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是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现象和景观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化学过程如下:(1)溶蚀作用:CaCO3+CO2+H2O=Ca(HCO3)22)淀积作用:Ca(HCO3)2=CaCO3↓+CO2↑+H2O3.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1)岩石(2)水4.喀斯特地貌的分类(1)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2)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1.岩石条件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2.气候条件位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3.水文条件地势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好4.生物条件旺盛的生命活动和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 ———————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 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1)图示地貌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什么高原?形成该地貌的作用有哪些?提示:云贵高原溶蚀、淀积作用2)我国西北地区能否形成这种典型的地貌,为什么?提示:不能。
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其形成条件之一就是水分充足,而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岩石的可溶性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岩石的透水性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水体成分及溶蚀力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越强;反之则越弱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水体流动性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二、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类型形态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淀积——————— 应用体验不可少 ———————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和淀积作用的化学过程是:①CaCO3+CO2+H2O=Ca(HCO3)2,②Ca(HCO3)2=CaCO3↓+CO2↑+H2O。
据此回答1~3题1.地面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哪一过程有关?( )A.① B.①②C.② D.部分①,部分② 2.反应②发生的基本条件是( )①水中的CO2含量增多 ②压力升高 ③温度降低④压力降低 ⑤温度升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④⑤3.有利于①②反应进行的条件是( )①岩石的可溶性强 ②岩石的透水性强 ③水的流动性好 ④岩石的空隙、裂隙大A.①② B.①②③C.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1.A 2.D 3.D 第1题,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是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化学方程式①反映了这一过程第2题,方程式②反映了化学淀积作用,其反应的基本条件是压力降低,温度升高第3题,①②表示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影响其反应进行的条件包括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等因素——————— 情景导入先思考 ———————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喀斯特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广西之山的特点是“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介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
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贵州则“介于二者之间1)喀斯特地貌为什么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最典型?提示: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速,所以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地区的溶蚀速度比北方快;再加上南方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化学作用较强,土壤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温带要高几倍,经土壤进入水中的二氧化碳就多,所以喀斯特地貌典型2)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提示:岩石条件:原为海洋,沉积形成了大量的石灰岩,地壳活跃,升降明显;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生物条件: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3)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什么,“流多浑浊”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提示:湖泊惟多土”即泥沙入河流,水变浑浊4)文中“穿穴之流”是指什么?提示:地下暗河——————— 核心要点掌握好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以桂林“山水”的成因来理解陆地各圈层的整体性:喀斯特作用条件圈层自然要素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的可溶性岩石圈岩石条件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沉积;后抬升成为陆地,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广泛发育,透水性、可溶性好水的溶蚀力大气圈气候条件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水圈水文条件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强,侵蚀作用强烈生物圈生物条件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强——————— 应用体验不可少 ———————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绵延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
据此完成1~2题1.下列是对桂林山水自然景观形象描述的是(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B.“远看是山,近看是川”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2.关于桂林山水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B.气候炎热多雨,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C.流水沉积作用强烈,淀积沉积地貌发育D.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解析:1.D 2.C 第1题,“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徐霞客对桂林山水的形象描述第2题,桂林山水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形成的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解析:1.A 2.D 3.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面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
第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的钟乳石,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4.关于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越高,水中CO2含量越少,溶蚀作用越弱,所以热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不如温带地区强B.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较好,喀斯特地貌越典型C.水中含有CO2、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越多,喀斯特作用越强烈D.地表水和地下水越丰富,喀斯特作用越强烈解析:选A 热带地区虽然水中CO2的含量少,但是由于热带雨量充沛,水循环快,气温高,植物分泌出有机酸,这些都加速了喀斯特作用的过程,因而热带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很好下图为我国第五套人民币20元票样图读图,回答5~6题5.此人民币票样,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 )A.九寨沟风光 B.桂林山水C.泰山风光 D.长白山天池6.下列对该处景观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石灰岩广布,岩性纯,所以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B.位于我国热带湿润地区,全年降水丰沛C.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为其形成创造了条件D.与该地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密切相关解析:5.B 6.B 第5题,图中所示为桂林的峰林地貌和漓江。
第6题,桂林地区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回答7~8题7.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5为地下河,因淀积作用而成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侵蚀作用而成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侵蚀而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8.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成为环境变化的记录器,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 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 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 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③④解析:7.C 8.C 地下河是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是在流水的淀积作用下形成的;2、3处为裂隙,不是断层6、7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生长茂盛、土壤发育良好读我国某地河流发育示意图,回答9~10题9.该类河流地貌主要分布于( )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10.该地貌分布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地表缺水 B.土地次生盐碱化C.咸潮危害 D.洪涝灾害解析:9.C 10.A 第9题,图示地貌位于石灰岩地区,多地下暗河,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贵高原。
第10题,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由于地表水下渗,多形成地下暗河,往往造成地表灌溉水源不足一、选择题下面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A.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B.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C.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同时期,内外力都有可能成为主导因素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人均耕地不足,石漠化现象突出,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丰富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表干燥度大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1.C 2.A 第1题,结合四幅示意图分析可知,云贵高原形成初期,内力的隆起作用起主导作用;后期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形成目前云贵高原崎岖的地形起主导作用,所以C项正确第2题,贵州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石灰岩地区土层薄,地势起伏大,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