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本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特征近年来,几乎每天都 可以在新闻媒体上看到有关会计舞弊、企业倒闭的报道其 中最直接的原因固然是经济萧条、金融危机, 以下就是由 小编为您提供的日本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特征会计舞弊这种现象,只要存在市场经济、上市公司就必然 会出现,而其表现出来的形式及造成的后果也大致相同,但 出现在日本的一些会计舞弊事件确实带有浓厚的日本特色会计舞弊的手法很多,但从形式上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儿种一)隐藏债务现有的一些会计舞弊现象,究其根源,很多与从前的泡沫 经济有关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历了一 段对后来的经济发展及民生有着深刻影响的泡沫经济时代 在泡沫经济时代,许多企业出于投机目的,大量购入不动产 及有价证券泡沫经济瓦解后,资产价值大幅下降,这些企 业被套牢,同时又留下了巨额的银行债务为走出困境,一 些企业就想方设法建立子公司,将劣质资产转移到子公司名 下,但子公司融资能力有限,只能由母公司出面向银行贷款, 然后将借到的贷款转借给子公司这样,从表面上看,母公 司拥有巨额的资产,但大部分是几乎毫无回收可能的对子公 司的债权负债累累的母公司承受着巨额的利息成本,但又 不能轻易地将子公司的债权做坏账处理,因为一旦做了坏账 处理的话,母公司就可能遭受巨额损失,甚至资不抵债,最 终把母公司也带上了不归路。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这些劣 质债权装扮成优质债权,对财务报表加以粉饰以前的日本 商法虽然规定了金钱债权如果有收不回来的可能性的话,就 应该提取坏账准备,但该项规定缺少明确的实施指南,形同 虚设,这给一些企业隐藏劣质债权创造了条件[1]日本的这种会计处理,让当时欧美的投资者深感疑虑20 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对日本企业 出示的审计报告中,出现了这样的所谓善意提醒:“本财务 报表是根据日本的会计准则编制的,而日本的会计准则与欧 美的会计准则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欢迎阅饮】为摆脱这一尴尬局面,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进行了 一场会计大变革让劣质债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是日本 这次会计制度大变革的一大课题[2]这一举措首先是从银 行开始实施的1999年1月,日本企业会计审议会日本的会 计准则制定机构,现改名为日本会计准则审议会公布了《金 融商品会计准则》,要求银行根据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将债务 区分为正常债权、要注意的债权、有倒闭忧虑的债权、濒临 倒闭的债权和倒闭债权,并根据不同类别设定不同的坏账准 备比率[3]这一新的会计制度自2000年4月实施后,企业 隐藏劣质债权就变得困难了。
如果继续以前的做法,母公司 将从银行贷到的款项借给子公司,就会使母公司账上的对子 公司的债权日益膨胀,母公司的财务报表形象受损这时, 一些公司就采用了让子公司直接向银行申请而由母公司做 担保的融资方式因为贷款担保无需出现在财务报表上,不 影响母公司的财务比率但后来的会计准则也要求贷款担保 必须在报表注释中披露,这又让母公司为子公司贷款做担保 的真相暴露[4]为子公司贷款做担保的事实也瞒不住了,于是有一些企业 就在“担保”这一名目上做文章比方说有意不办理正式的 担保手续,而只是提交一份“担保预约书”或“经营指导承 诺书”,书面上承诺将对子公司进行必要的经营指导对银行来说,这和母公司担保有同等效力,但从母公司来看,公 司可以没有办理正式的担保手续为由,蓄意隐瞒这一事实二)虚增收入如果将隐藏劣质债权理解成消极粉饰行为的话,那么虚增 收入就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粉饰行为从被认定为会计舞弊 的企业事例来看,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虚 增收入这在房地产行业更为明显[5]比如日本九州岛的 三泽新住宅开发有限公司为了虚增收入,将尚未出售的房屋 做成‘已销售”该公司为了让审计部门相信这一事实,甚 至让本公司职员装成住户入住这些房屋,以骗取信任。
在房 地产行业极度不景气的2005年前后,为了摆脱主营业亏损 的难堪局面,很多房产企业迫不得已地用这种虚增收入同时 又虚减预收款的方法来粉饰财务报表但问题在于这一招无 非是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的权宜之计,给以后各期资金 运转留下漏洞在房地产行业没有回升可能的情况下,这种 漏洞越来越大,不可收拾,最终三泽新住宅开发有限公司被 停牌了在虚增收入、虚增利润上走得最远的莫过于日本航空公司o 2010年1月19日,日本航空公司因资不抵债8449亿日元向【欢迎阅饮】东京地方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其负债总额达2兆3000亿 日元,成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事件日本航空公司之所 以负有重债,是因其多年来盲目地追求做大做强、采取不断 地融资购买大型客机开辟新航线这一扩张战略所造成的人 们不禁要问,没有相应的业绩来支撑,该公司怎么能轻易地 获得融资呢?翻开日本航空公司的损益表仔细一看就可以发 现,到2005年该公司损益表的营业外收益里一直有一个项 目叫“器材关联褒奖收入”,说白了就是买客机的回扣比 方说一架新型客机的定价是100亿日元,折扣为10亿日元略有会计常识的人都认为应该以90亿日元入账,但日本航 空公司却以100亿日元计入固定资产,然后将折扣的10亿 日元计入营业外收益。
2005年仅“器材关联褒奖收入”这一 项就有480亿日元该公司于同一年购入或租赁(日本航空 公司有一部分客机是买了之后转卖给租赁公司,然后又以租 赁的方式租入)客机的总额是1500亿日元,照此推测,折扣 率高达30%那么,客机厂商有可能给这么高的折扣吗?完全 有可能因为客机是订货生产,本身没有定价买卖双方可 以商定一个高于通常的价格,然后再给一个高折扣,各得其 所,皆大欢喜2006年以后,日本航空公司的损益表上再也 没有“器材关联褒奖收入”这一项目了照理说,如此之大 的变动应该有一个说法,但日本航空公司并没有在注释里说 明,因为该公司很清楚从前的会计处理并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说明了岂不等于不打自招[6]可是,日本航空公司多 年来的审计报告均为无保留意见,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似乎谁 都没有在意这样一个大问题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日本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特征,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