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的善与恶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54.31KB
约24页
文档ID:48200137
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的善与恶_第1页
1/24

从心理的近距离和远距离来判断行为 的善与恶提出问题:§当问及某一不道德行为时,人们为什么总是 无条件地以惯常的道德标准来判定此行为的 对与错,很少考虑事情的特殊情境?提出假设:§总假设:心理距离决定人们常据道德原则而 常忽略具体情境来判断不道德行为本文的理论基础:解释水平理论( CLT) §1.心理距离事件: §指由于时间或空间的原因而没有直接经历的 或是假设的或是另一个人的经历虽没直接 经历但在心里上可以理解、解释(如通过想 象、记忆、预测等方式) §2.CLT的一般原理: §心理距离越远,就越倾向于对事件进行高水 平及抽象解释,而越少考虑事件的具体情况 §CLT已被证实适合以下距离维度:§时间距离、社会距离、空间距离和概率中 §CLT指出人们的判断反映了心理是如何理解 的越是远期(即远距离)事件,人们越是 倾向于用更抽象的、反映事件内涵的、一般 性的、核心的、去背景化得特征来解释它 对待近期事件则相反心理距离与道德判断§以往对道德判断的研究表明:人们常基于一 般的道德准则来判断某一行为的对与错,常 趋于忽略具体的情况 §CLT对此的解释:是因为一般化的、去情境 化的道德原则属于高水平解释,因而人们更 可能依据原则而不是情境信息来判断远期事 件。

本研究的目的:§探讨事件的时间距离和社会距离如何影响对 此事件的解释以及道德评估§总假设:人们常会认为违背了道德的远期事 件会比同样违背了道德的近期事件更加不 道德;远期的善举行为被认为比近期的善 举行为更道德§研究一的假设:比起近期事件,人们更可 能依据抽象的道德价值来描述远期道德事 件方法: §被试:来自以色列BenGurind大学的39名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其中33名 为女生)以给予课程分为报酬他们被随机分配到两种时间条件下 §自变量:时间距离(近期/远期)被试间设计;小短文(被试内) §因变量:短文的描述方式 §程序: § (1)呈现给被试5篇描述不道德行为的小短文,分别是:a、兄妹间的 发生性关系;b、一个家庭吃死狗肉;c、一个女人用一面旧的以色列国旗 擦屋子;d、一个已婚女子有婚外情;e、一个 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每个小 短文后都有两段对事件的陈述,一段陈述为事件反映出的道德原则(属于 高水平陈述),另一个段为完成事件的手段(属于低水平陈述)比如 对短文c事件的陈述分别为:侮辱国家的标志(高水平),把国旗剪成碎 布(低水平) §(2)让被试想象短文中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明天(近期条件)或是明 年(远期条件) §(3)让被试在两个陈述中选择哪一个更好地描述了短文所讲的事件。

两个陈述都是随机呈现给学生的结果和讨论§运用时间距离X小短文的混合方差分析,选择 低水平陈述的标为0,选择高水平陈述的标为 1方差分析产生了一个短文主效应, F(4,36)=15.41,p<.01,r=.61,表明其中有些短 文比其他短文更多的运用了高水平解释更 重要的是,还产生了一个时间距离主效应, F(1,36)=5.87,p<.05,r=.14,表明远期违背道德 的事件被认为是更多的运用了高水平解释( M=.81,SD=.21),而近期的M=.64,SD=.20.§这些结果支持了我们的先前的假设:比起近 期事件,远期事件更多的是运用道德原则( 因为高水平)来解释的研究二 §假设:比起近期不道德事件,远期不道德事件被认为更不道 德即错误程度更高 §自变量:时间距离(近期/远期)被试间;小短文(被试内) §因变量:不道德事件的错误程度 §被试:来自Tel Aviv大学的58名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其中 女生39),以往的研究证明男女生间在这样的实验中没有差 异 . 程序:先让被试阅读如同实验一的短文,然后引导他们想象 事情将发生在明天(即近期条件)或明年(远期条件)读 完每篇短文后,让被试在五点量表上评估事件行为的错误程 度。

结果与讨论: §分数越高表明被试认为错误程度越高用了 时间距离(近期、远期)x短文(1-3)的混 合方差设计结果产生了一个短文主效应, F(2,56)=26.79,P<.01,r=.57,表明其中有些 行为被认为比其他行为错误程度更高更重 要的是产生了一个时间距离的主效应, F(1,56)=6.53,P<.01,r=.38,表明远期( M=4.12,SD=.80)不道德的行为被认为比近 期违背道德的行为错误程度更高(M=3.41, SD=1.24),具体见下图:§交互作用不明显F<1,表明时间距离在所有短 文中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因此,正如所假 设的,远期不道德行为确实被认为比近期不 道德行为要不道德实验三§假设:研究二中的行为如果是第三人称做出的,其被我判定 的错误程度比由第一人称做出的错误程度更高 §自变量:社会距离(自己、他人)被试间;短文(被试内) §因变量:不道德事件的错误程度 §被试:来自在以色列服务部门从事秘书工作的40名(女29名 )自愿者 §程序:采用社会距离(自己、他人)x短文(1-6)的混合方 差分析让被试阅读6篇短文,在低社会距离条件下(即自 我角度),要求被试在读短文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体 会到的感觉和想法上。

在高社会距离条件下(即他人角度)§则要求被试想象如果是由自己所认识的某人 ,如同事,朋友,邻居或时家庭中的一个成 员来阅读这些短文,想象他们的此时所体会 到的感觉和想法读完每篇文章后,要求被 试从自我角度和他人角度在五点量表上来判 定这些行为的错误程度结果与讨论: §产生了一个短文主效应, F(5,38)=34.10,P<.01,R=.69,表明有些行为被 认为比其他行为更错误更重要的是,还产 生了一个社会距离的主效应,F(1,38) =5.29,P<.05,r=.35,表明以上行为如果是由 第三人称(M=4.27,SD=.47)发出的,此行 为被判定为比是由自我(M=3.88,SD=.60)发出 的时错误程度要更高见下图:§交互作用不明显F<1,表明时间距离在所有短 文中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结果证实假设研究四 §假设:对同一种道德行为,发生在远期时比发生在近期会被 认为更道德 §自变量:时间距离(近期/远期)被试间;小短文(被试内 ) §因变量:道德行为的道德程度 §被试:来自Ben-Gurin大学的47名(女45)心理学专业的本 科生随机分配至远期条件和近期条件下 §程序:采用时间距离(近期/远期)-小短文(1-3)的混合方 差分析设计。

被试阅读三篇短文,分别是有关一个人把遗产 捐赠给慈善机构、一个时装公司捐赠衣服给穷人、一对夫妇 收养一个残疾小孩然后被试在七点量表上来评估这些事情 发生在明天时的道德程度,以及发生在明年时的道德程度结果与讨论: §结果产生了一个短文主效应, F(2,45)=4.34,P<.05,r=.30,表明这其中有 些行为被认为比其他行为更道德更重要 的是,还产生了一个时间距离的主效应,F (1,45)=7.65,P<.01,r=.38,表明被试面 对同一道德行为,发生在远期(M=4.71, SD=.82)时被判定为比近期 (M=3.97,SD=.99时更道德,见下表交互作 用不明显F<1,表明时间距离在所有短文中 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启发:§以上从时间距离、心理距离证明了与解释水 平理论的关系,是否可从空间距离、概率方 面加以证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