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诊断思路及技巧第一步:看有无P波有P波且P波在Ⅰ、Ⅱ、aVF直立,aVR倒置,为窦性心律无P波或P波在Ⅰ、Ⅱ、aVF倒置,为异位心律第二步:阅读异位心律若为异位心律,按照如下方式阅读:① 常用的异位心律涉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抖、心室扑动、心室颤抖;② 与否存在QRS波:存在QRS波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抖;不存在QRS波者为心室扑动、心室颤抖扑动、颤抖重要是由心肌兴奋性增高所致,发生在心房为心房扑动、心房颤抖,发生在心室为心室扑动、心室颤抖;③ 图形辨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一系列迅速浮现的规律、整洁QRS波,心室率一般为160~180次/分;心房扑动体现为心房波呈大锯齿状F波,心室扑动体现为大振幅的正弦波,两者形状有些类似;心房颤抖体现为心房波呈颤抖的f波,心室颤抖体现为大小不等的低小波,两者形状有些类似第三步:阅读窦性心律如果为窦性心律,分别按如下方式阅读P波、P-R间期、QRS波、ST-T段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异常提示左或右心房肥大,体现为双峰型或高耸型,常在Ⅰ、Ⅱ、aVF导联明显心电图特性:窦性心律,节律规整; P波时限0.13s,电压正常在II、III、aVF、V2-V6导联呈典型M型P波(双峰型),峰间距≈0.06s。
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过程中,冲动传导的延迟或中断根据房室传导阻滞的限度可分为I度、II度、III度,II度又分为II度I型和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我们可以简朴地把窦房结比作发射冲动的司令部,而房室结(等)就是传递冲动的联系员I度房室传导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时,所有的心房激动均能下传到心室,但房室传导时间延长阻滞部位可在信访、房室结、希氏束或双侧束支水平,但多在房室结解读:我们可以简朴地理解为司令部(窦房结)仍准时发放冲动,而联系员(房室结等)患了迟延症,不能准时将司令部发放的指令向下传递,这样就产生了时间上的延迟心电图体现(图1):(1)每个窦性P波后均有与之有关的QRS-T波群;(2)PR间期≥0.21s或超过该年龄心率的PR间期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度房室传导阻滞系指一系列室上性激动部分呈现房室传导延缓,部分发生阻滞性传导中断而呈现心室漏搏者1. 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为文氏型,是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常用类型其阻滞部位大多在房室结解读:我们可以简朴地理解为司令部(窦房结)仍准时发放冲动,而联系员(房室结等)下传指令时一次比一次迟延,直到有一次脾气爆发不传达指令了。
心电图体现(图2):(1)PR间期呈进行性延长,直到一次QRS-T波群脱漏,结束文氏现象,后来又反复上述现象;(2)PR间期在逐渐延长,但每次的递增量在递减;(3)漏搏引起的长RR间期不不小于任何两个短RR间期之和;(4)长RR间期之后的第一种RR间期是所有短RR中的最长者;(5)房室传导比例可为3:2、4:3、5:4等2. 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大多为病理性,病变部位多在希氏束如下,可演变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解读:我们可以简朴地理解为司令部(窦房结)仍准时发放冲动,而联系员(希氏束等)下传指令时不迟延,但会不定期发脾气而不传达指令相对于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限度更严重因素可理解为II度I型联系员周期性发脾气,我们比较容易掌控其规律,而II度II型联系员不定期发脾气,我们对其规律难以把控心电图体现(图3):(1)PR间期固定,大多数正常,也可延长;(2)QRS-T波群按比例脱漏,房室传导比例常呈3:1,亦可为3:2、4:3等III度房室传导阻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变部位可在房室结、希氏束和双侧束支系统心电图体现(图4):(1)PP间期与RR间期均基本规则;(2)PP间期短于RR间期,心房率不小于心室率,两者不固定,无传导关系。
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异常提示房室传导阻滞,分别有第一度、第二度Ⅰ型、第三度Ⅱ型、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由于阻滞部位如下起搏点部位不同,QRS形态可有多种变化,但基本原则是:P波与QRS波无关系;窦房结和阻滞部位如下起搏点各自起跳,体现为P-P规律浮现,QRS波规律浮现,P波节律快于QRS波节律QRS波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异常心电图涉及如下几种:① 期前收缩(早搏):指的是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激动,故早搏必须提前浮现,按照起搏点不同分为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阅读要点涉及:有无提前浮现的P'波或QRS波、QRS波形态、代偿间歇与否完全如果期前收缩持续浮现3次或3次以上,则称为心动过速,分为房性、交界性及室性心动过速窦房结的激动尚未达到心室之前,自心室内某一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引起心室除极,称室性早搏是最常用的期间收缩,常用于多种心脏病,也可见于正常人临床体现为心悸,发作频繁或时间过长时,可有心绞痛或低血压的体现一② 心室肥大:观测V1、V5导联,以R波为主的导联决定左或右心室肥大,判断指标为R+S波的数值。
阅读技巧:做心电图时V5在人体左边,V1在人体右边,如果V5导联以R波为主,则为左心室肥大;若V1导联以R波为主,则为右心室肥大③ 束支传导阻滞:阅读要点类似心室肥大,也是观测V1、V5导联,R波宽敞的导联决定左或右束支传导阻滞阅读技巧:如果V5导联浮现宽敞R波,为左束支传导阻滞,V1导联浮现宽敞R波(M波),则为右束支传导阻滞ST-T代表心室肌除极、复极,异常常用于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阅读要点涉及:心肌梗死部位;R波有无变矮或浮现异常Q波;有无ST段抬高,相应导联有无ST段压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常相应下壁ST段压低);有无T波倒置一、心肌缺血、损伤和梗死的演变过程:1、初期:极短暂,数分钟——数小时心电图特性:T波高耸,ST段斜形抬高,无Q波2、急性期:数小时——数天心电图特性:ST段弓背上抬,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坏死Q浮现3、亚急性期:数周——数月心电图特性:ST段逐渐恢复到导联位线,T波倒置加深达最深,后来逐渐变线4、陈旧期:数月——数年心电图特性:坏死Q存在,T波恢复直立或永久倒置二、心肌梗死的定位: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多与冠状动脉分支的供血区域有关临床上常按心肌梗死图形浮现的导联而作出梗死部位的定位判断。
但心梗的定位不一定是局限的,往往是跨区域的,会有不同的组合心肌梗死的定位Ⅱ Ⅲ aVF下壁Ⅰ aVL V5 V6侧壁V1-V3前间隔V3 -V5前壁V1- V5广泛前壁V7- V9正后壁V3R-V5R右心室注:1、当异常Q波、抬高的ST段以及倒置的T波同步浮现,并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才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性性变化;2、必须结合临床体现和实验室检查成果,密切随访观测;3、初期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可变化心电图体现及其演变过程三、实例心电图特性:V1-V5及I、aVL导联ST段上斜型、凹面向上抬高0.15-1.05mV,相应面II、III、aVF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25-0.3mV, V1-V4呈典型异常Q波结合患者胸闷胸痛2小时病史,心电图变化符合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心电图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