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 在惊慌的高一历史备考时刻里,我们要谨慎对待每一张历史试卷终归高一历史试题卷的练习能够协助我们去检测学习中的缺点与漏洞!为此,下面就不妨跟着我一起来看看高一历史检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此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驾驭的初步的天文历法学问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表达了商朝( ) A.天干地支学问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经济旺盛,文化兴旺 2.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非常严格,如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 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拟少 C.西周的冶铜业非常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开展不平衡 3.秦朝修建成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很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 A.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中心集权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4.公元前206年,刘邦大军攻入咸阳,整个成阳城被付之一炬颇具远见的萧何努力将宫廷保存的地图、书籍爱护下来,为日后斗争、治国供应了依据上述历史物件在秦朝时应由谁掌管( ) A.皇帝 B.丞相 C.御史大夫 D.郡守 5.2007年1月8 H,备受关注的安徽六安西汉诸侯王墓的墓主被确定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依据文献记载六安在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胶东康王之子庆为六安王(共王),历五代,王莽时绝以下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分封制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B.西汉初年,为了稳固统治,曾先后分封了大批刘姓诸侯王 C.分封制是西汉初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到汉武帝时仍在持续 D.六安王刘庆应当没有军政大权,只衣食租税 6.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7. 与秦朝相比,两汉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 ①加强相权②中心权力加强③监察制度不断加强④郡县与封国并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⑦③ D.①②④ 8.右图是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再现宋太祖这一做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冲突 B.文官与武官的冲突 C.中心与地方的冲突 D.百官内部的冲突 9.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 A.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退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到达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心对地方限制加强 11.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你们子孙相传,肯定不能杀一个读书人。
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 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深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12.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最愉快?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不以为然, 当大臣万钢答复说畏法度者愉快时,却极为赞许,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许万钢并委以重任的缘由是( ) A.其他大臣的答复不科学 B.朱元璋用人标准混乱 C.万钢强调对专制君权的听从 D.其他大臣以个人利益为启程点 1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心政治制度演化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心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心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局部割 14.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管用。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 )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15.军机处自设立以来,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经验了180余年以下关于军机处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设立者为清朝雍正帝 B.其设立标记着君主专制制度到达了顶峰 C.在必须时期是有决策权的,是可以确定国家政务的 D.执掌着每日觐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事,奉旨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令的重要使命 16.雍正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心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以下表示正确的选项是( ) 17.皇帝从资格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担当政务,渐渐演化为正式的辅政机构符合这一状况的实例有( ) ①秦朝御史大夫 ②汉朝尚书令 ③明朝殿阁大学士 ④清朝军机大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以下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化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汉武帝为减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 D.明朝初年曾设置左右丞相统管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19.以下是对铜权(如左下列图)[注: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诏文]视察所得出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选项是( ) A.这是全国通用的标准衡器 B.采纳皇帝世系纪年法 C.反映了国内市场起先走向统一 D.权身诏文由太尉起草 20.右上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缘由是( ) 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 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二、非选择题(此题共3小题,第21题18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4分,共50分) 2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康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那么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那么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筑行者.成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答复: (1)材料一说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4分)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分)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8分) 2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薄弱。
缺乏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廷尉李斯议日: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王诸侯不便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训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 假设元(元朝),那么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那么过之,有难以里敷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答复: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缘由是什么?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缘由及影响。
并就此作简要评价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2分) 23.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三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的总结:皇帝从资格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担当政务,渐渐演化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担当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然后又进展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的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根本规律 请答复: (1)材料一说明白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的根本缘由是什么?(6分) (2)请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