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 6 月一个凌晨,阿富汗,兴都库什山深处一个小村庄,侵阿苏军摩步第 306 师 1团摩步 1 营秘密包围了这里,据情报声称游击队集结在这个村子,但大家都知道进攻村庄的真正原因是为了给某不服领导和管教的部族长老一个深刻教训营属炮兵连的嘎斯卡车装载着 6 门 “榴弹炮”迅速放列进入阵地,这火炮外形很奇特,巨大的炮栓和复进机突出于炮尾,在右侧有类似冲锋枪弹夹口的开口,炮手端着装有四枚炮弹的弹匣插入这个进弹开口随着营长命令下达,火炮在 2 秒内就将 4 枚炮弹发射了出去在随后的一分钟内,6门大炮打了 10 个齐射,共有 240 发炮弹劈头盖脸的倾泻到小村庄里,随后两个摩步连乘坐轮式装甲车向前冲击,苏军进入村内后,发现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大部分村民被炮火杀死在睡梦中,清缴行动很顺利就结束了,也没有激战,更没有伤亡军事行动就像周末郊游一样轻松,一切都要归功于那 6 门火力凶猛,理论射速高达 170 发/分种,绰号“瓦西里克”的大炮这就是本文要讲的苏联 2Б9 型 82 毫米速射迫击炮迫击炮与其他火炮有三个不同之处:一是其炮弹由炮口装填,依靠炮弹自身的重力下滑,撞击炮膛底部撞针而使底火发火,点燃发射药将迫击炮弹推出炮口,强迫击发,“迫击”即由此得名;二是其没有反后坐装置,后坐力依靠座钣直接传递给地面。
因此整个迫击炮质量轻,结构简单,易拆卸,能伴随步兵分队作战;三是射角较大,弹道弯曲,是一种曲射武器,可以对遮蔽物后面或山背斜面上的目标实施攻击 然而,苏联 2Б9 型 82 毫米速射迫击炮,却完全颠覆了传统迫击炮的一切特征,它从炮尾装填,取消了座钣,带有反后坐装置,用座盘和大架承受火炮后坐力,高低射界从-1度到 85,即可平射打坦克,也可曲射打碉堡除了可发射迫击炮弹的特点外,从任何方面看,这种火炮都具有典型榴弹炮特征充满了暴力美学,外形粗犷,简单可靠,火力凶猛,因而受到大多数军迷的推崇然而,2Б9 型 82 毫米速射迫击炮在前苏联只是昙花一现的装备了十余年,随即被传统迫击炮所取代总体来说,是个失败而返祖的设计,原因何在?看完本文您就明白了2Б9 型型“矢车菊矢车菊”82 毫米速射迫击炮正史毫米速射迫击炮正史迫击炮在苏联陆军中占有重要地位,据苏军统计,卫国战争时期地面战场死亡人员一半以上是由迫击炮造成的,在苏军指战员眼中最受宠爱的武器并非是坦克,而是毫不起眼的迫击炮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了大约 35 万门迫击炮战后苏军依然重视迫击炮的装备,从步兵营到团、师、军级单位,分别列装 82 毫米、120 毫米、160 毫米和240 毫米迫击炮。
出于对火力的变态追求,1946 年,苏军提出研制一种具有极高爆发射速的概念火炮这个任务被 37 岁的火箭和空间技术设计师维克多.菲利波夫接受并开始前期研制维克多.菲利波夫(В.К. Филиппов,1909—1996 年)是莫斯科化学运输工程设计局(КБ ТХМ)的设计师,化学运输工程设计局成立于 1943 年,是研制航天和洲际导弹综合发射场的推进剂燃料加注系统、温度控制和消防供水系统的专业设计局该设计局位于莫斯科科罗廖夫市(以本博主命名的光荣城市)西南的科学城内,这是一个幽静的国防军工城,十几年前笔者曾经去过一次,很安静和谐的小镇,尽管那时苏联早已解体,但依旧警备森严,进出都需要良民证,无证乱窜的 ID 都被城管第一时间抓到昌平挖沙子去了维克多维克多.菲利波夫总设计师(菲利波夫总设计师(В.К. Филиппов,,1909—1996 年)年)跑题了,言归正传1955 年,第一个采用前冲浮动击发原理的自动机被研制出来,随后开始长达四年的原型炮试验1959 年,第一门原型自动速射迫击炮通过工程鉴定,被命名为“Ф-82”型,化学运输工程设计局建议投入生产,但型号因为某些原因搁置了到了 60年代后期,苏军大量装备的二战时期研制的 M1943 式 120 毫米迫击炮已经陈旧不堪,急需一种换代产品。
鉴于苏联红军早已实现全军摩托机械化,因而苏军装备论证部门认为步兵分队有能力装备更重一些,火力更猛一些的火炮于是 8 年前被雪藏的菲利波夫自动速射迫击炮方案被军方想起并重新提上议事日程1967 年得以恢复研制,1970 年正式定型,被命名为 2Б9 式 82 毫米速射迫击炮,绰号“矢车菊”(Василек 瓦西里克)2К21 式是整个武器系统的型号,全称是“2К21 式迫击炮武器系统”,由 2Б9 式 82 毫米自动迫击炮及2Φ54(嘎斯-66)越野运输车组成1973 年开始,“矢车菊”编入驻东德苏军摩步团进行试验,随后开始以连为单位大规模装备苏军负有山地作战任务的摩步团和装甲输送车摩步营1984 年开始装备波兰等华约国家,并被一些国家仿制,譬如东亚某国该炮主要作为团营伴随炮兵武器杀伤和压制较近距离内的暴露人员和反坦克武器还可参加强击群,对筑垒地域进行直瞄射击,阻止敌预备队的反击和工事内敌人的出击主要作战对象是:敌前沿、浅近或一定纵深内的各种暴露目标包括有生力量、装甲目标、炮兵阵地、导弹发射装置等,以及隐蔽在反斜面、峡谷、丛林等起伏地形或野战工事、城市建筑物后的各种目标70 年代后期开始装备改进型2Б9М,目前 2Б9М“矢车菊”在俄罗斯的售价大概 50,000 美元左右,而普通俄罗斯 82 毫米迫击炮的出口价为 18,000 美元。
采用水冷套的采用水冷套的 2Б9 式迫击炮,炮身右侧是进弹口式迫击炮,炮身右侧是进弹口牵引状态的牵引状态的“矢车菊矢车菊”“矢车菊矢车菊”速射迫击炮的结构和性能速射迫击炮的结构和性能在结构方面,“矢车菊”自动迫击炮与普通迫击炮有较大区别,取消了座钣,装有反后坐装置,有一个与牵引火炮相同的轻型大架和双轮炮车,外形酷似榴弹炮迫击炮由自动机部分(炮闩、液压缓冲器、解脱装置、输弹机、分离装置、再装填装置、紧定机构等)、上架部分(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调节机等)、行走部分(下架、大架、锁定装置、千斤顶、减震装置等)等组成采用后膛装填,炮闩自由后坐、前冲定点击发的自动机炮身安装在摇架上,与制退机和复进机联接上架装在下架的回转盘上,可提供 10 的方向射界带平衡机的液压式高低机提供 0°~80°的高低射界弹药装填用的输弹槽随摇架、上架同时起落和回转战斗状态时,下架前方的支撑座盘下落,通过螺杆使炮车轮离地该炮采用弹匣自动供弹,4 发炮弹的弹匣装入身管右侧靠近炮耳轴处的输弹槽,炮弹自动输入炮膛设有单、连发转换装置,每炮配有 24 个可连装的 4 发弹匣装置首发发射,炮手人工开闩,然后选择单发或连发设计方式,装填弹夹,操炮并射击。
射击后,自动开闩可进行下一个弹夹的装填和发射直瞄或半直瞄射击时,通过直瞄镜测定目标距离,操炮手瞄准目标并射击夜间可用主动红外夜视镜瞄准目标射击 该炮爆发射速为 4 发/2 秒,理论射速为 120 发/分钟,但仅仅是理论而已,实际射速远没有那么恐怖,该炮的实际最大安全射速不超过 40 发/分钟,也就比普通传统迫击炮高二至三倍,普通 82 毫米迫击炮通常射速 20 发/分钟,120 毫米迫击炮 15 发/分钟炮管中部装有冷却室,中间填满冷却水,水冷的设计使 2Б9 速射迫击炮拥有半小时内300 发(折合每分钟 10 发)的持续射击能力,改进型 2Б9М 取消了水套冷却室,使用气冷原理,在炮身上车有散热螺纹,其半小时持续射速降为 200 发(折合每分钟 6 发)该炮既能像迫击炮一样大射角间瞄射击,又能直瞄射击,直射距离理论上为 400米~1000 米,不过据阿富汗老兵回忆,此炮超过 400 米距离的直射射击成绩都是瞎蒙的,由此看来“矢车菊”直射精度很一般该炮除牵引外,还可装在 2t 嘎斯-66(4×4)卡车、BTP-60 或 BTP-70 装甲人员输送车载运发射时自动从车上卸下,在地面发射;发射后再用机械装到车上,以便迅速转移到另一射击位置。
矢车菊”速射迫击炮主要战术技术性能:口 径 82 毫米 内膛结构 滑膛最大射程 4570 米 初速(榴弹) 272 米/秒榴弹最小射程 800 米 破甲弹有效直射距离 400 米理论射速 160 发/分钟实际射速 40 发/分钟半小时持续射速(水冷式) 300 发/分钟半小时持续射速(风冷式) 200 发/分钟高低射界 -1 度至 85 度 方向射界:左右各 10 度行军战斗转换时间 1.5 分钟配用弹种 О-832ДУ 式杀伤榴弹、反坦克破甲弹弹药基数 228 发 炮班人数 4 人战斗全重 2Б9:622 公斤 2Б9М:632 公斤炮身重 435 公斤 车辆重 3930 公斤武器系统全重:车辆、火炮、弹药,零部件 6060 公斤牵引车辆速度,公里/小时: 公路 60 越野 20“矢车菊矢车菊”的浮动炮闩结构的浮动炮闩结构速射迫击炮在中国速射迫击炮在中国记得笔者早先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军工在武器研制项目上,即研制最新的先进武器,也同时研制最新的落后武器”北方公司那个仿意大利驮载山炮的轻型 105 毫米山地榴弹炮,以及“矢车菊”自动迫击炮都是典型的例子,中国在 90 年代重新捡起“矢车菊”这种早已被俄军淘汰的产品来仿制,很大程度是为了出口创汇,而不是用来自己装备的。
成都军区 149师特战营的那几门自行速射迫击炮,以及内蒙古军区边防团炮兵连装备的牵引速射迫击炮,都是整几门玩玩的,我认为不必当真真正应该注意的是 54 军装备的 120 自行迫榴炮,以及正在研制的双管 120 毫米自行迫榴炮,这些才是我军真正想要的东西SM4 型 81 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是我国“十五”期间研制的,比较有亮点,解决了武器系统一体化设计、高射速、高机动性等关键技术,成果令人满意采用国产“东风”EQ2050型 4×4 军用越野车底盘提高了作战机动性,可 360°方向射击配备火控计算机和电机驱动的方向机,实现了弹道诸元自动解算和方向快速调炮,缩短了射击准备时间,提高了诸元装定精度,自动操炮是国产车载速射迫击炮的最大亮点该炮配备激光测距直瞄镜和微光镜,能实现半直瞄和夜间观察瞄准射击,并能提高火炮的首发命中率能对阻碍执行步兵营战斗行动的目标进行压制或歼灭,也可执行烟幕迷茫、纵火和照明射击等任务 SM4型 81 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是对国产其它型号速射迫击炮的改进和再创新,具有较好的军贸前景通过加长炮管和增加装药量,中国还使自产速射迫击炮的初速增加到 295 米/秒,理论射速提高到 180 发/分钟,从而改善了自动迫击炮的技术指标。
中国的中国的 W99 式速射迫击炮,看炮管上的风冷螺纹,应该是仿制式速射迫击炮,看炮管上的风冷螺纹,应该是仿制 2Б9М内蒙古军区装备的牵引式内蒙古军区装备的牵引式 82 毫米速射迫击炮毫米速射迫击炮149 师的车载速射迫击炮师的车载速射迫击炮SM4 型型 81 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左图炮击似乎并未放下助锄,说明该炮后坐力较低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左图炮击似乎并未放下助锄,说明该炮后坐力较低SM4 型型 81 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的弹匣和炮弹毫米车载速射迫击炮的弹匣和炮弹“矢车菊矢车菊”速射迫击炮的黯然退场速射迫击炮的黯然退场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在追求某方面突出的同时,就要放弃另一些东西,这就叫“舍得”,有舍才有得苏联军队为了追求迫击炮的速射和火力,放弃了很多,以至于装备数年后才发现得不偿失1980 年代苏军发现,其在摩步营和机枪炮兵团装备 82 速射迫击炮,存在系统重量大,弹丸威力小,精度差散布大、射程近等不可克服的一系列缺陷重量方面矢车菊”速射迫击炮重达 632 公斤,是当时主流 120 迫击炮重量的三倍(中国 64 式和 86 式 120 毫米迫击炮战斗全重分别只有 174 和 206 公斤),是多数 82 迫击炮重量的 15 倍(中国的 87 式 82 毫米迫击炮战斗全重只有 40 公斤)。
矢车菊”只能牵引或车载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