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7号线二期(东延)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 (简本) 建设单位: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16年02月 1一、建设项目概况 (一)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情况 北京地铁7号线二期(东延)工程起自既有7号线终点焦化厂站站后,以地下线形式沿规划焦化厂中路下穿东五环后在朝丰家园西侧转向北,至万通路后再向东;之后沿万通路下穿通惠灌渠、京哈高速路后进入通州区;通州段线路主要沿万盛南街、群芳南街及六环内辅路敷设,最后在环球影城的城市大道设置终点站线路全长约16.6km,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8座,平均站间距2.13km,与八通线南延线在环球影城站换乘在六环内,群芳南街南侧设置车辆基地一座 (二)建设项目主要内容、生产规模、建设周期和投资 1、线路 列车编组方案为8辆编组的地铁 B型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计划于2019年9月全线建成开通主要工程特性见表1 表1 工程特性表 项 目 初 期 近 期 远 期 全日客流量(万人次) 17.1 20.2 26.4 列车编组辆数 8 8 8 最小行车间隔时间(min) 2.5 2.2 2 全日开行列车对数(对/日) 214 251 283 2、车辆基地 7号线二期(东延)工程在张家湾设置车辆基地一处。
3、施工方式 8座车站均采取明挖法施工 区间工法以盾构法为主本线区间总长 15.2km(含出入场线),盾构工法11.5km,矿山法2.8km,明挖法0.9km 2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一)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环境空气 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通过对评价区的污染物现状监测,各监测点PM10、PM2.524小时平均值均超标,其它污染物监测值全部达标,表明该地区大气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本项目用地区域位于城市下风向,受市区污染物迁移影响,整体空气质量一般,颗粒物污染明显 2、地表水 拟建线路范围所涉及到的主要河流有通惠灌渠(通惠北干渠)和萧太后河(南大沟灌渠为萧太后河支流)等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2015年7月份河流水质状况公报,通惠灌渠(通惠北干渠)水质为V1类,萧太后河水质为V4类 3、地下水 7号线二期(东延)工程车辆基地区域地下水水质一般,存在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指标超标现象,但超标程度并不严重 4、声环境 声环境敏感点及车辆基地厂界现状监测结果显示,环境噪声现状监测值存在一定超标现象,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道路交通噪声影响。
5、振动环境 振动敏感点现状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点监测值均符合 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中不同环境振动功能区规定的昼夜限值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声环境评价范围 风亭、冷却塔周围50m以及车辆基地厂界外1m 2、振动环境评价范围 距线路外轨中心线两侧60m以内的区域 3、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为工程废水收集、处理、回用设施 4、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 本次地下水评价范围主要集中在车辆基地附近区域,西至小马庄,北至土桥,东至张家湾,南至施园 5、大气环境评价范围 车辆基地新建锅炉房周围200m以内的区域 3焦化厂至通马路段沿线评价目标分布图 4通马路至环球影城段沿线评价目标分布图 5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一)施工期污染源 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地面扬尘;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降水井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以及各种车辆冲洗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泥沙;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是施工现场的推土机、挖掘机、打夯机、盾构机、混凝土输送泵、振捣器等各类机械设备的噪声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弃土石方、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装修材料、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二)运营期污染源 1、噪声影响 (1)噪声源 车站风亭、冷却塔运行噪声以及车辆基地设备噪声 (2)预测结果 ①风亭冷却塔 工程沿线共有4处噪声环境保护目标,其中住宅3处,幼儿园1处各敏感点单纯受环控设备噪声影响值为41.4~47.7dB(A),在叠加现状噪声后,敏感点环境噪声值昼间为53.6~60.4dB(A),夜间为50.2~54.5dB(A),与现状环境噪声值相比,昼间增加0.1~0.3dB(A),夜间增加0.6~2.3 dB(A),昼间超标0.5 dB(A),夜间超标0.2~4.5 dB(A)主要原因是现状声环境超标,经采取一定的噪声治理措施后,可以维持声环境现状水平 ②车辆基地 设备进行消声减噪后,对东、西、南厂界噪声贡献很小,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之2类标准,北厂界处为列车出入段线,噪声影响较大,超过2类标准要求 (3)环保措施 ①排风口背向建筑,风亭增设消声片,采取措施后,各敏感点声环境保持现状水平 ②张家湾车辆基地选用低噪声产品,厂界设置实体围墙,有效降低车辆基地对外环境的噪声影响 ③建议沿线未建成地区在进行该地区规划建设时,在地下线车站距风亭和冷却塔 15m 范围内不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在本工程影响范围内开发建设的,由新项目的建设单位自行采取噪声防护措施。
2、振动影响 (1)振动源 列车通过时,对地面建筑产生的振动环境影响 (2)预测结果 6本项目沿线15处振动敏感区,设置53个振动预测点,按VLZmax进行评价,振动环境影响值在59.4~75.9dB之间,有6处21个预测点超标,超主要是距离线路过近以及建筑本身的结构类型,主要是距离线路较近、埋深较浅以及建筑本身的结构类型 (3)振动污染防治措施与投资 以VLzmax作为采取减振措施的参考值,建议全线共采取减振措施路段长为4622米,,增加环保投资3697.6万元 在采取了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建议的工程减振措施后,本工程可以将地铁列车的振动控制在标准规定之内 (4)振动影响范围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积极与规划部门沟通,对线路两侧规划敏感地块的建设提出合理建议,本次环评提出线路两侧距外轨中心线 30m 振动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宜规划建设住宅、医院、学校等振动敏感建筑 3、大气环境影响 (1)污染源 车辆基地内燃机车、锅炉房、餐厅天然气燃烧排放的少量含有 NOX、SO2和CO的废气对周围局部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2)预测结果 工程建成后,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NOX 1935.64Kg/a,SO2 401.36Kg/a。
总体看,污染物排放量不大,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3)环保措施 为餐厅安装油烟净化器,在屋顶高处排放 4、地表水环境影响 (1)污染源 污水主要来自各车站和车辆基地,车站产生污水主要为站内厕所的粪便污水、工作人员和乘客的盥洗水及车站站台冲洗水;车辆基地污水主要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列车检修产生的含油废水和车辆洗刷废水 (2)预测结果 车站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车辆基地列车冲洗废水经隔油、气浮、过滤等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检修车间的含油废水经隔油、混凝沉淀及气浮处理,餐饮污水经隔油池处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排水水质满足《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中“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相应要求 5、地下水环境影响 (1)污染源 正常情况下,张家湾车辆基地的生活污水及检修废水经预处理后满足《水污 7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中“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并且化粪池及处理设施都进行防渗处理,正常工况下无污水注入地下,对地下水环境无影响。
车辆基地化粪池污水在事故情况下(防渗层发生破裂)发生泄漏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 (2)预测结果 预测在设计污水氨氮浓度在40mg/l、泄漏10d的情况下,经100d后含水层中地下水氨氮浓度最大增加 1.013mg/l,局部地下水环境会出现氨氮超标,随着污染的运移,氨氮超标的范围先是逐渐增大再逐渐减少,最大超标范围的纵向长度为75m,在运移1300天后,氨氮浓度为0.199mg/l,氨氮指标已经达标,此时泄漏事故对于地下水的影响已较小 6、固体废物 (1)污染源 车站固体废物主要为乘客和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车辆基地固体废物包括客车清扫垃圾、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少量金属切削废屑,废旧蓄电池,废灯管、粘油废抹布和废油手套、含油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废油和渣、废变压器油等 (2)预测结果 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后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废金属屑回收再利用,废蓄电池定期由厂家回收,废油和渣、粘油废抹布手套、废变压器油等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6、生态环境影响 区域内由于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公众参与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 号)和《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关问题的通知》(京环发【2007】34 号),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环节,是公布轨道交通环境影响、了解公众意见和诉求的主要方式和手段。
2015年8月24日,项目进行了第一次环评公示,近期将开展第二次环评公示及公众意见调查等公众参与工作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工程的建设将极大改善北京市的交通状况,轨道交通采用电力驱动,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沿线无大气污染问题,并由于替代部分公交车辆而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但是由于本工程沿线有集中居民住宅、党政办公、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且施工时间较长,工程施工、运营期列车运行及 8车辆基地生产将产生一定程度和范围的噪声、振动、水、大气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下,轨道交通是一项符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工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7号线二期(东延)工程线路基本合理,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其建设、运营是可行的 六、联系方式 1、建设单位: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北路6号京投大厦 邮政编码:100010 联系:010-84686034 联系人:刘工 2、环评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环境影响评价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011号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营房中街59号 邮政编码:100037 联系:010-68357993 联系人: 杨工 电子邮件:yangjunj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