显明、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停驻在西边天空,边缘不太清晰不死不活地照耀日落时——一轮血红(胭脂色)的落日停滞在那里落日背景:(日落前)大地和天空混沌一片,灰蒙蒙的无人区,荒凉空旷,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死气沉沉(日落时)空旷的西地平线,罩在一片回光返照中,《泰坦尼克号》的音乐第三次落日(间接描写):地点:阿勒泰草原观察由落日制造的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持久地停驻在西天,贪婪地映照后,天空恢复了平庸的色彩落日背景:辽远的西地平3、三次落日分别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各表现了什么样的美?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第一次落日: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我们全都惊呆了,恍若一场梦境这是一种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涌动,表现了壮烈奔放之美。
第二次落日:日落前——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泰坦尼克号》的音乐,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日落后——被震撼了,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泰坦尼克号》的音乐适当其时地放着,我突然掉下泪来,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较之日出,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这是死亡前的精神写照,庄严、肃穆、神圣,表现了一种悲剧美穿插问题探讨:两次写到《泰坦尼克号》音乐,为什么之前作者只感到“梦幻般的死亡感觉”,之后“突然掉下泪来”,感到“死亡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泰坦尼克号》演绎的是一个荡气回肠的悲剧式的爱情故事,更表现了对生命的伟大赞颂,令人感伤又觉得非常悲壮之前的落日,给作者苍白荒凉之感,一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