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泉州清ۥ净寺导游词讲解5篇

u****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7页
文档ID:196209554
泉州清ۥ净寺导游词讲解5篇_第1页
1/7

泉州清净寺导游词讲解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巡游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泉州清净寺导游词讲解5篇,希望对你有所协助   泉州清净寺导游词讲解(1)   欢迎各位朋友光临清净寺   泉州清净寺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处伊斯兰教建筑,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泉州清净寺,又称艾苏哈卜清真寺“,创立于伊斯兰历400年,也确实是公元1009年,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方式建造的,占地面积约二千五佰平方米,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立的现存最陈旧的伊斯兰教寺   主要建筑分为大门、奉天坛、明善堂等部分   现在请各位看这座门楼,它高达20米,宽4.5米,全系青、白岗石砌叠而成的,是一个三层穹形顶的尖拱门,分外中、内三层,在外中两层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圆形穹顶,有着和我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顶盖采纳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写道:   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如此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

现在请各位看门楼后墙上这两行阿拉伯文石刻,上面记载着清净寺的创立年代重修时间以及最早的名称,门楼顶层是望月台,是伊斯兰教斋月“用以   望月,决定起斋日期的地点,台的四周三面建筑回“字形的垛子,像城堞一样,别有回教的风致,平台上原来还有望月楼和尖塔,清朝初年倒坍了   请看这里是清净寺的宣礼塔的塔址,当年,宣礼塔塔形如柱,高耸奇伟,可与广州怀圣寺的光塔媲美,均属于伊斯兰式的建筑风格,十六世纪的中文文献赞美其:一柱千云,并紫帽峰而作对,七级凌日,参开元塔以为三“古时,穆斯林宣礼员登上塔尖,-呼百应,夜间塔顶举火,为商舶导航,方圆百里,一目了然,每届秋冬,满戴丝、瓷、茶的商船扬帆离去,或值春秋,装运香料、药村的海舶驶来泉州港,阿拉伯穆斯林齐聚寺内、沐浴更衣,登塔瞭望,诵读《古兰经》,祈求并赞感万能的阿拉赐福穆斯林船队一路平安,寺宣礼塔初建为石砌,后记,十六世纪初为木塔,公元1687年又被飓风摧塌   请各位接着参观寺的礼拜大殿,这座大殿,又称奉天坛,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请看殿的门楣部分,雕刻是阿拉伯文《古兰经》,大殿四壁都是花岗岩石砌成,宏大的窗户遍及各墙,增加殿内采光效果这个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宏大的圆顶,它使清净寺格外雄伟壮观,十六世纪末的一份中文记载,描绘泉州清净寺大殿:堂以西为尊,叠叠重重,规制异人间之庙字,昂昂哙哙,翚天上之楼台。

生动地表现出阿拉伯伊斯兰式的异域建筑风格,不幸的是大殿圆顶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8.1级大地震中坍记,迄今未能恢复,殿内的设备和圆顶遗物仍深深地埋在大殿地下,致使大殿现有的地面增高了一米多   这墙中凹入部分是当年礼拜大殿的讲经台,墙壁上这些典雅方朴的阿拉伯文石刻,全部是《古兰经》经句,这是公元十世纪往常阿拉伯伊斯兰礼拜大殿的流行建筑方式,现在即便在中东阿拉伯地区也非常少见   由于无法复建主礼拜大殿的圆顶,公元1609年穆斯林在寺内增建一间小礼拜殿,现在,请各位随我到小礼拜殿参观   这座小礼拜殿,取名明善堂“,是中国四合院式的建筑,由于殿屋狭小,只能包容三十人祈祷,以致穆斯林常在露天的古大殿内举行主玛礼拜,伊斯兰崇简清净,崇拜西天,不设偶像,遵照伊斯兰教义,至高无上的安拉无所不在,不管在什么位置,教徒只要面向圣地麦加克尔白的方向祈祷,都是同样能获得安拉的喜悦(目前,居住在泉州的穆斯林后裔有3万多人)泉州的阿拉伯后裔并非不明白的这一点,但是,他们却宁愿头顶烈日,披风戴雨,为能在那千年古大殿内祈祷而感到满足,堂前这个精雕的古代石香炉,原是奉天坛的旧物,后来奉天坛无法蔽风雨,教徒们便移到明善堂作礼拜,香炉也移置于此,香炉只是为净化环境卫生而设。

  这里是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虽说地点小了一点,却是泉州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历史缩影国内外史学家对泉州调查伊斯兰史迹极为注重,近几年专程来泉州调查伊斯兰史迹的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和学者、专家络绎不绝,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屡次亲临泉州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最近有关方面正在打算重修伊斯兰汪寺,使它恢复历史原貌,更加光荣夺目   清净寺自创立以来,历代穆斯林相继集资修葺,并勒碑为纪,保存寺内现寺中还有值得注重的附属文物,如历年遗留下来的汉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为宝贵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至今完好无损也嵌置于寺北的墙壁上,现在请各位观看《敕谕》碑刻   明成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为保护泉州清净寺,保护泉州伊斯兰教,明成祖朱埭特别颁发谕令: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凌辱,取有故违以罪罪之明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什么要保护清净寺?所以有着利用宗教麻木人民的企图,但另一方面,也可作为我国对外国侨民的风俗适应宗教活动的尊重的说明,对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团结的反映   泉州清净寺,从建造到现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人民政府十分珍惜这一千年古迹,解放后曾经三度重修。

1961年,清净寺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建立和古代泉州海外交通、我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在历史上长期友好的和平往来,有着分不开的亲密关系,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与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就其建筑艺术来说,它的绚丽雄伟,也充分显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才能   清净寺虽建于北宋,实际上伊斯兰教传人泉州的历史远远不止千年伊斯兰教的灵山圣墓就比清净寺还要陈旧得多,穆罕默德在世时,向穆斯林发出号召:求知要不远万里,即便远在中国“因而在伊斯兰教创教初期,也确实是公元618一626年穆罕默德嫡传门徒三贤四贤就从麦加迁移经海路来到泉州传教,死后葬于泉州东门外灵山圣墓各位有兴趣,可前往参观,好了清净寺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各位能对清净寺留下美妙的印象   泉州清净寺导游词讲解(2)   清净寺创立于北宋大中祥符2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方式建筑的剧门楼北墙的阿拉伯碑刻记载,寺又名艾苏哈卜大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0米,门宽3.80米,用辉绿岩条石砌筑,分外、中、内三层第一、二层皆为圆形穹顶拱门,第三层为砖砌圆顶。

楼顶为平台,四面环筑回“字形垛子,有如城堞,北墙左右嵌有二方阴刻月“、台“石刻,为伊斯兰教徒斋月“用以望月以便确定起斋日期,整座建筑外型巍峨壮观   奉天坛“是穆斯林礼拜的地点,现仅存四围石墙坛的屋盖明代年间倒塌,殿内四周的空地上尚存花岗岩的残础入东墙尖拱形正门,看西墙正中有一法拱形的高大璧龛,龛内刻有古阿拉伯文的《 古兰经》经名石刻,保存完好寺的西北角为明善堂“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因奉天坛礼拜殿屋盖倒塌后,教徒们便移此做礼拜在门搂的东侧祝圣亭“内立有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重修清净寺的碑记,是研究泉州伊斯兰教的重要物证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宝贵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陈旧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清净寺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与门楼相联的礼拜大殿又称奉天坛,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门楣部分雕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屋顶早已荡然无存,仅留花岗岩石砌成的大殿四壁和宏大的尖顶窗户这个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宏大的圆顶,它使清净寺格外雄伟壮观,不幸的是圆顶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8.1级大地震中 坍圮,迄今未能恢复,殿内的设备和圆顶遗物仍埋于大殿地下,致使大殿现有的地面增高了一米多。

墙中有一凹入部分是当年礼拜大殿的讲经台位置,墙壁上典雅方朴的阿拉伯文石刻,全部是《古兰经》经句,这是公元十世纪往常阿拉伯伊斯兰礼拜大殿的流行建筑方式,现在即便在中东阿拉伯地区也非常少见   清净寺的宣礼塔目前仅余塔址,当年,宣礼塔塔形如柱,高耸奇伟,可与广州怀圣寺的光塔媲美,均属于伊斯兰式的建筑风格,十六世纪的中文文献赞美其:一柱千云,并紫帽峰而作对,七级凌日,参开元塔以为三“古时,穆斯林宣礼员登上塔尖,-呼百应,夜间塔顶举火,为商舶导航,方圆百里,一目了然,每届秋冬,满戴丝、瓷、茶的商船扬帆离去,或值春秋,装运香料、药村的海舶驶来泉州港,阿拉伯穆斯林齐聚寺内、沐浴更衣,登塔瞭望,诵读《古兰经》,祈求并赞感万能的阿拉赐福穆斯林船队一路平安,寺宣礼塔初建为石砌,后记,十六世纪初为木塔,公元1687年又被飓风摧塌   泉州清净寺导游词讲解(3)   清净寺创立于北宋大中祥符2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寺是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方式建筑的剧门楼北墙的阿拉伯碑刻记载,寺又名艾苏哈卜大寺“现存主要建筑有大门楼、奉天坛和明善堂大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方式。

大门朝南,高12.3米,基宽6.60米,门宽3.80米,用辉绿岩条石砌筑,分外、中、内三层第一、二层皆为圆形穹顶拱门,第三层为砖砌圆顶   楼顶为平台,四面环筑回“字形垛子,有如城堞,北墙左右嵌有二方阴刻月“、台“石刻,为伊斯兰教徒斋月“用以望月以便确定起斋日期,整座建筑外型巍峨壮观奉天坛“是穆斯林礼拜的地点,现仅存四围石墙坛的屋盖明代年间倒塌,殿内四周的空地上尚存花岗岩的残础入东墙尖拱形正门,看西墙正中有一法拱形的高大璧龛,龛内刻有古阿拉伯文的《 古兰经》经名石刻,保存完好寺的西北角为明善堂“建于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因奉天坛礼拜殿屋盖倒塌后,教徒们便移此做礼拜在门搂的东侧祝圣亭“内立有元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重修清净寺的碑记,是研究泉州伊斯兰教的重要物证寺内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和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一方,极为宝贵   重要史迹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陈旧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清净寺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   与门楼相联的礼拜大殿又称奉天坛,占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门楣部分雕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屋顶早已荡然无存,仅留花岗岩石砌成的大殿四壁和宏大的尖顶窗户。

这个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宏大的圆顶,它使清净寺格外雄伟壮观,不幸的是圆顶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8.1级大地震中 坍圮,迄今未能恢复,殿内的设备和圆顶遗物仍埋于大殿地下,致使大殿现有的地面增高了一米多墙中有一凹入部分是当年礼拜大殿的讲经台位置,墙壁上典雅方朴的阿拉伯文石刻,全部是《古兰经》经句,这是公元十世纪往常阿拉伯伊斯兰礼拜大殿的流行建筑方式,现在即便在中东阿拉伯地区也非常少见   清净寺的宣礼塔目前仅余塔址,当年,宣礼塔塔形如柱,高耸奇伟,可与广州怀圣寺的光塔媲美,均属于伊斯兰式的建筑风格,十六世纪的中文文献赞美其:一柱千云,并紫帽峰而作对,七级凌日,参开元塔以为三“古时,穆斯林宣礼员登上塔尖,-呼百应。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