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道德的特征:1 内容上的稳定性 2 范围上的特殊性 3 形式上的适用性 警察道德现象包括:1 警察道德意识现象 2 规范 3 活动 警察伦理学的任务:1 探讨警察道德的形成,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 概括和阐述警察道德和基 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 研究警察道德实践的途径和方法 4 分析警察道德中的精华和糟粕,完成 批判,吸收借鉴和扶植等任务 警察伦理学的研究方法:1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 历史分析 3 比较 4 系统分析(整体性原则, 有机关联性,动态性,有序性) 第二章 近代专职警察道德的几个阶段:1 晚清时期 2 北洋军阀 3 国民党统治 中国旧警察道德特点:1 忠于统治者 2 官德与警德合一 3 理论与实践脱节 人民警察道德发展阶段:1 萌芽与初创时期(1921-1949)2 形成发展(1949-1976)3 系统 和完善(1976-现在) 中国警察道德发展规律:1 警察道德的发展直接受到国家机器状况的制约 2 在新与旧善与恶 的斗争中不断发展 3 是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 第三章 警察道德本质的理解:1 警察道德是一种受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意识 2 是调节警察行为 的特殊规范 3 是警察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警察道德的特征:1 政治性 2 自觉性 3 示范性 4 导向性 警察道德的功能:1 调节功能 2 教育 3 认识 警察道德作用:1 人民警察道德的提升有助于实现依法治国方略 2 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建立与发展 3 有助于维护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4 有助于提高警察队伍素质 5 有助于警察更好地履行职责 6 有助于警察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 第五章 警察权力的理解:1 警察权力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权力 2 是一种法定的权力 3 的主体是公安机 关和人民警察 4 的目标是实现国家意志 警察权力的构成要素:1 权力的执行者 2 权力设施与装备 3 权力规范 4 权力信息 警察权力特征:1 法定性 2 约束与强制性 3 公共性 4 单向性 5 工具性 6 时效性 警察权力内容:1 治安行政管理权(治安行政处理权,治安行政处罚权,治安监督检查权, 劳动教养审批权,治安行政强制权)2 刑事执法权 3 警械武器使用权 4 紧急状态处置权 为什么要加强警察权力制约:1 加强警察权力制约是警察权的特点决定的 2 是由人民警察职 业价值的双重性决定的 3 对反对警察权力腐败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警察道德对警察权力的制约作用有哪些:1 警察道德是制约警察权力的自律机制 2 能提高警 察权力的影响力 3 是实现警察权力正效应的重要条件 警察权力观的内容:1 警察权力价值观 2 代理观 3 责任观 树立正确权力观应树的观念:1 牢固树立公仆意识 2 确立正确的利益观 3 自觉接受监督的观 念 树立正确权力观的途径:1 加强人民警察进行警察权力观的教育 2 强化警察权力的道德制度 保障 第六章 人权的本质特性:1 自然性与社会性 2 个体性与集体性 3 普遍性与特殊性 4 现实性与理想性 人权的基本内容:1 人身 2 人格 3 经济 4 社会 5 文化 6 政治 人权发展阶段:1 十七八世纪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提出人权理论时期 2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 革命时期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时期 4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为什么保障人权是警察职责:1 警察权力的特殊性决定警察必须尊重和保障人权 2 警察社会 角色的特殊性 警察保障人权意义:1 人民警察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助于我国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 2 有助于树 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 3 有助于公安工作的顺利完成 警察道德在促进保障人权起的作用:1 警察道德是一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对警察尊重和 保障人权的行为具有重要的行为定向作用 2 着重于对警察责任感和职业良知的培养,使警察 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成为一种自觉和自律行为 3 能使警察从更宽泛的意义上理解对人权保护 的价值,更好地尽到保护人权的职责 怎样提高保障人权的意识:1 适应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权观念 2 注重对 警察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的教育 3 建立建全警察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各项执法制度 4 提高 警察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人文素养 第七章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1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实现个人利益 和集体利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2 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提倡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 生矛盾时,个人要顾全大局,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在必要的条件下,为了集体利益、他人利 益而主动放弃个人利益 3 在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时强调集体必须充分尊 重个人的正当利益,力求使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在概括和表述人民警察道德基本原则中应注意的问题:1 不能把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或各 行各业都适用的道德原则,原封不动的套用到警察道德原则上去,而忽视警察道德基本原则 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 2 要抓住人民警察职业的本质和核心内容,防止在表述效果上出现与 其他职业的道德原则,特别是司法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原则相混淆的现象 3 要充分考虑公安工 作的特殊性,但要避免以人民警察某个警种的个别性来代替人民警察职业的整体性,忽视公 安工作的共性和普遍性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内涵:1 立警为公回答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力从哪里来,这 一执法主体产生的根源和权力属性问题 2 执法为民回答了我们为了谁执法这一执法目的和价 值取向问题 3 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是手段,为民则是最终的目的,目的对手段具 有指导和制约作用,执法活动的手段只有与为公为民的目的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其正当合理 性才能得到检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依据 1 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2 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决定的 3 是由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承担的任务决 定的 4 是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具体要求一转变执法观念:1 四种观念(法律至上观念,严格依法履行 职责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尊重和保障人权观念)2 四种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 权限意识,监督意识)3 五个一致性(坚持对法律负责与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一致性,坚持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的一致性,追求效 率与实现公正的一致性,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一致性)二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严 格依法履行职责四切实提高执法水平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行政管理工作 第八章 警察道德概括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团结协作、勇于献身、严守纪 律和文明执勤 对党忠诚内容: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维护宪法、忠于祖国 对党忠诚的依据:1 是由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2 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 职能的客观要求 3 是保证公安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客观需要 对党忠诚的要求:1 加强政治理论修养 2 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3 自觉接受党 委领导服务人民内容:热爱人民、甘当公仆、爱憎分明、除害安良 服务人民依据:1 是由人民在国家和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决定的 2 是由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决 定的 3 是贯彻执行公安工作路线和方针的客观要求 服务人民的要求: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 3 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4 接受人民的监督 5 维护人民的利益 6 依靠人民的支持 秉公执法内容:不徇私情、不畏权势、严禁逼供、不枉不纵 秉公执法依据:1 是实现党和国家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2 是人民警察的职业责任 3 是维 护公安机关执法权威的要求 4 是人民警察履行国际义务的要求 秉公执法的要求:1 增强法治观念 2 模范遵守国家法律 3 正确运用法律 4 排除一切干扰 5 自 学接受执法监督 清正廉明内容:艰苦奋斗、克已奉公、防腐挋贿、不沾不染 清正廉明的依据:1 关系到党的廉政建设 2 是保持人民警察政治本色的基本要求 清正廉明的要求:1 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2 不以权谋私 3 自觉抵制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