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4.29KB
约6页
文档ID:396377848
2024年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_第1页
1/6

2024年详细的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有才智没学问简单陷入空想,一事无成有学问没才智,就不要埋怨被人当做工具运用,用毕即弃要善用才智来运用学问,以求合理的表现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具体的八年级上历史学问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具体的八年级上历史学问点1 第5课 甲午中日斗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时间:1894——1895年 1,背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导火索: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2,起先标记:丰岛海战:1894年7月25日,日军突然攻击中国运兵船 结束标记: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主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左珍贵力战身亡叶志超仓皇出逃 ②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③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孤军迎敌,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2万多人) ④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结果:签订《马关条约》(1895) ①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全部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②赔款: 2亿两白银; ③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输出资本的迫切须要)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化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5、“瓜分”中国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事务(英法俄-----日) ①三国:沙俄、法国、德国 ②代价:赎辽费—清政府赔偿日本3000万两白银 ③影响: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1899年) ①提出者:美国②主要内容: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取得的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以及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机会 ③评价(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略政策上的冲突 具体的八年级上历史学问点2 第6课 戊戌变法 时间:1898年6月-9月 (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斗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1、代表人物: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 2、揭开序幕: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运动的发展:①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是中国西学之第一人,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②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4、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①变法起先的标记: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②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的官职文化教化: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育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不行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④失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谭嗣同就义前,留下一首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5、失败缘由:①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力气强大;③资产阶级的懦弱性和妥协性,力气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6、性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具体的八年级上历史学问点3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时间:1900-1901 1、义和团运动 ①兴起:义和团由山东、直隶一带发展而来 ②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③口号:“扶清灭洋”④失败客观缘由: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缘由:农夫阶级的局限性 ⑤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2、八国联军侵华斗争 ①时间:1900.6.10—1901.9.7 ②成员:英、美、俄、日、法、德、意、奥2000多人 ③统帅:西摩尔(英国)→瓦德西(德国) ④主要战役:廊坊阻击战,天津保卫战直隶提督聂世成壮烈殉国 3、《辛丑条约》的签订 ①签字双方:八国+西、比、荷共11国 ②主要内容 【经济上】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 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由帝国主义限制,作为偿付赔款之用。

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与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班列六部之前” ③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浩大,主权丢失最严峻的不同等条约地位】从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具体的八年级上历史学问点4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⑴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⑵1895年,孙中山联络陆皓东发动广州起义,结果失败,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海外 2、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日本东京 (1)政治纲领:驱除鞑虏,复原中华(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创立民国(民权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平均地权(民生主义:改革土地制度) (2)机关刊物:《民报》 (3)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意义: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发展 3、三民主义 ⑴创立者:孙中山 ⑵三民主义内容:民族(前提)、民权(核心)、民生(发展) ⑶意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具体的八年级上历史学问点总结相关文章: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