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商周云雷纹饰探究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47KB
约8页
文档ID:312893988
商周云雷纹饰探究_第1页
1/8

    商周云雷纹饰探究    苏丰【Reference】作为商周时期最典型的青铜器纹饰之一,云雷纹的相关研究却十分鲜见,这与学界往往将其仅仅界定为装饰地纹或者辅纹有很大关系本文结合详实的研究资料和考古发掘成果,旨在对云雷纹的形态及其蕴含丰富的社会、宗教、人文因素进行深度的剖析与探讨Keys】云雷纹;云纹;青铜纹饰;商周祭祀文化一、引言“云雷纹”是商周青铜器纹饰“云纹”和“雷纹”的统称,一般来说圆形的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这两种纹饰都以涡旋形为基本架构并多用作青铜器表面装饰,起到丰富背景、烘托主纹的作用追溯源头,“云雷”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北宋王黼编撰的《博古图录》宋人之所以以“云雷”来命名这种盛行于青铜时代的古老图形是受到许慎相关字形学学说的影响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云雷二字字形有如下注解:“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云回转形”“(雷/田田),阴阳薄动雷雨生物者也从雨,晶象回转形”由此可见,许慎认为在古文字“云”“雷”两字的各种形态中均出现的重要构字元素“回转形”是古人对于相应自然物象地图像化呈现直观之下,甲骨文中的云字“甲”是有着轻盈尾部的涡旋曲线,形象地描绘了湿气自陆地升腾至空中并最终形成翻转回旋云气的自然情态;“雷”字“”的主体部分则是四个或方或圆的“田”字形,它们由两个涡旋纹连接起来,再现了雷声乍起时闪电划破云层的情形。

两字在形态上均像极了商周青铜器上的神秘涡旋形纹样,这即是宋人“云雷”名称的来由云雷纹的图形虽不复杂却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繁复的演变过程:早期云雷纹图形相对简单,多应用于条状的边框装饰;而之后则逐渐呈现为多层的涡旋纹,精致的图纹往往密集的布满整件青铜器的表面云雷纹虽然被公认为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图形元素,但相关研究却因其“辅纹”“地纹”的定位而长久以来被学术界忽视甚至,很多学者将云雷纹在商周时期盛行的原因简单归结为其图形的高度适用性和美观性但是,仅从形式的层面来理解云雷纹无疑是片面的事实上,纹饰总是别有深意,自古以来即是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甚至是其所处时代中人文、社会、审美特征的集中视觉呈现为了透彻、全面的解读隐藏在云雷纹背后的意涵,本文的讨论首先从云雷纹的雏形即新石器时代的涡旋形云纹开始二、追根溯源:新石器时代的涡旋云纹云雷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涡旋形云纹虽然,两种图形所处的时代相距甚远,但是极其相似的涡旋状结构揭示了两者之间紧密的关联大量于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云形器为我们解读商周云雷纹提供了宝贵的线索人们在大多数与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前2920年)相关的中心墓葬中发现勾云状玉挂件,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中心墓葬的所有者均为“王”(如图1)。

相关研究证明玉在红山文化中是一种专用于祭祀的神圣材质郭大顺指出:对生活于红山文化时期的古代先民来说,玉不仅是政权的象征、人与神交流的媒介,更被赋予高贵品德,并因此而具有珍贵的内涵对应至这些云形装饰的挂件,其在墓葬中所处的中心位置及其特殊的玉材质都表明它们是表征王权与神权的符号云纹在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000年冲的运用更印证了这一点云纹与鸟纹、太[来自www.LW]阳纹等其他图形共同构成良渚祭祀器物上最常见的符号,并反复出现在器物表面相同的位置(如图2)这些涡旋状云纹也呈现出与商周云雷纹极其相似的图形结构及布局特点,与后者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良渚文化祭祀体系的基础是中国传统独特的二元世界观,即代表宇宙(如:“天”与“阳”)的“圆”与代表地与“阴”的“方”周而复始的相互作用而架构了生生不息的世界以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祭祀器琮与璧为例,琮与璧在祭祀仪式中的使用往往是密不可分的:璧在外形上模拟太阳圆形的运行轨迹并喻示太阳与天空,是良渚先民与天神、太阳神和人类始祖交流的重要媒介;琮则用来祭祀地神和女性先祖,甚至是女性贵族的特有标记(如图3)这些带有涡旋云纹的物件的独特祭祀功能及其所蕴含的深刻中国传统宇宙观念佐证了一个事实,即云纹与其他重要原始纹饰如太阳纹、鸟纹一样是权贵与神圣天神的标记,更是人与神及先祖沟通的重要媒介。

很显然,形态与结构上的高度相似性是人们将新石器时代祭祀文明中出现的涡旋形云纹界定为商周云雷纹的雏形的重要凭据但是,如果说新石器时代文明中出现的涡旋形云纹与商周云雷纹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那么前者所具备的祭祀特性是否会在后者同样得以延续?带着这个启发性的疑问,让我们进入商周时期的社会文化情境深度解读云雷纹三、商周祭祀文明中的云雷纹殷商甲骨文为我们提供了解读云雷纹最原始的文献资料据考证,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以祭祀为主,其中与供奉自然神和先祖相关的占卜是最常见的主题这证明祭祀是青铜时代早期社会和文化体系的核心,也为揭秘云雷纹提供了两条重要的线索,即自然崇拜和先祖崇拜云在商周自然崇拜文化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殷商甲骨文中就发现了大量有关云的文字,摘选如下:“呼雀燎于云,犬(《合集》1051)”“燎于帝云(《续》2- 4.11)”“癸酉卜,又燎于六云五豕卯五羊(《合集》33273)”“惟岳先酒,乃酒五云,有雨(《屯南》651)”“……若兹……六云……其雨(《合集》13404)”不难看出,云在祭祀仪式中的出现主要有两层含义:首先,云是被膜拜的重要自然神;其次,云是预示降雨的重要兆象人们密切关注自然界中云的形态、颜色和运动的变化,并据此为不同类型的云设定严苛的祭祀制度。

仪式中,“燎祭”是最常用的祭祀方式,这与燎烧的过程中升腾的烟雾与天空的云彩极其相似有直接的联系云在祭祀中特定角色的形成其实源自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悠久的农耕传统决定了中国古人对于自然的态度:一方面,人们依赖自然而生活,崇尚“天人合一”另一方面,险恶的自然环境让人们心生畏惧,产生原始的自然崇拜:人们相信“神秘”的自然力都源自神的意愿,只有诚心的膜拜、祭祀才能得到神的护佑自然界中云雾形态、色彩、运动的变化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尤其是降雨,对古代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指示作用在古人眼里,云正是神秘莫测的神的力量的显现,故而被奉为重要的自然神和兆象云在早期祭祀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必然反[来自www.lW5U.com]映在视觉领域中正如贡布里希所说,古老文明中的神秘图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不仅是审美的需求,更是力量的象征古人相信图像能护佑他们对抗自然力及其他未知力的肆虐换言之,古老图像的创造往往是为了达到某种神秘的宗教目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云形器和涡旋形云纹,以及商周青铜器上的云雷纹都是这类古老图形的典型代表人们将云转化为祭祀仪式中的图形,并期望以此获得神的力量和保护,祈祷风调雨顺。

先祖崇拜是商周祭祀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Sarah Allan在研究中指出:从古至今,先祖崇拜一直是中国宗教文化的核心,因为中国人相信人死后会继续存在于另一个世界并需要生者通过祭祀不断地供奉食物更重要的是逝者具有操纵生者的能力,既能庇护生者,也能给生者带来灾难大量考古发现已然确证了这一点:商墓中大量发现了填满食物祭品的陶器和青铜器皿;而甲骨文占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恰当地向先人供奉祭品来阻止他们的诅咒并获得荫庇尽管呈现抽象几何的简单形态,云雷纹却有着与先祖崇拜的传统紧密关联的深层意涵商周青铜器多为祭祀用器皿是学界早已确证的事实也就是说,装盛供奉给神灵和先祖的祭品是青铜器的主要功用之一SarahAllan因此推断青铜器上的纹饰绝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一种超越现实、属于灵界的视觉语言,象征着沟通与穿越通过这些纹饰,祭品得以穿越生与死的界线,到达被祭祀者,从而实现生者与死者的沟通云雷纹正是这类神秘图形中重要的一种,密集排布的涡旋形纹样所产生的强烈流转动势正是实现两个世界之间穿越与传递的最佳视觉显现云雷纹这种转变与沟通的意涵可以通过对商周青铜器主纹的解读得到进一步的论证尽管青铜器上的主纹丰富多变,但图形的种类却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

饕餮、龙与水族动物(如:蛇)、鸟、猫头鹰、蝉和少数呈现写实风格的动物图形(如:鹿、大象、虎、犀牛)是商周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这些题材都关乎死亡、转变和存在于现实之外的世界(地下或天上):饕餮由祭祀用的动物和人所组成,它用来吞噬和杀戮的大嘴,正如同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通道;潜伏地下的龙与来自天上神圣世界的飞鸟往往被结合成同一个图像;蛇具有蜕皮的习性并象征着死亡;鹿周而复始地蜕去它的鹿角并再生……(如图4、图5、图6)尽管主纹形态多变,但云雷纹一直是青铜器上不可或缺的地纹和辅纹纹饰密集云雷纹旁衬下的主纹醒目而有力,展现了一幅可怕的未知神灵在云雾缭绕间出没的景象在祭祀仪式的参与者眼里,礼器上无处不在的云雷纹是神圣、庄严的符号,它们暗示着人们膜拜、祭祀的另一个世界的确实存在,是沟通人类与那些正俯视人世却不被人们所知的神秘神灵的媒介凝视这些青铜纹饰,祭祀者心中会油然而生恐惧、敬畏的情感毫无疑问,正是云雷纹运用在视觉和象征意涵上大大强化了祭祀仪式的神圣氛围并最终实现了人与先人及神灵的沟通四、结语综上所述,商周云雷纹集中体现了中国古老祭祀文化的延续性,其内在意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首先,云雷纹是自然神“云”的表征符号;其次,云雷纹烘托出神秘而让人敬畏的祭祀氛围并暗示着青铜礼器上所描绘的神秘主纹物象的非现实性或者神性,是不同世界(现实世界和存在于人类感知之外神灵世界)存在的标示;再次,商周青铜纹饰是古人与神灵世界沟通的语言,人们希冀通过这些纹样穿越生与死的界线把祭品送达所祭祀的神或者先人。

确切地说,这些纹样是实现现实世界与神灵世界之间转化的视觉语言古老的云雷纹正如同中国祭祀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焚香环节所产生的袅袅青烟都被古人视作呈送他们的祭品与愿望至另一个世界的重要载体注释:本文为2012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云纹的文化判读”(湘哲社领[2012]14号)的阶段研究成果①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42.②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241.③郭沫若.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1983;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2.Reference:[1]杨成寅,林文霞.雷圭元论图案艺术[M].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992:216.【苏丰,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