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安文学上课

ji****72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501KB
约19页
文档ID:50578675
建安文学上课_第1页
1/19

建安文学“三曹”与“建安七子”一.建安风骨(一)风骨概念 • “风骨”出自刘勰《文心雕龙》 • “风”,是文章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 神力量,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 关; • “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直接体 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 洁、明晰二)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1、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抒发个人的理想、抱负和情感曹操《短歌行》曹植《白马篇》 2、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反映当时动荡乱离的社会现实和民 生疾苦 曹操《薤露行》、《蒿里行》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王粲《七哀诗》二. “三曹”和“七子”•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口水三国之陈琳、孔融(一)曹操• 2、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 • 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 • 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另一方 面,对书法、音乐、围棋、药理、建筑等都相当精通 ,可谓多才多艺而影响最大的,是开一代文风鲁 迅先生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1.曹操(155—220),东汉末年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 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 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长子。

因 其父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故 改姓曹二)曹操的诗1、曹操乐府诗概述• 曹操诗今存22首,全用乐府古题写时事借古乐写时事,始于曹公沈德潜《古诗源》)• 兼有四言、五言和杂言,其中四言诗已脱出“诗三百”束缚,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2.诗歌的主要内容: (1)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多艰 如:《蒿里行》、《苦寒行》、《薤露行》 、《却东西门行》等《蒿里行》写了关东州群将领联合起兵讨伐董 卓,可是会师之后,他们各怀异心,观望不前 不久各路人马为争夺权势相互火并、自相残 杀这首诗描述了军阀长期混战、造成百姓惨死 、抛骨露尸于野的衰败景象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并流露了 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明 因此,后人称《蒿里行》为“诗史”、“汉末实 录”2)表现政治理想,抒发雄心壮志 如:《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 康” (《短歌行》)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 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龟虽寿》) 表现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 怀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写 登临碣石山,眺望大海之所见所想,气魄宏 大、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豪迈情怀3.曹操诗歌的特色(1)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 •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 韵沉雄 (2)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 曹操的四言诗苍劲有力,慷慨苍凉,已 完全脱出“三百篇”之境,更非汉人四言可比 如《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 水诗(三)曹丕•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五年,代汉即帝位,做了七年皇帝死后谥文,称魏文帝• 曹丕的生活相当安逸,一生过着贵公子、王太子和帝王的生活,这使他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较为狭窄,其文学成就不如曹操和曹植 (四)曹丕的诗 1.内容 •曹丕诗现存约40首,可分三类 : •记事抒情 •游宴 •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 2.风格:细腻婉约《燕歌行》• 《燕歌行》是中国诗歌史上第 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抒写思妇之 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 • 明月皎皎照我床, • 星汉西流夜未央 • 牵牛织女遥相望, • 尔独何辜限河梁 五)曹植• 曹植,字子建,曹丕弟,“年十岁余 ,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才思敏捷 ,深得曹操宠爱。

曹操曾想立他做太子, 但由于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 节”而失宠曹丕即位后对他迫害,屡次 将他贬爵徙封明帝曹睿即位后,曹植几 次上疏希望得到重用,都不能如愿,终日 过着苦闷的生活41岁,郁郁而终他曾 封陈王,谥号“思”,世称“陈思王” •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 品》称之为“建安之杰”,现存诗80多首, 辞赋散文共40余篇六)曹植的诗• 曹植的生活和和创作,以曹丕称帝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 前期才华横溢,受曹操宠爱,乐观自信 ,为人不羁,积极奋进,要求建功立业 ,所以前期诗歌主要抒写建功立业的雄 心壮志 • 后期受曹丕、曹睿父子迫害,名为藩王 ,实近囚徒,抑郁忧惧,由于生活境遇 的变化,他后期的诗多抒写被压抑的悲 愤不平之情1.思想内容• (1)抒写理想怀抱,追求建功立业 • 《白马篇》塑造了一位“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的爱国壮士形象,充满着豪壮 的乐观精神,这是诗人的形象写照 • (2)抒写被压抑的悲愤不平 • 《赠白马王彪》叙写了自己所遭受的迫 害,抒发他和曹彪分别时的骨肉之情 • 《野田黄雀行》表现了他对迫害的愤怒 和反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 捎罗网,黄雀得飞飞”诗人以罗家喻迫害 者,以雀喻受害者,塑造了一个解救受难者 的侠义少年的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反 抗情绪3)反映社会乱离前期诗作《送应氏》,借送别真实 地描写了在洛阳所见景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表现了诗人对战乱的无限感慨 (4)闺怨诗和游仙诗《七哀诗》抒写女子的相思与隐忧 ,其间寓有自己遭忌被弃的感慨游仙之作如《五游》、《升天》 、《仙人篇》是诗人晚年的精神寄托 ,此中寓有沉重的人生感慨2.艺术成就 (1)加强了抒情化色彩 (2)描写细致,善用比喻 (3)语言绮丽自然,韵律色调和谐 (4)讲究谋篇布局曹植诗“工于起调,善为警句” 善于以警句开篇,造成强烈影响 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野田黄雀行》)置于其首;“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赠 白马王彪》)置于其中,使诗情振起 七)蔡琰• 蔡琰,字文姬,汉代著名 学者蔡邕之女,博学多才, 精通音律一生遭遇坎坷, 幼年过着亡命流离的生活, 后嫁给河东卫仲道,夫亡而 寡居 • 汉末大乱,为胡骑所掳 ,身陷南匈奴十二年,生了 两个儿子,后为曹操赎回, 再嫁董祀现存诗作 仅三篇,代表 作五言《悲愤 诗》是自传性 的作品。

《悲愤诗》• 五言《悲愤诗》长达540字,生动地描写 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 • 她在被掳途中,受尽了胡兵的虐待和侮辱 ; • 在滞留胡中又倍受思乡煎熬; • 有幸回国,却又和亲生子女生离死别; • 归国后,故园一片废墟,怵目惊心 • 全诗叙事兼抒情,善以女性的细腻感受, 通过细节描写,描摹情景,使人如临其境 • 《悲愤诗》是对汉乐府叙事诗的发展,它 对杜甫叙事诗的艺术风格,也有很大影响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