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井下物探方法简介.doc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3.01KB
约10页
文档ID:539763148
井下物探方法简介.doc_第1页
1/10

附件电法施工方案及经费预算1、巷道掘进头超前探测方案及经费预算(以单场次计算)1.1、工作布置与工作量设计在巷道掘进期间,设计采用矿井防爆电法仪对前方不明地质体进行超前探测掘进头超前探测应用固定供电电极而移动测量电极MN的三极装置形式超前探测井下施工装置示意图如下图1-1所示:图1-1、井下超前探测施工装置示意图超前探测井下施工一般在巷道掘进头附近以一定间距(4m)布置供电电极,测量电极MN在巷道内按键头所示的方向以一定的间隔(4m)移动,每移动一次测量电极MN,测量一次所对应的视电阻率值、、测量电极MN的间距根据地质任务和勘探的详细程度而定,同时也要考虑信噪比的大小由于YDZ(A)型矿井防爆数字直流电法仪的最大供电电流不超过100mA,这就限定了超前探测的距离不可能很大根据近年来的应用实际勘探情况,勘探距离一般为80m探测测点布置以掘进头参照,每次超前控制预报距离不小于80m若按单场次超前探测控制距离为80m计,施工距离约120m,按4m点距计,单场次设计工作量约90个物理点即:3´120/4=90(个物理点)1.2、预期效果及提交成果形式针对每次超前探查工作,预期达到探明巷道掘进头前方0~80m层段构造发育情况,判断断层界面到迎头的距离及断层附近岩层含水性异常的相对强弱,指导巷道掘进期间技术措施的实施。

提交成果形式如下:① 成果总结文字报告② 实际探测工程分布图③ 分次探测成果图图1-2为某矿探测成果图,并经掘进验证,距离误差小于5m示例1示例2图1-2 应用实例与成果形式示意图1.3、工期安排探测进度安排如下:①每场次掘进头具备施工条件后,矿方提前3天通知乙方进场施工一个台班完成矿井超前探数据采集工作,第二天提交单次成果资料,供掘进参考使用所有井下探测任务完成后10天内完成成果总结,并提交最终成果报告供甲方验收、使用1.4、经费预算单次设计工作量:90个物理点依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颁发):电法探测超前探测(距离<100m)单价为260元/物理点另外,技术工作费收费比例为22%;特定条件(环境)调整系数为1.2~3.0(本工程取1.5)经费计算为:1.5×[260(元/点)×90(点)] ×(1+22%)=42822元;(即取整为:4.28万元/场次)图1-3应用实例与成果形式示意图2、矿井音频电透视施工方案及经费预算(以1000m走向长工作面为例)2.1、测点布置与工作量在工作面形成后开展矿井音频电透视工作,施工前先作井下标点、定位工作下面就探测工作的工作布置及工作量设计如下:物探测点,以工作面切眼与两顺槽交点为起点分别在胶带顺槽巷、轨道顺槽巷编点,用皮尺量距,以10m为点距编号。

轨道顺槽从0#点~100#点,运输顺槽从200#点~300#点,标点过程中与井下可见的测量导线点取得联系、进行校对发射点的间距为50m,对应巷道的一定区段进行扇形扫描接收(如图2-1所示)a.轴向单极——偶极法 b.井下电透视测量方式图2-1 矿井音频电透视施工布置图为了探测工作面顶板上不同深度(或高度)层段的水文异常情况,矿井音频电透视施工时采用F=120Hz、15Hz两个频点依次测试工作量设计如表2-1所示:表2-1 工作量设计一览表 (物理点) 巷道轨顺胶顺加频检测合计工作量100100200204202.2、预期效果与提交成果形式音频电透视工作预期达到探查工作面顶板上(或底板下)0~40m层段、40~80m层段岩层含水性异常的分布范围、形态、含水性相对强弱,为工作面防治水技术措施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提交成果形式如下:成果报告内容包括文字报告及工作面顶板上(或底板下)80m高度(或深度)范围内岩层含水性异常探测成果图(如图2-2所示)图2-2、音频电透视成果示意图成果图件包括:工作面顶板上(或底板下)0~40m、40~80m层段岩层含水性异常分析平面图各1幅。

成果数据体光盘以及相关的数据服务系统支持软件2.3、工作安排完成本项工作的进度安排如下:①工作面形成并具备矿井电法施工条件后,3天内完成1000m走向长度工作面的井下数据采集工作②井下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5天内提交中间成果资料,之后10天内提交最终成果报告供矿方验收、使用2.4、经费概算每1000m长度工作面设计工作量:420个物理点依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颁发):电法测深(探测距离>100m)单价为330元/物理点另外,技术工作费收费比例为22%;特定条件(环境)调整系数为1.2~3.0(本工程取1.5)经费计算为:1.5×[330(元/点)×420(点)] ×(1+22%)=253638元;(即25.3638万元/km工作面)3、矿井高分辨电测深施工方案及经费预算(以1000m走向长巷道、探测深度80m为例)3.1、测点布置与工作量在工作面形成(或单条巷道掘进到位)后开展矿井高分辨电测深工作,施工前先作井下标点、定位工作下面就探测工作的工作布置及工作量设计如下:物探测点,在计划探测巷道内用钢(皮)尺量距,以10m为点距编号标点过程中与井下可见的测量导线点取得联系、进行校对。

测深点间距为30m,则每1000m巷道布置34个测深坐标点每个测深点的极距步长为10m、探测控制80m深度需要极距数12个则每个测深点计12个物理点则探测1000m巷道的工作量为:34´12=408个物理点3.2、预期效果与提交成果形式高分辨电测深工作预期达到探查巷道底板下(或顶板上)0~80m深度(高度或侧帮距离)范围内岩层含水性异常的分布范围、形态、含水性相对强弱,为相应巷道防治水技术措施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提交成果形式如下:成果报告内容包括文字报告陆份及相应成果图肆份成果图件包括:1)电阻率拟断面图2)含水性异常断面分布图如果在工作面的两条顺槽探测,可提交工作面底板下(或顶板上)主要含水层中富水性异常分布趋势横向切片图成果数据体光盘以及相关的数据服务支持软件图3-1、高分辨电测深含水性异常断面示意图3.3、工作安排完成本项工作的进度安排如下:1)两天内完成1000m走向长度工作面的井下数据采集工作2)井下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5天内提交中间成果资料,之后10天内提交最终成果报告供矿方验收、使用3.4、经费概算每1000m长度巷道设计工作量:408个物理点依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颁发):电法测深(探测距离<100m)单价为260元/物理点。

另外,技术工作费收费比例为22%;特定条件(环境)调整系数为1.2~3.0(本工程取1.5)经费计算为:1.5×[260(元/点)×408(点)] ×(1+22%)=194126元;(即19.4万元/km巷道)4、无线层析成像(简称坑透)施工方案及经费预算(以1000m走向长工作面为例)4.1、测点布置与工作量在工作面形成后开展无线电层析成像工作,施工前先作井下标点、定位工作下面就探测工作的工作布置及工作量设计如下:物探测点,以工作面切眼与两顺槽交点为起点分别在胶带顺槽巷、轨道顺槽巷编点,用皮尺量距,以10m为点距编号轨道顺槽从0#点~100#点,运输顺槽从200#点~300#点,标点过程中与井下可见的测量导线点取得联系、进行校对发射点的间距为50m,对应巷道的一定区段进行扇形扫描接收40个点(如图5-1所示)图4-1 无线电透视(坑透)施工布置图则每个发射点有40个收发射线对走向长1000m工作面的工作量为:2´(1000/20+1)´40=4080(射线对)4.2、预期效果与提交成果形式无线电层析成像工作预期达到探查工作面内煤层中落差不小于二分之一煤厚断层的走向及尖灭位置、直径不小于20m的陷落柱或煤层变薄带(厚度变化不小于二分之一煤厚)的位置与分布形态等。

为工作面防治水技术措施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提交成果形式如下:成果报告内容包括文字报告陆份及工作面煤层无线电层析成像成果图肆份成果数据体光盘以及相关的数据服务系统支持软件4.3、工作安排完成本项工作的进度安排如下:①工作面形成并具备矿井电法施工条件后,1天内完成1000m走向长度工作面的井下数据采集工作②井下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5天内提交中间成果资料,之后10天内提交最终成果报告供矿方验收、使用4.4、经费概算每1000m长度工作面设计工作量:4080个射线对依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颁发):无线电层析成像单价为14元/射线对另外,技术工作费收费比例为22%;特定条件(环境)调整系数为1.5经费计算为:1.5×[14(元/对)×4080(对)] ×(1+22%)=104529.6元;(即104529.6元/km工作面)5、井下瞬变电磁法5.1 施工布置对掘进迎头附近进行超前探测,对掌子面前方水平方向、水平上仰30°方向及垂直方向(间隔15°)进行扇形扫面,见图5-1图5-1 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施工布置图对于巷道的底板探测为在该区段内按10m的点距进行顶板探测,通过探测的资料来了解积水边界的响应特征及巷道底板赋水异常区的分布位置及范围。

5.2 拟提交成果提交的成果包括:(1) 原始资料;(2) 迎头前方岩层视电阻率—深度剖面图;(3) 巷道底板探测视电阻率—深度剖面图(4) 综合文字报告;其他相关的图件、附表a)水平方向 (b)沿水平上仰30°方向(c)垂直方向图 5-2 掘进头超前探测视电阻率等值线图(a) 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b) 提取异常断面图图5.3 测深探测成果图5.3 工期安排完成本项工作的进度安排如下:①工作面形成并具备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施工条件后,24小时内完成施工并提交中间成果;②工作面形成并具备矿井瞬变电磁法底板探测施工条件后,24小时内完成施工数据1km数据采集工作,井下数据采集工作结束后5天内提交中间成果资料,之后10天内提交最终成果报告供矿方验收、使用6瑞利波瑞利波探测技术是通过采集人工地震波所携带的地下信息来分析地层结构,其采用的方法是面波频谱分析法,也叫瞬态法,它是由震源产生一定带宽的脉冲,通过测线上相距震源不同距离的两个接收传感器,把信号采集到瑞利波仪的记录中,雷用FFT(快速付里叶变换)和频谱分析技术,通过相干函数的互功率谱相位展开谱,从而得到两个记录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瑞利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时滞而产生的相位差,根据两路不同频率信号的相位差就可计算出传播时间和速度。

由A,B两点的已知距离,便可求得不同频率瑞利波的相速度,同时由此得到该点的频散曲线瑞利波探测技术可以探测到地表以下或水平前方3~80m地质构造的岩性介面它具有探测距离远、携带方便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可在现场实时显示探测处理结果,对现场施工有着重大的意义总结:井下物探为在完成了地面物探工作直接之后再进行的工作,因为地面物探对结果的解释存在不确定性和误差,需在井下对异常进行进一步的探测,并对某些地面未发现异常区进行探测,进一步加强水文工作1)直流电法与瞬变电磁法超前和测深,主要为针对的掘进头或巷道顶、底板、左、右侧帮进行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