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日习俗文化比较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在中国是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都是以握手为礼这样既可以表现出人们的基本礼仪,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礼仪来化解一些矛盾,使大家可以和平相处 而在日本,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诚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见面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通常是地位、年龄低的人先递名片到日本人家里作客或到公司拜访客人,要预先约定时间,还有日本人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拜访亲朋好友、出席宴会、旅游带回来的お土産(土特产),通常是一些很便宜的东西,礼不在厚,礼物的包装就很花心思,为的是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心意。
送礼成双,喜欢2、6、8、9等数字日本人送礼一般是奇数,通常用1、3、5、7等,并且日本人很忌讳“9”和“4”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日本人禁忌绿色,礼物忌送手帕、梳子、荷花等;探病的时候不能送带根的植物 中国人也注重礼仪规范,在正式场合也要正装,要求并不太严格,而日本人非常注重礼仪和服装不同的场合要求不同的服装,特别是男性,必须穿一套正规的西装在日本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参加婚礼和葬礼的时候,男性都是穿一套的黑西装怎样分辨才知道是参加婚礼还是葬礼呢?要从男士所佩戴的领带来区分参加葬礼的都必须系黑色的领带;参加的婚礼的就会系一个蝴蝶结领带,或其他颜色的领带 在对神灵的信奉方面,大和民族是一个信奉自然的民族,自然为神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就像我们中华民族将龙喻为民族魂一样他们信奉这样的"神",还有"灵",他们认为他们的这种信仰很虔诚全国各地的神社,寺庙不计其数,尤以京都地区为甚.很多游客把京都作为日本的寺庙/神社的胜地来进行游览.以下小做汇集日本人对神灵的虔诚是很强烈的,虽然虔诚,但也敬畏着 相比较下,中国的神灵就比较"友善",因为神话也是有其政治思想基础的。
在我国,神灵的塑造和西方基督教比较类似,所有的神灵都趋向于教人"真善坚忍"日本人也同样很坚忍,但是这还是有不同的前面说了,中国的神灵趋向基督教的价值观念,强调众生平等,神灵的形象也被塑造得很高大完美但说开去,这又和西方宗教、神话的神灵那样性格棱角分明不同因此,中国的神灵是很具特色的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日两国作为两个在地理与文化上紧密联系的国家,在饮食这个关键问题上是有一些共同语言的当然,到底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因此在饮食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中国饮食与日本饮食,同属东方文明的产物,具有含蓄,优雅的特点在日本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承袭自中华文明,饮食也不例外然而,大和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思维的民族,特定的地缘环境,有限的自然资源,促使他们不断创新,进而独树一帜,这都源于大和民族对自然,对人的独特领悟以下是中日两国在饮食方面的一些比较,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两国文化的观念,传统在饮食方面的体现 日本料理尊重的是发挥材料本身的味道,根据情况生吃就是最好的选择中国人却不善生食,原料往往要经煎煮炒炸卤炖烤烧烩等多道工序的制作方能起锅、装盘、上桌在不同火候的烹调下,原料被定型,原味得以提升,口感也更丰富。
所形成著名的八大菜系,其中万般滋味,千秋典故,身为中国人,也只能感受其博大,难细言其精妙有人说,中国料理是火功文化,日本料理是刀功文化很多国家认为火是人类文明开化的起源,生食则过于野蛮这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日本人把外国料理的好的部分积极地引进,根据自己的味觉重新改进日本日本人对各种各样的味道的好奇心很强,只要觉得好吃,即使是外国的东西也积极地引进并加以改良他们往往以缜密的心思,精细的做工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出奇制胜现在日本制作的面包有些比西方的面包还要好吃;苹果是从美国进口的,经过品种改良以后制作了日本的新品种“富士”,获得了世界的好评但是关于中国料理,从现状来看,他们还不能做出令中国人感叹的东西不过在拉面领域,日本倒是技高一筹日本料理还妙在渗透进了对季节的感觉日本人很喜欢品尝“季节”比如,春天到了,就品尝一种山菜天妇罗,喜欢让五脏六腑都充满春天的气息另外,把季节的花儿点缀在盆子边上,日本人也津津乐道于这些细节中国人则讲究饮食适时,适温而食,实质上大同小异国人善于养生,饮食与中药学联系则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食疗”,寓保健于日常饮食,便哉妙哉日本料理还有一个特长就是对器具的讲究很深日本人不仅用嘴,还用眼睛吃东西。
同样是气韵宜人的陶器,瓷器,中国人更愿意拿在手中把玩,对于食具却欠缺考究在日本,有句话这样说道:“菜肴是盆子的装饰,美丽的盆子里盛放的菜肴就是那样被提炼出了美味这样说似乎有些本末倒置的味道,但我也觉得有一半是真的所谓品尝,的确是需要视觉和味觉的协调合作而眼睛所见的,决不仅仅是菜肴本身,还有食具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向日本饮食学习 朴素,自然的味道与洗炼的文化的结合——这就是日本料理的精髓而中国料理中包含着哲学,这在世界范围看是很稀有的经常说中国有4000年历史,中国的饮食文化,确实可以令人感受到这种重厚的背景可以说,中国饮食在表如万花筒般层出不穷,在里则如浩瀚海般博大深邃中日用筷文化比较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吃饭,筷子一般用右手执拿,俗以为拿筷子的位置要适中,忌讳拿得过高或过低因为从手拿筷子的位置可以占卜出未来孩子找对象离家是远还是近,筷子拿得过高,对象必定离家远,拿得过低,对象必定离家近有些家长怕孩子离自己太远,而有些父母则希望孩子能远走高飞,不要没出息死守在自己身边,这样便对孩子拿筷子的位置各有所忌讳了民间还忌讳吃饭前用筷子敲空碗俗以为这是“穷气”,因为旧时乞丐要饭时才这样当当地敲。
一说与古代“蛊毒”传说有关相传蛊是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人将百虫放进坛里,经过多年后打开看时,必定有一个虫子把其它的虫子都吃光,这个胜利者就叫“蛊”用蛊的粉末放在食物里毒害他人时,就要在下毒时边念咒语边敲打碗盆,以便使蛊起作用所以,用筷子敲打碗盆就犯忌讳把筷子插在盛好的米饭上也是不允许的据说这是丧葬时敬鬼神的方式,容易让人想到死人,是不吉利的山东一带又忌讳把筷子横担在碗上,说这是供奉死人的放法传说明代之前有把筷子担在碗上的风俗,后来明太祖斥责说这是恶模样,于是便逐渐成为一种禁忌河南郸城民间对吃饭用筷有八忌:一忌舔筷;二忌迷筷,拿不定主意,手握筷子在餐桌上乱游寻;三忌移筷,刚吃过一个菜接着又吃另一个菜,中间不停顿,不配饭,四忌粘筷,用粘了饭的筷子去夹菜;五忌插筷,把筷子插在饭莱上;六忌跨菜,别人夹菜时,跨过去夹另一菜;七忌掏莱,用筷子在菜中间扒弄着吃;八忌剔筷,用筷子剔牙这些禁忌大都是与卫生、谦让、礼貌有关 另有些讲究的人家,酒杯碗筷的放置都有规矩,不许乱放有“杯不出栏,筷不出缘”的说法筷子要放在杯子的一侧,以妨快(筷)分开之嫌,筷子要一般齐,怕联想到“三长工短”的恶语 在餐馆用餐时,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盘子上,还则容易碰掉。
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请服务员换一双在用餐过程中,已经举起筷子,但不知道该吃哪道菜,这时不可将筷子在各碟菜中来回移动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进嘴里,或用舌头舔食筷子上的附着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动碗、盘和杯子有事暂时离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里,应把它轻放在筷子架上 在席间说话的时候,不要把筷子当道具,随意乱舞;或是用筷子敲打碗碟桌面,用筷子指点他人每次用完筷子要轻轻地放下,尽量不要发出响声 日本人取筷子时要以左手托住拿筷子的第一步骤,即是拿取的方法实际上接触筷子的是拇指、食指和中指,但无名指和小指也需紧靠中指首先以右手拿住横放的筷子中央部,再以右手从下托住,并将右手滑向筷子向右端,然后,手掌反转朝上,移向筷子中央位置当拇指移至中央上方时,应紧拿住,接着放开左手卫生筷应上下分开一般待客时多使用卫生筷,不过,较正式的料理店所使用的,则是木纹清晰的杉筷等高极品要拉开卫生筷时,首先需以前述正确的取筷方法,横拿住筷子,再双手上下逐渐拉开卫生筷的动作也不可太过夸张还有,除了极简陋的筷子外,拉开后磨擦筷尖,可说是相当不好的习惯手中有碗时筷子的拿法吃日本料理时,大多是手中端着碗进食。
假如手里已拿着筷子,再以同一手取碗或放下碗,虽没违反礼节,但手中没有筷子,能伸直全部指头去取碗,姿势会更为优雅如果手中已有碗,拿取筷子的方法也有所不同结论;日本在饮食文化上受中国的影响深远随着时代的变迁,两国的饮食文化和饮食礼仪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了解、尊重彼此的饮食文化和礼仪,对减少文化冲击,消除心理隔阂、促进交际双方的沟通和信息的有效传递大有裨益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