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聚磷菌的除磷原理及影响因素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22.49KB
约2页
文档ID:550424008
聚磷菌的除磷原理及影响因素_第1页
1/2

聚磷菌的除磷原理及影响因素污水处理工艺中,生物强化除磷中的聚磷菌利用比较普遍,目前也是生物除磷的主要研究方 向,本文详细介绍聚磷菌的除磷原理及影响因素!一、除磷原理聚磷菌也叫做摄磷菌、除磷菌,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中一类特殊的细菌,在好氧状态下能超 量地将污水中的磷吸入体内,使体内的含磷量超过一般细菌体内的含磷量的数倍,这类细菌 被广泛地用于生物除磷严bADfJ円if;inBWfi歯代谢模式尔您国NAPH *如图所示,在厌氧条件下,除磷菌能分解体内的聚磷酸盐而产生ATP,并利用ATP将废水中 的有机物摄入细胞内,以聚b-羟基丁酸等有机颗粒的形式贮存于细胞内,同时还将分解聚磷 酸盐所产生的磷酸排出体外而好氧条件下,除磷菌利用废水中的BOD5或体内贮存的聚b- 羟基丁酸的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来摄取废水中的磷,一部分磷被用来合成ATP,另外绝大 部分的磷则被合成为聚磷酸盐而贮存在细胞体内二、影响因素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厌氧池DO、厌氧池硝态氮、泥龄、RBCOD含量、 糖原1)温度 温度对除磷效果的影响不如对生物脱氮过程的影响那么明显,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 不是十分大时,生物除磷都能成功运行。

试验表明,生物除磷的温度宜大于10°C,因为聚磷 菌在低温时生长速度会减慢⑵PH值在pH在6.5 一 &0时,聚磷微生物的含磷量和吸磷率保持稳定,当pH值低于6.5时,吸磷 率急剧下降当pH值突然降低,无论在好氧区还是厌氧区磷的浓度都急剧上升,pH降低的 幅度越大释放量越大,这说明pH降低引起的磷释放不是聚磷菌本身对pH变化的生理生化反 应,而是一种纯化学的“酸溶”效应,而且 pH 下降引起的厌氧释放量越大,则好氧吸磷能 力越低,这说明pH下降引起的释放是破坏性的,无效的pH升高时则出现磷的轻微吸收 3)溶解氧每毫克分子氧可消耗易生物降解的COD3mg,致使聚磷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难以达到预计的 除磷效果厌氧区要保持较低的溶解氧值以更利于厌氧菌的发酵产酸,进而使聚磷菌更好的 释磷,另外,较少的溶解氧更有利予减少易降解有机质的消耗,进而使聚磷菌合成更多的PHB 而在好氧区需要较多的溶解氧,以更利于聚磷菌分解储存的 PHB 类物质获得能量来吸收污水 中的溶解性磷酸盐合成细胞聚磷厌氧区的DO控制在0.3mg/l以下,好氧区DO控制在2mg/l 以上,方可确保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顺利进行4) 厌氧池硝态氮厌氧区硝态氮存在消耗有机基质而抑制PAO对磷的释放,从而影响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对磷 的吸收。

另一方面,硝态氮的存在会被气单胞菌属利用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从而影响 其以发酵中间产物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发酵产酸,从而抑制PAO的释磷和摄磷能力及PHB的 合成能力每毫克硝酸盐氮可消耗易生物降解的COD8.5mg,致使厌氧释磷受到抑制,一般 控制在 1.5mg/l 以下5) 泥龄 污泥龄越小,除磷效果越佳这是因为降低污泥龄,可增加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及系统中的除 磷量,从而削减二沉池出水中磷的含量但对于同时除磷脱氮的生物处理工艺而言,为了满 足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要求,污泥龄往往控制得较大,这是除磷效果难以令人满意的原 因6)RBCOD (易降解 COD)研究表明,当以乙酸、丙酸和甲酸等易降解碳源作为释磷基质时,磷的释放速率较大,其释 放速率与基质的浓度无关,仅与活性污泥的浓度和微生物的组成有关,该类基质导致的磷的 释放可用零级反应方程式表示而其他类有机物要被聚磷菌利用,必须转化成此类小分子的 易降解碳源,聚磷菌才能利用其代谢 7)糖原*■41U ** -^1.!* 'rr -JlistIIttrTi V- f fP ( s^NWrJrH 寿片 i I9W )■ ft■ f 暫虽 p人 g 的 titaf糖原是由多个葡萄糖组成的带分枝的大分子多糖,是胞内糖的贮存形式。

如上图所示聚磷菌 中糖原在好氧环境下形成,储存能量在厌氧环境下代谢形成为PHAs的合成的原料NADH并 为聚磷菌代谢提供能量所以在延迟曝气或者过氧化的情况下,除磷效果会很差,因为过量 曝气会在好氧环境下消耗一部分聚磷菌体内的糖原,导致厌氧时形成PHAs的原料NADH的 不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