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管道保温安装技术与外观合格要求

mg****85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47MB
约10页
文档ID:44576672
管道保温安装技术与外观合格要求_第1页
1/10

青岛天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TR/N 007-2009 TR/N 007-2009 管道保温安装规范与外观合格要求 管道保温安装规范与外观合格要求 1 范围 1 范围 1.1 本标准旨在规范沼气工程管道保温安装技术要求与施工方法 1.2 本标准仅适用于沼气站(厂)区内的管道保温,不适用于厂区外的长输管道 2 保温材料 2 保温材料 2.1 质量要求 2.1.1 用于保温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 硬质绝热制品密度不得大于 220kg/m3,半硬质绝热制品密度不得大于200kg/m3,软质绝热制品密度不得大于 150kg/m3其中岩棉的密度应不低于 90Kg/m3,岩棉管密度应不低于120Kg/m3, 聚苯乙烯泡沫板 (EPS) 的密度应不低于 30 Kg/m3, 聚氨酯(PU)泡沫塑料的密度应不低于 30 Kg/m3 2.1.2 用于填充结构的散装绝热材料,不得混有杂物和尘土不宜采用直径小于 0.3mm 的多孔性颗粒类绝热材料纤维类绝热材料的渣球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及设计文件的规定 2.1.3 防潮层材料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具有良好的抗蒸汽渗透性、密封性、黏结性、防水性、防潮性,并对人体无害。

b、 应耐大气腐蚀及生物侵袭,不得发生虫蛀、霉变等现象 c、 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得对其它材料产生腐蚀和溶解作用 d、 在高温情况下不应软化、流淌或起泡,在低温时不应脆裂或脱落,在气温变化与振动情况下应保持完好的稳定性 e、 干燥时间短,在常温下可施工,并应保证操作方便 2.1.4 保护层材料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采用不燃性或难燃性材料 b、 应抗大气腐蚀、抗老化,使用年限应长;强度高,在环境使用温度及振动变化情况下不应软化、脆裂或开裂 c、 外观应美观、无毒,并应便于施工 2.2 质量检查 2.2.1 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必须具有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出厂合格证明,其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及设计文件的规定 2.2.2 绝热材料到达现场后应对产品的外观、几何尺寸进行抽样检查;当对产品的内在质量有疑义时,应抽样送具有国家认证的检测机构检验 2.2.3 受潮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当经过干燥后仍不能恢复合格性能时,不得使用用于保温的绝热材料及其制品,含水率应小于 7.5% 3 施工准备 3 施工准备 3.1 一般规定 3.1.1 检验绝热材料及其制品的质量 3.1.2 绝热工程施工,宜在工业设备及管道压力强度试验、严密性试验及防腐工程完工合格后进行。

3.1.3 在有防腐的工业设备及管道上焊接绝热层的固定件时,焊接及焊后热处理必须在防腐和试压之前进行 3.1.4 雨雪天不宜进行室外绝热工程的施工当在雨雪天、寒冷季节进行室外绝热工程施工时,应采取雨雪和防冻措施 3.2 施工前的准备和要求 3.2.1 绝热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a、 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文件齐全,施工图纸已会审 b、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已批准,技术及安全交底已经完成 c、 施工人员已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且经考核合格 d、 已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2.2 劳动保护用品、施工机具、辅助材料准备充分 3.2.3 施工现场设置临时供水、供电、消防等设施 3.3 附件安装 3.3.1 用于绝热结构的固定件和支承件的材质和品种必须与设备及管道的材质相匹配 3.3.2 壁上有加强筋板的设备绝热层,应利用其加强筋板代替支承件,也可在筋板边沿上加焊弯钩 3.3.3 当设备和管道采用软质绝热制品保温且使用金属保护层时,宜设置支撑环 3.3.4 对立式设备或管道上的某些绝热结构支承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支承件的承面宽度应小于绝热层厚度 10~20mm b、 支承件间距,平壁为 1.5~2m;中低温介质的保温圆筒应为 3~5m。

c、 当支承件不允许直接焊于设备上时,应采用抱箍型支承件 d、 当采用钩钉或销钉时, 可采用 Ø3~Ø6 的镀锌铁丝或低碳钢制作, 可直接焊接在设备或管道上,不允许时可焊在设备或管道所布置的包箍体上软质保温材料钩钉或销钉的安装间距不应大于 350mm,每平方米面积上钩钉或销钉的数量,侧面不宜少于 6 个,底部不宜少于 8 个 e、 当采用捆扎件时,捆扎件的尺寸与间距应符合本规范 4.2 条的规定 4 工程施工 4 工程施工 4.1 一般规定 4.1.1 当采用一种绝热制品,保温层厚度大于或等于 100mm,应分为两层或多层遂层施工,各层的厚度宜接近 4.1.2 当采用两种或多种绝热材料复合结构的绝热层时,每种材料的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4.1.3 当采用软质或半硬质可压缩性的绝热制品时,安装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4.1.4 硬质或半硬质绝热制品的拼缝宽度,当作为保温层时,不应大于 5mm 4.1.5 绝热层施工时,同层应错缝,上下层应压缝,其搭接的长度不宜小于 100mm 4.1.6 水平管道的纵向接缝位置,不得布置在管道垂直中心线 45°范围内(见图 1) 当采用大管径的多块硬质成型绝热制品时,绝热层的纵向接缝位置可不受此限制,但应偏离管道垂直中心线的位置。

图 1 纵向接缝位置 图 1 纵向接缝位置 4.1.7 方形设备及管道四角的绝热层采用绝热制品敷设时,其四角角缝应采用封盖式搭缝,不得采用垂直通缝 4.1.8 管道端部或有盲板的部位,应敷设绝热层,并应密封 4.2 捆扎法施工(岩棉、聚苯乙烯泡沫板等) 4.2.1 绝热层采用镀锌铁丝、不锈钢丝、金属带、黏胶带捆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根据绝热层的材料和绝热后设备、管径的大小选用 Ø0.8~Ø2.5 的镀锌铁丝或不锈钢丝,保温应采用宽度不小于 40mm 的黏胶带进行捆扎, 保冷应采用 12~25mm 的不锈钢带和宽度不小于 25mm的黏胶带或感压丝带进行捆扎 对聚氯酯泡沫塑料等脆性材料不宜采用镀锌铁丝、 不锈钢丝捆扎,宜采用感压丝带捆扎,分层施工的内层可采用黏胶带捆扎 b、 捆扎间距:对硬质绝热制品不应大于 400mm,对半硬质绝热制品不应大于 300mm;对软质绝热制品宜为 200mm c、 每块绝热制品上的捆扎件不得少于两道;对有振动的部位应加强捆扎 d、 不得采用螺旋式缠绕捆扎 4.2.2 软质绝热制品的保温层厚度和密度应均匀,外形应规整,经压实捆扎后必须符合本规范第 4.1.2 条的规定。

4.2.3 双层或多层绝热层的绝热制品,应逐层捆扎,并应对各层表面进行找平和严缝处理 4.2.4 立式设备或垂直管道的绝热层采用硬质、半硬质绝热制品施工时,应从支承件开始,自下而上拼装保温应采用镀锌铁丝或包装钢带进行环向捆扎 4.2.5 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100mm,且未装设固定件的保温垂直管道,应采用 Ø4.0mm 的镀锌铁丝,并应在管壁上拧成扭辫箍环,同时应利用扭辫索挂镀锌铁丝固定保温层 4.2.6 敷设异径管的绝热层时,应将绝热制品加工成扇形块,并应采用环向或网状捆扎,其捆扎铁丝应与大直径管段的捆扎铁丝纵向拉连 4.2.7 当弯头部位的绝热层无成型制品时,应将直管壳加工成多节弯形敷设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 80mm 的中、低温管道上的短半径弯头部位的绝热层,当加工成多节弯形施工有困难时,宜将管壳加工成 45°对角形敷设,也可采用软质绝热制品捆扎敷设 4.2.8 伴热管管道的保温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蒸汽伴热管采用软质绝热制品保温时,应先采用镀锌铁丝网或“V”型金属伴热罩将伴热管包裹在主管上并扎紧,不得将加热空间堵塞,然后再进行保温 b、 当电伴热管采用硬质绝热制品保温时,可根据伴热管的多少现场适当放大制品规格进行保温。

4.3 浇注法施工(聚氨脂泡沫等) 4.3.1 浇注法施工的模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当采用加工模具(木模或钢模)浇注绝热层时,模具结构和形状应根据绝热层用料情况、施工程序、设备和管道的形状等进行设计 b、 模具在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设施模板应平整、拼缝严密、尺寸准确、支点稳定,并应在模具内涂刷脱模剂浇注发泡型材料时,可在模具内铺衬一层聚乙烯薄膜 c、 浇注直管道的绝热层,应采用钢制滑模,模具长应为 1.2~1.5m d、 当以绝热层的外护壳代替浇注模具时,其外护壳应根据施工要求分段分片装设,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4.3.2 聚氨脂、酚醛等泡沫塑料的浇注,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正式浇注前应进行试浇,并应观测发泡速度、孔径大小、颜色变化、无裂纹和变形试浇试块的有关技术指标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b、 浇注料温度、环境温度必须符合产品使用规定 c、 配料应准确,混合料应均匀搅拌剂料应顺一个方向转动每次配料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d、 浇注时应轻轻敲打金属模具两侧并随时观察发泡情况,浇注时应均匀,并应用聚乙烯薄膜封口浇注的施工表面,应保持干燥 e、 大面积浇注应设对称多点浇口,分段分片进行。

浇注应均匀,并应迅速封口 f、 浇注不得有发泡不良、脱落、发酥发脆、发软、开裂、孔径过大等缺陷;当出现以上缺陷时必须查清原因,重新浇注 4.4 可拆卸式绝热层的施工 4.4.1 设备或管道上的观察孔、检测点、维修处的保温,应采用可拆卸式结构 4.4.2 设备或管道上的法兰、阀门、人孔、手孔和管件等经常拆卸和检修部位的保冷,当介质温度较低或采用硬质、半硬质材料时,宜为内保温层固定,处保温层宜为可拆卸式的保温结构(见图 2、图 3) 图 2 阀门保温金属盒 图 2 阀门保温金属盒 1- 保护层;2-防潮层;3-保温层;4-对接法兰;5-软质材料 图 3 法兰保温金属盒 图 3 法兰保温金属盒 1- 保护层;2-防潮层;3-保温层;4-软质材料;5-对接法兰 4.4.3 与人孔等盖式可拆卸式结构相邻位置上的绝热结构,当绝热层厚度影响部件的拆卸时,绝热结构应做成 45°的斜坡,并应留出部件拆卸时的螺栓间距 4.4.2 设备或管道在法兰绝热断开处的绝热结构,应留出螺栓的拆卸距离设备法兰的两侧均应留出 3 倍螺母厚度的距离; 管道法兰螺母的一侧应留出 3 倍螺母厚度的距离, 另一侧应留出螺栓长度加 25mm 的距离。

4.4.3 可拆卸式结构保温层的厚度应与设备或管道保温层的厚度相同 4.4.4 可拆卸式的绝热结构,宜为两部分的金属绝热盒组合形式,其尺寸应与实物相适应,两部分宜采用搭扣进行连接 4.4.5 管道法兰金属绝热盒宜制作成两个半圆形;管道阀门金属绝热盒宜为两个上方下半圆形式,并应上至阀杆密封处,下至阀体最低点 4.4.6 金属或非金属盒内的绝热层,采用软质绝热制品衬装时,下料尺寸应略大于壳体尺寸,衬装应平整、挤实,制品应紧贴在护壳上当进行保温层安装时,宜加设一层铁丝网,应将软质制品保温层压实后,将尖钉倒扣铁丝网或采用销钉和自锁紧板固定保温层 4.5 伸缩缝及膨胀间隙的留设 4.5.1 设备或管道采用硬质绝热制品时,应留设伸缩缝 4.5.2 两固定管架间水平管道绝热层的伸缩缝,至少应留设一道 4.5.3 立式设备及垂直管道,应在支承件、法兰下面留设伸缩缝 4.5.5 弯头两端的直管段上,可各留一道伸缩缝;当两弯头之间的间距较小时,其直管段上的伸缩缝可根据介质温度确定仅留一道或不留设 4.5.6 当方形设备壳体上有加强筋时,其绝热层可不留设伸缩缝 4.5.7 伸缩缝留设的宽度,设备宜为 25mm,管道宜为 20mm。

4.5.8 填充前应将伸缩缝或膨胀间隙内杂质清除干净 4.5.9 保温层的伸缩缝,应采用矿物纤维毡条、绳等填塞严密,并应捆扎固定高温设备及管道保温层的伸缩缝外,应再进行保温 4.5.10 多层绝热层,各层的伸缩缝可不错开 4.5.11 膨胀间隙的施工,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在膨胀移动方向的另一侧留有膨胀间隙: a、 填料式补偿器和波形补偿器 b、 当滑动支座高度小于绝热层厚度时 c、 相邻管道的绝热结构之间。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