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桩低应变检测技术

笛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70MB
约46页
文档ID:25600184
基桩低应变检测技术_第1页
1/46

1基 桩 低 应 变 检 测 技 术一、引言1. 建筑基桩检测的现行技术规范(1)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 ,2003 年(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 》 ,199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06-2003) 》 ,2003 年2. 建筑基桩(桩基中的单桩)的主要检测内容如下:(1) 桩基的承载力,包括:竖向抗压承载、抗拔承载力和水平承载力2) 基桩的完整性3. 何谓基桩的完整性?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指标4. 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常用方法(1) 低应变法;(2) 高应变法;(3) 超声波透射法;(4) 钻孔取芯法等5. 何谓低应变法?在桩顶施加低能量的荷载,实测桩顶速度(或同时实测力)的响应,通过时域或频域分析,判定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方法26.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主要方法(1) 弹性波反射法;(2) 机械阻抗法;(3) 超声波透射法7. 何谓弹性波反射法?根据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波形特征、幅值、相位、频率的比较,对混凝土桩的完整性作出判别的一种方法。

8. 弹性波反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检测仪器布置框图P35 图 8.3.29.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适用范围(1)本方法适用于在上海地区应用的各种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的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程度及其位置;(2)本方法检测缺陷的有效深度,40m 以上的长桩宜按长径比不大于 50控制,对任何类型超长桩,宜慎重使用;(3)不能检测桩基承载力、桩身混凝土强度、桩长10.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最终提示的检测成果P7, 3.0.7 条3二、弹性波反射法1. 桩身完整性时域检测方法(1) 弹性波在桩内的传播规律1) 阻抗、界面的基本概况a) 阻抗阻抗 CAZ)/(mSkN式中:A——桩身横截面积 ; )(2——桩身质量密度( );34/,/kgSkN;grr ——桩身的重度 ;)/(3mkg ——重力加速度( ;2SC ——纵波在桩身内传播速度 )/(b) 界面阻抗发生变化的部位称之为界面产生界面的原因?桩身出现缺陷灌注桩——缩颈、扩颈、夹泥、离析等砼预制桩——裂缝、断裂、空洞、蜂窝、接桩质量差等2) 弹性波在界面处的反射、透射图(1) 基桩示意图4I ——入射波; R ——反射波;T ——透射波。

波”——振动能量的传播方式——分别为入射波、反TRIV、、射波、透射波在界面处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分别为入射波、反TRPI、、射波、透射波在界面处引起的作用力由于,界面两侧力、速度相等,则:--------------(1)TRIP--------------(2)IV由波阵面动量守恒条件可得:-------------- (3)211CAPCAPTRI 联立求解(1)、 (3)式,则得:-------------- (4)IRZ21--------------(5)IRV21--------------(6)ITPZ21--------------(7)ITV21若令:11CAZ22CAZ图(2) 弹性波在界面处反射、透射5阻抗比 21Zi反射系数 iF21透射系数 iZT21则式(4)~(7)变成为:--------------(8)IRFP--------------(9)IV--------------(10)IT--------------(11)Ii(3) 应用反射波检测桩身缺陷1) 桩身缺陷和反射波与入射波之间相位关系a) 若桩身截面积不变,但出现缺陷(如:夹泥、离淅、裂缝等) ,此时,< ,F< 0,则:2Z1与 同号,亦即桩顶处反射波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与入射波引起的质点RVI振动速度同相,俗称“同相起点” 。

b) 若桩身出现缩颈,亦即 ,此时 、 ,则:12A12Z0F与 同号,亦即桩顶处反射波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与入射波引起的质点RVI振动速度同相,俗称“同相起跳” c) 若桩身出现扩颈,亦即,此时, , 、 ,则:12A12Z0F与 符号相反,亦即桩顶处反射波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与入射波引起的RVI质点振动速度反相,俗称“反相起跳” d) 桩端也是一个界面,一般情况下持力层的阻抗 小于桩身的阻抗 ,2Z1Z此时 、 ,则:12Z0F6与 同号,亦即桩顶处反射波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与入射波引起的质点RVI振动速度同相,俗称“同相起跳” 图 (3) 桩身缺陷反射波信号示意图2) 桩身缺陷严重程度与速度反射波幅值之间的关系桩身缺陷越严重,阻抗比 i、反射系数 F 越大,则:桩顶处实测得到的速度反射波幅值越大举例:i F1 02 |0.333|21Zii74 |0.600| IRFV反射波幅值大小除了与缺陷严重程度有关以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a) 缺陷距桩顶距离;b) 桩身阻尼值大小;c) 桩身与周围土层耦合程度3) 桩身缺陷位置 的确定riL--------------(12)riritCL21式中:——缺陷桩缺陷处反射波传播至桩顶的时间,rit——缺陷桩纵波速度 , 确定方法详见后述。

rC)/(SmrC4) 桩身缺陷性质与反射波特征之间的关系a) 断裂浅部(2~3m 之内)○ 1锯齿状的波叠加在低频波上中浅部○ 2出现 2 次、甚至多次反射深部(见不到桩底反射)○ 3拟完整桩端反射,但实测纵波速度明显偏高,其原因见后述b) 离淅反射波与入射波同相、反射波较杂乱、反射波幅值较小8c) 变截面(缩~ 扩颈)d) 桩顶松软2、桩身完整性频域检测方法(1) 桩轴向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1) 基本假定a) 假定桩为一根无阻尼的弹性直杆;b) 假定桩产生轴向变形后应力均匀分布2) 计算图式9图(10) 计算图式图中:Q(t)——施加在桩顶的锤击力(kN) ;Fd(t)——桩侧土的动阻力(kN) ;Pd(t)——桩端土的动阻力(kN) ;Co——桩侧土的阻尼系数(kN·S/m) ;Ko——桩侧土的抗剪刚度(kN/m) ;Cg——桩端土的阻尼系数(kN·S/m) ;Kg——桩端土的抗压刚度(kN/m) ;——Z 端轴向动应力(MPa) ;z——(Z+dz)端轴向动应力( MPa) ;zdu——Z 端轴向动位移(m) ;——(Z+dz)端轴向动位移( m) ;——桩身材料的质量密度(kN·S 2/m4) ;A——桩的横截面积(m 2) 。

3) 在单元体上的作用力:——Z 端的作用力(kN) ;——(Z+dz)端作用力(kN) ;Z(+d)10——惯性力(kN) ;2ZAdutKoudz——桩侧土剪力( kN) ;——桩侧土阻尼力(kN) zuCdt4) 桩轴向振动微分方程 作用在单元体上力平衡方程:(13)2()zzzZozozzuuAdAKCdAtt整理上式,则得:(14)2zouCZtt根据材料力学知识可知:(15)zZuE式中:E——桩的弹性模量(MPa)对(15)式求导,则得:(16)2zZu将(16)式代入(14)式,则得桩轴向振动微分方程:(17)2 2oozuuACKAEtt若不考虑桩侧土影响,即:C o=0、K o=0,则(17)式变成为下式:(18)22Zut式中:(19)EC分析(19)式可知:纵波在桩身内的传播速度 C(简称纵波速度)与桩身弹性模量 E 的平方根成正比;与桩身质量密度 的平方根成反比11(19)式在理论上表明了纵波速度 C 与桩身弹性模量 E、质量密度 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理论上还未得到纵波速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式。

但是,从实践中发现纵波速度与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混凝土桩的纵波速度值大,其强度值高表(1)中所列各种混凝土桩型纵波速度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是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取得的经验数据,仅供参考表(1) 混凝土桩纵波速度(m/s)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混凝土强度桩型 C25 C30 C35 C40 C60 C80灌注桩 3200~3400 3400~3600 3600~3800 3800~4000实心预制方桩 3800~4000空心预制方桩 4100~4200高强度预应力管桩4200~4300实践中还发现影响混凝土桩纵波速度的因素除强度外,粗骨料的品种和粒径、含水率、添加剂的品种和数量、钢筋的排列、成桩工艺和养护方法等对其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一强度的混凝土桩,在不同的工程中,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相异,可能呈现不同的纵波速度值既然如此,就不能用低应变实测所得的纵波速度值去推算桩身混凝土强度2) 桩轴向振动微分方程的求解1) 无桩侧土公式(18)即无桩侧土情况下桩轴向振动微分方程对于具有一定边界条件的有限长混凝土桩,可以用分离变量法求解(18)式,解可以写成如下三角函数的形式:(20)ziziuUMcost+Nnt)(式中:u——桩轴向振动位移(m) ,——桩轴向振动位移幅值(m) ,——桩轴向固有振动园频率(rad/S),zit——时间(S ) ,M、N——待定常数。

12(20)式对 t、Z 分别作求导,则得:(21a)ziiziiuUMsntNcostt(-+)(21b)222ziziizitntt-(21c)ziziucost+tZ()(21d)2zizi2UMtNsnt()将式(21b)、(21d)代入(18)式,则得桩轴向振动的振型微分方程:(22)220ZCzi(22)式的解可以写成下式:(23)' 'cossinziziZUMNC(23)式为桩轴向振动振型表达式,其中:M’、N’为与桩端边界条件有关的待定常数a) 桩端固定(桩端嵌入坚固的岩层) 、桩顶自由边界条件[见图(11)] :Z=0 =0UZ=L 0Z将 Z=0、 =0 代入(23)式,则得:M’=0,(23) 式变成为:(24)'UsinziNC(24)式对 Z 求导,则得:(25)'coszizi将 Z=L、 代入(25)式,则得:U0Z13'cos0LiiNC因为(23)式有解, N’≠0,且 ≠0,则:LiC(26)csLi若要使(26)式成立,则:,i=1,3,5...... (27)Li2CƒLi= ,i=1,3,5...... (28)4(27)、(28)式中: 、ƒ Li分别为完整桩在无桩侧土条件下桩端固定、桩头Li自由时轴向振动固有园频率(rad/S) 、固有周频率(Hz)。

连续质量分布的桩,轴向有无限个固有频率根据(28)式,可得完整桩轴向相邻固有周频率差值△ƒ Li(Hz):△ƒ Li= (29)2CL图(11) 桩顶、桩端边界条件(无桩侧土)b) 桩端自由(桩端沉汙、脱空) 、桩顶自由边界条件[见图(11)] :Z=0 U0ZZ=L 14对(23)式求导则得:(30)' 'sincosZzziziziZZUMNCC将 Z=0, 代入(30 )式,则得 N’=0,(30)式变成为:0(31)'sizzi将 Z=L、 代入(31 )式,则得:U0Z(32)'sinLiMC因为(23)式有解,M’≠0,且 ,则:0LiC(33)siLi若要使(33)式成立,则:,i=1,2, 3…… (34)LiCƒLi= ,i=1,2,3…… (35)(34)、(35)式中: 、ƒ Li分别为完整桩在无桩侧土条件下桩端自由、桩顶Li自由时轴向振动固有园频率(rad/S) 、固有周频率(Hz)根据(35)式,可得完整桩相邻固有周频率差值△ƒ Li:△ƒ Li= (36)2CL分析(29)、(36)式可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