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1.95KB
约22页
文档ID:403793206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_第1页
1/22

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3.基本规定3. 0.1 城镇供水管工程应采用先进施工技术、运行维护技术、信息技术等,提高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水平3. 0.2 根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对管网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应制定下列制度:1 管道并网运行管理制度;2 运行调度管理制度;3 管网水质管理制度;4 管道、阀门和管网附属设施的日常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制度, ;;S 管道、阀门和管网附属设施的资产管理和更新改造制度;6 管道维修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监控制度;7 管网信息与档案管理制度从事管网运行维护的人员应经过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后方能上岗3. 0.4 城镇拱水管网的服务压力,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后确定城镇地形变化较大时,服务压力可划区域核定3. 0.5 供水管网中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应符合现行圄家标准《生活钦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B/T17219 的有关规定4 管道并网4.1 一般规定管道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 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41的有关规定。

管道的管材、管件、设备、内外防腐材料的选用及阴极保护措施的选择等,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4.1.3阀门选用及其阀门井结构设计应便于操作和维护4.1.4消火栓、 进排气阀和阀门井等设备及设施应有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措施,在严寒地区还应采取防冻措施架空管道应设置进排气阀、伸缩节和固定支架,应有抗强和防止攀爬等安全措施,并应设置警示标识,严寒地区应有防袭措施:穿越水下的管道应有防冲刷和抗浮等安全措施,穿越通航河道时应设置水线警示标识:柔性接口的管道在弯管、 三通和管端等容易位移处, 应根据情况分别加设支墩或采取管道接口防脱措施4.1.8 输配水干管高程发生变化时,应在管道的高点设置进排阍,在水平管道上应按规定距离设置进排气阀,进排气阀的型号,规格和间距应经设计计算确定在输配水干管两个控制阀间低点应设置排放管,其位置设置在临近河道或易排水处4.1. 10 自备水源的供水管网及非生活饮用水管网不得与城镇供水管网连接4.1. 11 与城镇供水管网连接的,存在倒流污染可能的用户管道,应设置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防止倒流污染的装置在聚乙烯( PE)等非金属管道上应设置金属标识带或 探测导管设置在市政综合管廊(沟)内的供水管道位置与其他管 线的距离应满足最小维护检修要求,净距不应小于 0. 5rn; 并应 有监控、防火、排水、通风和照明等措施。

供水管道宜与热力管道分舱设置4.2 并网前管理管道在并网前应进行水压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管道并网前应清除渣物,进行冲洗和消毒,经水质检验合格后,方可允许并网通水和投人运行管道冲洗消毒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制定管道完工后的冲洗方案,内容包括对管网供水影 响的评估及保障供水的措施,应合理设置冲排口、铺设临时冲排 管道,必要时可利用运行中的管道设置冲排口进行排水;2 管道冲洗应在管道试压合格、完成管道现场竣工验收后 进行 .管道冲洗主要工序包括初冲洗、消毒、再冲洗、水质检验 和并网;3 初冲洗可选用水力、气水脉冲、高压射流或弹性清管器等冲洗方式4 初冲洗后应取样测定,当出水浊度小于 3.0NTU 时方可进行消毒;5 消毒且选用次氯酸钠等安全的液态消毒剂,并应按规定浓度使用;一 6消毒后应进行再冲洗, 当出水浊度小于 1.0NTU 时应进行生物取样培养测定,合格后方可并网连接4,2,4管道并网前施工单位应向供水单位提交并网需要的相关工程资料4.3并网链接4.3.1管道施工单位应在冲洗消毒和进行水质检验合格后72h内并网,并网时应排放管道内的存水4.3.2管道并网连接前,管道上的各种阀门设备应由施工单位操作和管理;并网连接后,连接点的阀门和原有运行管道上的阀门等应由供水单位负责操作和管理。

'4.3.3管道并网连接时宜采用不停水施工方法,需要停水施工的, .应在停水前24h 通知停水区域的用户做好储水工作,停水宜在用水低峰时进行4.3.4管道并网运行后,原有管道需废除时,不应留存滞水管段停用或无法拆除的管道,应在竣工图上标注其位置、起止端和属性4.3.5输配水干管并网前, 宜通过管网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并网后水流方向、水质变化等情况进行评估,如对管网水质影响较大时应对原有管道进行冲洗4. 3. 6 管道施工单位应在管道通水后60d 内向供水单位提交竣工资料4.4 并网运行4.4.1管道并网运行后,新建管道及其阀门等附属设施都应由供水单位统一管理,并负责日常的操作和运行维护4.4.2输配水干管并网过程中应加强泵站和阀门的操作管理,防止水锤的危害4.4.3接入城镇供水管网的大用户应在核定的流量范围内用水,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对时变化系数较大且超出核定流量范围的大用户应加装控流装置,使其用水量控制在核定流量范围内;2 对直接向水池、游泳池等进水的大用户,在采取控流措的同时,进水前应制定进水计划并征得供水单位同意二次供水设施接入城镇供水管网时,不得对城镇供水网水量和水压产生影响,宜采用蓄水型增压设施5 运行调度5.1一般规定5.1.1供水单位应配备与供水规模相适应的管网运行调度人员、相关的监控设备和计算机辅助调度系统等。

5.1.2管网运行调度工作范围为整个输配水管网和管道附属设施、管网系统内的增压泵站、清水库及水厂出水泵房等5.1.3管网压力监测点应根据管网供水服务面积设置,每 10km2 不应少于一个测压点, 管网系统测压点总数不应少于3 个,在管网末梢位置上应适当增加设置点数5.2 调度管理5.2.1管网调度管理工作应包括编制调度计划,发布调度指令,协调水厂、泵站和管网等管理部门处理管网运行突发事件,编写突发事件处理报告等5.2. 2 调度计划应包括月调度计划和日调度计划^5.2.3管网运行调度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日调度计划,发 布日调度指令, 合理控制管网供水压力,对当天启闭的干管阀门进行操作管理5.2.4应根据用水量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分II 分布和管网压力分布情况,建立用水量和管网压力分析系统5.3 优化调度5.3.1供水单位应进行管网优化调度工作,在保证城镇供水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供水能耗5.3.2优化调度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1 建零水量预测系统,采用多种不同的算法,综合气象、社会等诸多外部因素产生的影响,确定最适合本供水区域的水量预测方法和修正值;2 建立调度指令系统,对调度过程中所有调度指令的发送、接收和执行过程进行管理,同时对所有时段的数据进行存档,用于查询和分析;3 建立管网数学模型,作为优化调度的技术基础;4 建立调度预案库,包括日常调度预案,节假日调度预案,突发事件调度预案和计划调度预案;5 建立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包括调度和离线调度两部分。

5.4 调度数据采集供水单位应建立满足调度需求的数据采集系统,对下列 参数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1 管网各监测点上的压力、流量和水质;2 水厂出水泵房、管网系统中的泵站等设施运行的压力、流量、水质、电量和水泵开停状态等;3 调流阀的启闭度、流量和阀门前后的压力;4 大用户的用水量和供水压力数据5.4,2 应根据不同需要建立关键数据、日常运行数据的采集系统,供水单位宜增加建立生产分析数据的采集系统6 管网水质6.1一般规定6.1.1 供水单位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对供水水质和水质检验的规定,结合本地区情况建立管网水质管理制度,对管网水质进行监测和管理6.1.2阀门操作不应影响管网水质当可能影响管网水质时,应错开高峰供水时间段,宜安排在夜间进行阀门操作,并采取保障水质的措施6.1.3应保证管网末梢水质达标,并应在管网末梢进行定期冲洗,排放存水6.1.4当新增水源、水量变化或其他原因引起管网水质出现异常时,应根据需要临时增加管网水质检测采样点、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并应根据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查明原因,采取处理 措施6.2 水质监测6. 2.1 供水单位应按有关规定在管网末梢和居民用水点设立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管网水质检测采样点,对管网水质实施监测,检测项目和频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 准》 GB 5749、《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40和《城市供水 水质标准》 CJ/T 206的有关规定。

6.2.2供水单位宜建立管网水质监测系统,对管网水质实施监测6.2.3应建立管网水质检测采样点和监测点的定期巡视制度及水质检测仪器的维护保养制度6.3 水质管理6.3.1管网水质出现异常时, 应查明原因, 及时处置; 发生重 大水质事故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并应采取临时供水措施6.3.2供水单位应制定管道冲洗计划,对运行管道进行定期冲洗6.3.3管道冲洗应符合下列要求:1 配水管可与消火栓同时进行冲洗;2 用户支管可在水表周期换表时进行冲洗;3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节水高效的冲洗工艺;4 高寒地区不宜在冬季进行管道冲洗;5 运行管道的冲洗不宜影响用户用水干管冲洗流速宜大于 1.2m/s, 当管道的水质浊度小于1. 0NTU 时方可结束冲洗7 管网维护7.1 一般规定供水单位对管网中不能满足输水要求和存在安全隐患的管段,应有计划地进行修复和更新改造7.1. 2 更新改造和维修施工项目应编制施工方案及实施计划,并应经批准后实施管网运行维护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1 实施管网系统的运行操作,并建立操作台账;2 管网巡线和检漏;3 阀门启闭作业和维护;4 管道维护与抢修作业;5 运行管道的冲洗;6 处理各类管网异常情况。

爆管频率较高的管段应采取下列措施:1 应缩短巡检周期,进行重点巡检,并应建立巡检台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