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堂 教 学 设 计课题: 《藤野先生》 授课时数: 3课时 日期: 年 月 日设计要素设 计 内 容教学内容分析《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绯红、诘责、畸形、深恶痛绝”等词语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3、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过程与方法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3、赏析课文重点语句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情分析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难点1、理解本文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2、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解决办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点拨法教学策略1、朗读法;2、小组合作法;3、教师点拨法;4、讨论法;教学资源1、新课程标准优秀教案;2、教师用书3、同步练习册;4、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鲁迅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介绍时代背景三、初读文章 整体感知四、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详细介绍作品背景教师组织学生初读课文并布置学习要求:1、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及明确,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字词进行重点强调,并板书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鲁迅文笔特点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 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学生回答学生认真听并了解相关资料学生自读课文,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1学生讨论完成任务2,并积极回答或互相补充学生齐声朗读学生讨论,并积极回答或互相补充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课前检测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 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及明确教师布置家庭作业1、 熟读课文2、 完成课后读读写写1、 教师点名学生上黑板默写生字词。
2、 师生共同复习上节课内容(一)1、教师组织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并要求学生思考:(1)文章的主题是记叙在仙台求学及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经历,那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呢?说说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2)作者初见藤野先生时,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2、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必要的指点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及明确(二)1、教师组织学生 朗读第24-31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那几件事?从中可以反映出作者何种思想感情?请用文章中的语言说明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及明确讲解学生做好笔记学生明确作业学生配合学生默读完课文后积极讨论学生回答或互相补充,做好笔记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生做好笔记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第三课时一、课前导入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三)教师过渡:我想现在肯定有些同学会有想法,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写这几件事? 请同学们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给予引导并进行讲解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
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这是鲁迅决心离开仙台,弃医学文的根本原因鲁迅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教师布置家庭作业1、 熟读课文2、 完成同步练习1、教师听写生字词;2、师生共同复习第二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1、教师点名朗读课文36—38段,要求学生画出我对藤野先生思念的句子对我影响之大的句子以及表现我实践自己弃医从文的句子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学生认真听讲并明确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明确作业学生听写学生配合老师学生朗读、听读,并画出句子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使用预期效果三、质疑、解答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2、教师点名朗读画出的句子,并从朗读技巧方面给予指导3、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部分的三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些什么?4、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必要的指点5、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及讲解明确6、教师讲解这一部分难理解的句子1、教师组织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有没有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段落等2、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解答课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体现了藤野先生崇高的精神和鲁迅深切的爱国感情。
文章语言精练,幽默而又犀利,抓住了人物的特征,生动而又传神,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好好借鉴,用我们的笔记住我们最怀念的人 教师布置作业1、 完成同步练习2、 预习第二课学生朗读学生讨论并回答或互相补充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生质疑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学生认真听讲并识记学生明确教学流程图组织学生朗读介绍资料设计导语,导入新课出示相关问题二次引导与点评一次引导与点评出示相关问题三次引导与点评出示相关问题激情小结进入新课藤野先生 导入新课 了解相关资料 资料介绍 朗读课文 诵读课文 小组讨论 整体感知 做好笔记 更正补充 小组讨论 研读课文 做好笔记 更正补充小组合作完成 研读课文做好笔记 更正补充学生聆听、识记 而有信 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